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治。
罗马帝国的衰亡,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且最惊人的一幕。这座横跨三洲、统治千年的巨厦倾颓,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绝非单一原因所致。正如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在他的煌煌巨著《罗马帝国衰亡史》中所说:帝国的衰亡,不是被征服,而是自我消解。
第一、政治系统的溃败
罗马共和国灭亡进入帝国时代以后,奥古斯都之后的罗马统治阶层,要么极端的残暴,要么极端的混乱。比如三世纪危机,短短五十年间,更换了26位皇帝,其中仅有1位善终。公元193年,禁卫军公然拍卖帝位,富商尤利安努斯以高价拍得皇冠,虽然仅仅当了66天的皇帝,却也成了帝国威信扫地的耻辱标志。而且在3世纪,帝国的官僚数量迅速膨胀,效率低下、贪腐成风。
这一时期,帝国的底层民众生活十分悲惨,既无处抱怨,也无处躲藏,正如罗马共和国最著名的哲学家西塞罗曾经的评价:不管你在哪里,记住,你都在罗马暴君的势力范围之内。
第二、经济基础的瓦解
帝国的繁荣建立在高效的税收和商业之上,但后期为维持庞大的官僚和军费开支,只得不断加大税负,小农纷纷破产,土地加速集中在大庄园主手里。二世纪以后,帝国扩张停滞,廉价奴隶来源枯竭,依靠奴隶劳动的大庄园模式,也愈发缺乏竞争力。
更致命的是货币体系的崩溃。帝国为解燃眉之急,持续降低银币的含银量。公元2世纪,银币纯度尚有90%,至3世纪中叶便骤降到5%。通货膨胀摧毁了罗马的金融体系,甚至人们回归到了以物易物的原始状态,极大阻碍了商业活动。
公元301年,罗马颁布了《最高价格法令》,用行政命令强行规定商品价格,以控制通货膨胀,结果适得其反,商品纷纷从市场上消失,转到黑市交易,彻底摧毁了罗马的商业经济。
第三、公民精神的消散
罗马共和时期引以为傲的公民精神,在帝国时代率先消亡。公元212年,卡拉卡拉皇帝颁布敕令,将罗马的公民权赋予全体被征服对象,这是罗马帝国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随着公民权的珍贵性与责任感被稀释,罗马人对公共事务的热情,开始让位于个人享乐和对福利的依赖。
吉本讽刺彼时的罗马人是一群侏儒,等到北方凶狠的巨人破门而入,他们才重新恢复大丈夫的自由精神,又历经10个世纪的变革,艺术和科学才得以茁壮成长。
第四、社会结构的解体
罗马帝国建立之后,上层贵族独吞了扩张带来的好处,而普通公民无权参与利益分配。导致罗马的社会结构愈发僵化与对立,为稳定统治,帝国的统治者一再试图将职业世袭化,官僚的后代继续当官僚、农民的后代继续当农民,比如著名的《狄奥多西法典》,就有诸多法令来强制性的固化社会。这样的举措,不仅扼杀了个体的上升空间,也加剧了阶层间的疏离和怨恨。
第五、信仰文化的缺失
公元313年,君士坦丁一世颁布米兰敕令,接纳了基督教。基督教的成长和发展,与其说是帝国衰亡的原因,不如说是帝国衰亡的结果。原因很简单,盛世的朝堂,乱世的庙宇。
基督教的兴起重塑了罗马人的精神世界,也动摇了传统文化对罗马永恒性的信仰根基。罗马人失去了自己的信仰,罗马自然就不再是罗马。
第六、军事外交的瓦解
帝国辽阔的边疆始终是它沉重的负担。图拉真时代,罗马的版图达到了巅峰,但从此之后,帝国的边界不再是一道坚固的墙,而成了一张千疮百孔的网,蛮族群体开始持续冲击帝国的边境,帝国维持的成本超过了扩张的收益。
公元378年,皇帝瓦伦斯亲征哥特人却惨败阵亡,蛮族疯狂涌入帝国腹地。最终,公元476年,蛮族将领罢黜西罗马末代皇帝,象征性地为西罗马帝国的统治画上了句号。
审视帝国的覆灭,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帝国的悲剧,根源还是在于内部治理的失败,当政治丧失公信力,当经济失去创造力,当社会丢掉凝聚力,即便没有外力的摧毁,帝国也早已名存实亡。正如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所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它的毁灭每天都在进行。
更新时间:2025-08-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