全球铜市正迎来一场完美风暴,一面是矿场停产的紧急警报,一面是AI与新能源的巨量需求,铜价站上风高浪急的关口。
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期货价格在2025年10月初突破每吨10500美元,创下202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这一数字不仅标志着铜价重返2024年5月以来的高点,更引发全球市场密切关注。
这场铜价暴涨的幕后推手不仅是短期供需失衡,更是全球能源转型与AI革命对关键矿产资源的激烈争夺。
铜价近期表现令人瞠目。LME三个月期铜在10月初连续多个交易日上涨,周涨幅达3.75%,最新报价站稳每吨10,566美元上方。
市场热情被彻底点燃,仅2025年初至今,铜期货价格累计涨幅已达18.5%。
上海期货交易所沪铜价格亦同步走高,盘中一度触及每吨83820元的高位,月内涨幅接近5%。
铜价这种强劲表现从伦敦到上海,两大金属交易中心同时上演了一场“铜价狂欢”。
铜价飙升的背后,是国际金融机构的集中看好。高盛、花旗和美国银行等知名机构已纷纷上调铜价预测。
法国兴业银行商品专家Michael Haigh和Benjamin Hoff更是直言:“铜将出现自2004年以来最大的赤字。”
本轮铜价暴涨最直接的导火索是全球铜矿供应连续中断。
2025年第三季度以来,全球主要铜矿仿佛多米诺骨牌一般接连倒下。
印尼Grasberg铜矿的事故最为严重。9月8日,数十万吨泥浆涌入这座全球第二大铜矿的地下隧道,造成数名工人死亡,运营方自由港-麦克莫兰公司随后宣布该矿进入不可抗力状态。
自由港公司公告称,Grasberg项目在2025年四季度将减产20万金属吨,2026年减产近27万吨,预计最早要到2027年才能恢复到事故前的生产水平。
其他铜矿也未能幸免。5月,刚果(金)的卡莫阿-卡库拉铜矿遭遇洪水袭击;7月,智利埃尔特尼恩特矿发生地震造成矿井坍塌;10月初,秘鲁康斯坦西亚铜矿因社区冲突停产。
这些事件累计影响全球铜矿供应约2%的产能。
能源管理顾问公司Wood Mackenzie铜研究主管Charles Cooper指出,当全球三个主要铜矿运营都“熄火”时,这会给本已受限的供应带来过度压力,这三起矿山事故可能使今年铜产量减少约6%。
就在供应端频频告急的同时,需求端却迎来了“时代红利”。
铜的需求结构正在发生革命性变化,AI数据中心成为新的铜消耗巨人。
高盛分析师提出了“铜就是新石油”的观点,强调随着AI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加剧,电网正成为“能源安全中的脆弱环节”,而铜则是其中的关键。
单个超大型数据中心需用铜量约1.5万吨,相当于一座中型铜矿年产量。
电网升级同样是铜需求的重要推手。高盛预计,到本十年末,全球电网和电力基础设施的建设将贡献全球铜需求增量的约60%。
新能源转型也在持续消耗更多铜资源。每辆电动汽车所需的铜是传统汽车的三到四倍——电动汽车大约需要25至50公斤铜,而传统车辆仅需8-12公斤。
国际能源署预估,2030年全球精炼铜需求将从2024年的2700万吨增至3100万吨。
然而,这场铜价狂欢却缺少了一个关键角色——中国需求的全面参与。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铜消费国,占据全球铜需求近50%的份额,其态度对市场至关重要。
当前中国需求并未全面回暖。衡量亚洲市场健康状况的上海保税库铜溢价目前徘徊在每吨50美元左右,低于2020年至2025年间约60.5美元的平均水平。
这一现象与全球贸易环境密切相关——2025年以来,部分国家贸易政策调整影响电器、汽车等出口导向型产业生产,间接抑制铜消费增长。
彭博专栏作者Javier Blas的分析一针见血:铜市存在两种牛市,由强劲需求驱动的“好牛市”通常更持久,而由供应冲击推动的“坏牛市”往往短暂。当前铜市明显属于后者。
面对如此复杂的市场环境,铜价未来走向何方?
看多者认为,结构性牛市已经启动。高盛重申到2027年每吨10750美元的长期看涨前景。
花旗也将今年四季度的伦铜价格预测从原先的10000美元/吨上调至10500美元/吨。
谨慎者则指出,当前涨势缺乏坚实基础。Javier Blas认为,虽然Grasberg的供应损失足够大,或能在未来六个月内将铜价推高至每吨12000美元,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个多年牛市的开始。
市场还需要关注潜在的供应恢复。例如,自2023年11月起关闭的巴拿马Cobre Panama铜矿,占全球供应约1.5%,一旦恢复生产,将足以抵消许多其他小型矿山的供应中断。
铜价暴涨正在全球产业链引起连锁反应。
上游矿企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以自由港公司为例,尽管其股价在事故后一周内跳水超20%,但长期来看,铜价高位运行将改善其营收结构。
中游贸易商需加强库存管理,在价格波动中寻找最佳交易时机。
下游终端企业则不得不面对成本压力。铜价高企将直接推高电子电机制造业与汽车产业的生产成本,这些企业需要通过套期保值等手段对冲价格风险。
对于普通投资者,更应关注铜价背后的宏观经济逻辑,而非短期价格波动。
历史经验表明,脱离需求支撑的价格上涨往往难以持久。2006-2008年铜价飙升后的大幅回调,2011年的高位回落,都是前车之鉴。
高盛商品专家James McGeoch将印尼矿难称为“黑天鹅事件”,这类事件能推高短期价格,却难以形成持续牛市。
真正的铜市牛市需要“双轮驱动”:既要有供应端的纪律约束,更需需求端的强劲增长。眼下,铜价正站在十字路口,短期受供应中断支撑高位运行,但长期走势仍取决于中国需求的复苏力度与能源转型带来的实际需求增量。
对于投资者而言,保持理性、关注供需基本面变化,才是应对铜价波动的根本之道。
更新时间:2025-10-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