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60岁的孙阿姨,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卫生间。她常说:“每天都能顺畅排便,心情才舒畅。”但邻居李大妈,却总觉得自己“有排泄习惯才健康”,每天要上两三次厕所,每次还会刻意多蹲一会儿。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半年前李大妈体检发现心电图异常,随后被诊断为早期心血管疾病。她百思不得其解,平时饮食清淡、作息规律、排便更顺畅,怎么还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类似的疑问,其实困扰着许多中老年朋友。北大近期一项研究发现:每天排便超过1次的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这与大众普遍“多排便更健康”的印象截然相反。这究竟是什么原因?一天排便几次才属于“健康范畴”?许多细节,或许你一直没注意。
你也许会意外:排便习惯并非越多越好,反而隐藏着健康风险。尤其是第2点,很多人都在无意中“踩雷”。今天,就带你深入了解背后的科学道理,帮你重新认识每天的“如厕小事”。
在大众观念里,“一通顺,百病除”,排便多次成了健康有余的象征。但北大公共卫生学院2023年发布的最新研究,历时7年,追踪了全国超4.5万人,结果令人瞠目:每天排便超过1次的人,其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比每天1次的人高出21.7%。而那些平均两天才排便一次的人,心血管问题也偏多,但风险上升幅度仅为9%-13%。
为什么多排便会增加心血管风险?医学专家给出两点解释:
一是自主神经系统负担加重。肠道频繁蠕动可能激活交感神经,诱发血压波动,心血管系统易受累。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指出,频繁如厕的老年人夜间心律不齐检出率高达28.6%。
二是肠道菌群紊乱易致全身炎症。排便次数异常,很可能意味着肠道菌群失衡,“有害菌”产生的毒素增加,引发慢性炎症状态。中华医学会的流行病学数据表明,这类慢性低度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问题的温床。
需要强调的是,粪便并非越少越好,长期便秘同样不利健康。关键在于“有规律且无不适”。所以,一天排几次算正常?
根据世界胃肠病学组织和国家消化疾病中心的建议,健康成人每天排便1次最理想,间隔在一天1-2次或两天1次也在正常范围内。超出这个区间,尤其是一天超过2次持续超过1个月,则建议重点关注。
为什么“一天一次”最佳?有研究显示:一次性排空有助于保护黏膜,减少炎症风险;肠道蠕动规律,有利于代谢废物及时排出;维持菌群平衡,降低全身炎症及血管压力。
反之,如果一天排便超过2次,经常腹泻或大便成型不佳,很可能预示着消化功能紊乱,持续下去罹患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增加17%-28%。
同样,长期便秘(每周少于3次或每次费力)会加重心脏负担,造成高血压、心肌梗死等风险上升13%-19%。
其实,“健康”不是看次数,而是看排便的规律性、通畅感,以及粪便形态(成型、色泽均匀)。
既然排便频率与心血管健康息息相关,日常中我们可以怎么做?医生建议尝试以下方法:
优化膳食纤维摄入
保持膳食多样,每天摄入约25-30克膳食纤维(相当于1斤绿叶蔬菜或半碗杂粮粥),既防便秘,又预防腹泻。
饮水充足且定时
每天1500-2000毫升温开水,分多次饮用,防止肠道过于干燥或冲刷过快。“喝够水”才能让肠道蠕动节奏稳定。
养成定时如厕习惯
建议晨起或饭后半小时如厕,每次不宜超过10分钟,减少因屏气、蹲厕过久诱发的心脏压力波动。
关注排便信号,不滥用泻剂或保健品
有便意时及时排出,切忌长期依赖泻药、中草药等,以免扰乱身体自我调节。短暂排便频率升高(如天气变冷热、饮食变化)属于正常,无需紧张,若持续异常则及时就医。
最后提醒,健康管理要坚持“小步慢改”,莫要因小失大。每天一次的通畅排便,或许才是对心血管最好的呵护。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世界胃肠道健康组织(WGO),功能性便秘管理指南,2022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肠道排便频率与慢性病风险分析报告,2023
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成人便秘诊治共识2019
国家心血管疾病中心.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
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排便习惯健康管理专家共识(2022版)
更新时间:2025-10-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