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的伟大日子。回顾这风雨兼程的一百多年,涌现出无数的楷模,其中开国十大元帅是永远光芒四射的代表。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用54张图片,配合文字讲述开国十大元帅和党组织的故事,向功勋们致敬,向伟大的党致敬!
一、朱德元帅:革命到底的忠诚践行者
朱德元帅于1922年11月在德国柏林入党,入党介绍人是周恩来、张申府,一生党龄长达54年。朱德的入党故事可谓是一波三折,36岁的他本已是滇军高级将领,却毅然放弃高位,选择加入为劳苦大众发声的共产党。因身份特殊,他最初遭到陈独秀拒绝,但追求真理的决心坚定不移,一番辗转来到柏林,最终在周恩来和张申府的介绍下,如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为入党许下铮铮誓言:“只要共产党要我,哪怕当伙夫、马夫也行!”在那个烽火连天、人人追名逐利的年代,他选择抛弃旧阶级利益,将个人命运融入党的使命,令人动容。
1935年长征中,张国焘挟红四方面军南下另立“中央”,朱德兵权被架空,但依旧选择坚定地站在党中央周围。即使身处困境,受到严密监视,他依然暗中联络徐向前等将领,积极推动北上行动,并反复强调:“我是共产党员,义务是执行党的决定!”最终促成三大主力会师,为革命保存了有生力量,也彰显了他对党的绝对忠诚和坚定信念。
1951年建党30周年之际,朱德发表纪念文章,其中一句“党的领导是革命胜利之本”,深刻揭示了党的领导对于革命事业成功的关键作用,至今读来仍振聋发聩。1976年,朱德元帅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心系国家和党的事业,郑重地交待:“生产要抓,不抓生产将来不可收拾!要工作……革命到底!”他将“革命到底”作为对后人的嘱托,将自己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贯彻至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份矢志不渝的精神令人敬仰。
二、彭德怀元帅:为工农服务的钢铁战士
彭德怀元帅,1928年4月在湖南南县入党,入党介绍人为段德昌,是十大元帅中最后一位入党的,党龄为46年。1928年,在湖南南县关帝庙,彭德怀与段德昌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后,心中坚定了共产主义的信仰,他庄严地许下誓言:“为工农服务”,并毅然决然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一誓言,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照亮了他此后的人生道路。
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等一系列重大历史关头,彭德怀元帅始终坚决执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和坚定的政治立场。特别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肩负着民族的希望和党的重托,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以弱胜强,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他用这场正义之战的胜利,捍卫了新中国的尊严,彰显了党和国家的权威,也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人民的力量。
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彭德怀元帅因对“大跃进”政策提出不同意见而遭受批判,被撤销职务后,他没有就此消沉,而是遵循自己内心的信念,主动搬出中南海,将自己珍视的元帅礼服和勋章悉数上交给组织。他一生秉持着“讲真话、守真理”的党性原则,即使在逆境中,也不改初心,坚守着对党的忠诚和对真理的追求,刚正不阿品格,永远铭刻在党和人民的心中。
三、林彪元帅:从忠诚到迷失的悲剧人物
林彪元帅,1925年12月在湖北武昌入党,由恽代英直接介绍,当时年仅18岁的他成为十大元帅中最年轻的党员,党龄共计46年。林彪的入党深受其堂兄、早期党员林育南的影响,在革命的道路上展现出过人的才智和勇气,坚定地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
在早期革命斗争中,林彪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革命意志,严格执行党的命令,在解放战争中屡建奇功,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些功绩不容抹杀。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林彪逐渐背离了党的原则和初心,在个人权力的诱惑下迷失了方向。
1966年建党45周年之际,林彪作为中央副主席,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人民战争胜利万岁》,将建党纪念与“继续革命”理论绑定。但后来,他却违背党的宗旨,阴谋篡党夺权,最终走向了党和人民的对立面。这段历史教训深刻,警示着后人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地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
四、刘伯承元帅:布尔什维克的忠诚与担当
刘伯承元帅,1926年5月在四川泸州入党,入党介绍人为杨闇公、吴玉章,党龄长达60年。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刘伯承元帅经历了无数次生死考验,但他始终坚定地追随党的步伐,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刘伯承元帅始终强调军事必须绝对服从政治领导,以“布尔什维克”的严格标准来要求自己,确保人民军队始终在党的旗帜下奋勇前行。
1956年建党35周年之时,刘伯承元帅主持了南京军事学院的建党纪念座谈会,在会上他深刻阐述了“军校为党育才”的重要使命,为军事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至今仍不过时,依旧是军校遵循的根本原则。
更令人动容的是,刘伯承元帅要求自己的墓碑上只刻“中国布尔什维克刘伯承之墓”,在他心中,党员身份是至高无上的荣耀,他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入党时“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庄严誓言,这份对信念的执着和坚守令人敬佩。他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为党的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崇高品德和坚定信念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五、贺龙元帅:献军入党,人民至上
贺龙元帅,1927年8月在江西瑞金入党,入党介绍人为周逸群、谭平山,党龄42年。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在南昌起义爆发时,尽管贺龙尚未加入中国共产党,但他毫不犹豫地主动担任起义总指挥,并且毅然决然地将自己的全部军队置于党的指挥之下。起义遭受挫折后,他没有选择退缩,而是坚定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庄严宣誓:“就算只剩我贺龙一个人,也要跟着共产党革命到底!”这一壮举是坚强的党性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的体现。
1916年,贺龙以两把菜刀为武器,率领农民奋起反抗,砍死盐局警长,夺枪武装贫苦百姓,开创了“为民起义”的光辉传统。他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信党的群众路线是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1942年,晋西北地区遭遇严重旱灾,贺龙果断下令部队“每人每天省二两粮救民”,并亲自品尝野菜以确保安全后,组织赈灾行动。即使自己因此中毒,他依然坚持指挥,将人民的温饱冷暖时刻挂在心间。
在特殊的年代里,贺龙元帅遭受了不公正的批判和边缘化,但他对党的忠诚信念始终坚定不移。1969年,身患重病的贺龙说:“人民是历史的真正主人……谁为人民做了好事,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即使在遭受迫害的艰难时刻,他依然坚信党的群众路线,将人民视为历史的最高裁判者。这份对人民的深厚情感和对党的坚定信念,始终闪耀着最璀璨的光芒。
六、陈毅元帅:生死不渝的忠诚与担当
陈毅元帅,1923年11月在法国巴黎入党,入党介绍人为颜昌颐、肖振声,党龄为49年。在南方游击战那艰苦卓绝的岁月里,陈毅始终将军事行动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确保部队在党的指引下坚守阵地。1936年,陈毅在梅山被敌人围困20余日,身处伤病交加的困境,他以非凡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写下了气壮山河的《梅岭三章》。诗中“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的豪迈誓言,将对党的忠诚升华到了超越生死的崇高境界。
陈毅元帅始终践行着党员与人民平等的先进理念。在井冈山时期,他亲自参与清理郴州的垃圾,与士兵们同甘共苦;担任上海市长时,他力排众议,毅然废除了纱厂的“抄身制”,坚决维护工人的尊严和权益,生动诠释了党的群众路线。他以“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与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的铮铮誓言,时刻警醒党员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
1972年,陈毅元帅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即使昏迷醒来,仍在高呼:“一直向前…战胜敌人…”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个人生命与党的使命紧密相连,完美地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忠诚与担当,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来者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
七、罗荣桓元帅:开创“政治整军‘’,坚持党的领导
罗荣桓元帅,1927年5月在湖北武昌入党,介绍人为彭明晶。尽管他因病于1963年早逝,但党龄也达到了36年。罗荣桓元帅一直是毛泽东主席最为信赖的得力助手之一,他不仅是“支部建在连上”这一重要组织原则的开创者,更为党的政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抗日战争时期在山东抗日根据地,罗荣桓充分发挥自己的政治才能,主持政治干部的培训工作,首创了“政治整军”运动,极大地强化了连队党支部的建设。他深刻地认识到“党的领导是军队战斗力的源泉”,并以此为指导思想推动工作。至1940年,在他的努力下,山东根据地的党员人数从最初的不足千人迅猛增长至17万。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罗荣桓元帅回顾自己一生说:“我革命这么多年,选定了一条,就是跟着毛主席走!”他在遗嘱中严格要求家人“不搞特殊化,靠工资生活”。他留给后代的唯一“遗产”是那句饱含深情与信念的话语:“坚信共产主义真理,永远干革命!”罗荣桓元帅精神风范将永远激励着党和军队不断前进。
八、徐向前元帅:孤军守义,言行一致
徐向前元帅,1927年3月在湖北武汉入党,入党介绍人为樊炳星、杨德魁(待考),党龄长达63年。徐向前作为黄埔军校毕业生,却是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波澜壮阔的军事斗争,一步步成长为党的杰出军事指挥员。
1935年,红四方面军因张国焘的分裂行径被迫南下,在这充满挑战与考验的艰难时刻,徐向前虽内心反对分裂,但仍以党和红军的整体利益为重,坚决避免内讧的发生。他私下坚定地告诫战士们:“跟党中央走不会错!”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统一领导,最终成功地推动了部队的北上行动。
1986年建党65周年之际,徐向前元帅接受党史部门的访谈,详细口述了红四方面军与党的关系,为后人留下了珍贵而详实的历史资料。1990年,徐向前元帅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严肃而坚定地要求子女:“你们要永远跟着党走,贯彻党的路线,言行一致!”他对党风建设问题表现出深切的忧虑,这份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和对后辈的殷切期望,充分展现了他对党的深厚情感和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
九、聂荣臻元帅:科技战线的党性坚守者
聂荣臻元帅,1923年3月在比利时沙勒罗瓦入党,入党介绍人为赵世炎、刘伯坚,他的党龄在十大元帅中最为漫长,共计69年。聂荣臻早年积极投身学生运动,随后坚定地投身于军事斗争,逐步成长为党的优秀军事指挥员。在晋察冀边区,他通过“抗日军政大学”分校培养了大批青年干部,吸引了众多知识分子加入党的行列,为党的组织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1年建党60周年之际,聂荣臻在《人民日报》发表《回顾党的科技战线斗争》一文,深刻阐述了“两弹一星”作为党的战略胜利的重大意义,彰显他对科教兴国战略的高度重视和深刻理解。1991年建党70周年时,尽管聂荣臻因健康原因未能出席相关活动,但他发表书面致辞,由央视播报,向党和人民表达了深切的祝福。他的女儿聂力也在家中举行了简朴而庄重的庆祝活动,传承着革命精神和家国情怀。
聂荣臻始终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他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为新中国的国防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聂荣臻元帅的一生,是为党和国家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他的名字与“两弹一星”的壮丽事业紧密相连,成为我国科技发展和国防建设史上的重要标志。
十、叶剑英元帅:虎穴入党,党性如磐
叶剑英元帅,1927年7月在江西九江入党,入党介绍人为李世安,并由周恩来联系,党龄59年。1927年,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叶剑英当时身为国民党嫡系将领(第4军参谋长),却在汪精卫“清党”的危急关头,毅然决然地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深刻地指出:“国民党已腐烂,共产党朝气蓬勃,必然胜利!”在加入共产党后,他不惜冒死将汪精卫企图消灭南昌起义军的秘密计划告知叶挺,为保护革命的火种做出了关键贡献。
1973年,毛泽东主席对军区将领可能形成的“山头主义”现象表示担忧,特意征求邓小平的意见。邓小平巧妙地将茶杯与毛泽东的茶杯对调,暗示应实行“将领轮换”制度,以防止军事势力范围的形成,这一建议促成了八大军区司令员的对调。叶剑英元帅作为军委副主席,坚决执行这一调令,用实际行动坚决维护了党中央的权威,打破了军队中的山头主义倾向。
叶剑英元帅在复杂的局势中始终保持着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坚定的党性原则,多次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和国家于水火之中,特别是在粉碎“四人帮”的行动中居功至伟,成为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名字,早已铭刻在党和人民的心中,成为不朽的丰碑。
彩蛋:合影里的十大元帅12张
通过这些图片和故事,我们看到了十大元帅对党的忠诚与担当,他们无不是用一生践行了入党时的誓言,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建党104周年之际,让我们再次向这些伟大的元帅们致敬,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致敬!
整理不易,欢迎点赞、评论、转发、关注!
更新时间:2025-07-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