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后,特朗普等来了一个坏消息,印度做出的决定,直戳他肺管子

8月28日,路透社爆料说,三家参与交易的商人透露,印度打算在9月增加从俄罗斯的石油进口量。增幅大概在10%到20%之间,算下来就是每天多进口15万到30万桶石油。

就在前一天,美国刚给印度加了一刀关税,整个税率叠加到50%,特朗普还亲自打了四个电话给印度总理莫迪,结果莫迪没接。美国的想法是想通过制裁卡住供应,而印度则通过增加进口量狠狠回击,给美国的压力制造了不小的麻烦。

对印度来说,稳定的油价意味着通货膨胀得以控制,运输和发电不乱,大家的生活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而且俄罗斯的石油,打了折,现货价格比其他地方便宜,炼油厂的生产安排也都能跟得上,成本一目了然。

虽然关税加了,印度的能源缺口问题却更加严重。现在能通过更便宜的俄罗斯石油来分摊这些痛苦,对印度来说显然是个不错的选择。两个买家对此保持沉默,石油部门也没发表公开评论,大家都在背后默默操作,合同走,船开,票据跑,市场信的是这些实实在在的动作,而不是嘴上说的空话。

美国想把印度当成“不听话”的例子,用高关税和制裁来让它“服软”。但是印度并没有按着美国的节奏走,反而在油价上涨的时候增加了进口量,把美国的威慑力给打破了。美国想用电话逼印度表态,可是莫迪不接电话,把这场谈判从舆论场拉回到实际行动上了。

用硬话不如用船期和提单来说话,这才是市场信得过的实操。对于印度来说,国内稳定就能安心,农民和小企业的利益不能被忽视,国际上也不卷舌战,留足了灵活空间。

印度的保供策略靠的是细节:结算方式多样化,能用卢比就用卢比,能用迪拉姆就用迪拉姆,有需要时就做对冲,运输保险则找中立的服务商,调整靠港节奏,甚至可以通过拼船或者分批到港的方式解决问题;炼油厂则根据需要调整油种,确保生产不受影响。

大家都没说什么,默默调整,不被一句话束缚住行动。美国想施加压力,也得先有替代方案填补俄罗斯石油的空缺和价差,但从短期来看,这种替代方案并不容易找到。印度有了底气,敢于拖延,敢于增加进口量。

前不久,外媒还说印度可能会减少对俄罗斯石油的依赖,但转眼间就变成了“九月加量”,对比一下,大家就能看出,这背后的原因就是俄罗斯石油在市场上的现货价格实在太有吸引力了。印度的沉默其实是在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谈判筹码,等对方的工具箱用完了,再去讨论豁免和配额,主动权依然在印度手里。

美国本来是想通过立威、掐流、逼表态三连击来制裁印度。立威是想通过让印度吃亏来给别人做个警示,但印度的量反而上去了,威慑自然就失效了;通过压低俄罗斯的现金流来打击俄罗斯,印度却把价格门打开了,让俄罗斯出口节奏保持不变;至于逼表态的那一招,特朗普的电话打过去,莫迪却直接把电话不接,依然让实际行动来说话。

最打击美国的是节奏被印度抢了。就在关税生效的当天,印度就宣布了加购俄罗斯石油的打算,而美国还在等待制裁的效果发酵,市场已经开始消化增加的航次了。这不是心血来潮,而是精确的计算。便宜的俄罗斯石油压住了炼油厂的成本,零售价格不涨,通胀也不会飞涨,财政压力也能减轻,选民们也不会抱怨。

政治上面子重要,经济上则是实实在在的利益。只要经济里的部分稳了,面子自然就不值一提。更让特朗普头疼的是,自己亲自出马的反击并没有收到预期效果,打电话去并没有得到“好的”回应,而是换来了一长串实际操作的清单。这一幕不仅让美国国内外的政治家都看得清清楚楚:光靠威胁是不够的,替代方案能不能落实,逻辑是否闭环,能否提供可行的替代选择,这些都决定了威慑的效果。

接下来,美国还能继续延展制裁,把俄罗斯油气链条的二级市场给盯住,盯银行、盯船东、盯保险公司,试图在每个环节上都施加压力,但问题是,这样做的副作用就是会把一批原本中立的机构推向更保守的方向。有人会退出,也有人会另谋他路,最终的成本将会很高。

印度早已为这一切铺好了解决方案:结算方式多样化,分散了风险,通过非西方的运输保险和通道来确保运输不受影响;炼油厂不断优化油种结构,稳住了油价和供应的稳定,前台上稳定油价,后台上把关税的压力分摊掉,关税的痛感被拆解成小块慢慢消化。印度从容应对了美国的压力,展现了它的耐心和智慧。

更大的变数还在于价格和需求的变化,OPEC+的生产节奏、欧洲的市场需求、美国的库存以及亚洲的消费弹性,都在影响着油价和市场走势。

两国的关系不仅仅局限于石油问题,还涉及到防务、半导体、关键零部件以及国际组织的投票等等。两国都在打节奏战,一个在换筹码,一个在拖延时间,等待着更有利的时机。

从区域态势来看,印度之所以敢于顶住压力,就是因为它知道,只要俄罗斯石油的价格差还存在,替代供应还没补上,能源通道维持基本稳定,印度就能在这场博弈中占据主动,把增加石油进口的决策变成事实,再通过这些事实来为接下来的谈判提供筹码。这不仅是口头上的反抗,而是通过执行力来展现真正的决心。

你可以封住嘴巴,但封不住炼油厂的操作,你可以加关税,但填不满俄罗斯石油的供应空缺。

真正的挑战只有三个字:稳、省、久。谁能在这三方面做到位,谁就能在这场长期的博弈中稳住自己的阵脚。等到船到港,发票落地,账目算清,下一轮的主动权自然会偏向谁。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30

标签:财经   印度   天后   俄罗斯   美国   石油   关税   炼油厂   进口量   压力   节奏   油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