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做了育儿领域博主这么多年,我学会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要接纳孩子的普通。
确实是这样,虽然我们身边,亦或是各种各样的自媒体上牛娃众多,而且是要多优秀有多优秀,但眼光回转的话,自己孩子大概率还是“普通”的。
普通的学习普通的成长。
但不一样的是,有些小时候看上去很普通的孩子,在几年后的某一天,突然就像是打开了任督二脉一样,突然间就开了窍,特别是成绩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果究其原因的话,那就是这些孩子的父母,没有人云亦云,而是都在坚持着“长期主义”。
所谓的长期主义,其实就是不为孩子现在的表现所焦虑,不让孩子加入到内卷的大潮中,愿意和孩子一起做一些当下看起来没什么太大用处,实际上却对孩子成长起决定性作用的事情。
他们虽然也在意孩子的成长,在意孩子的成绩,但更多是相信孩子的能力,相信只要打好基础孩子终将能够成为参天大树。
所以,长期主义的父母,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的可成长性。
对于小学期间的孩子来说,可成长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学习的习惯
众所周知,小学六年内其实学的知识,也就是孩子们整个求学知识总量的1/3。所以,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不仅仅是学习,更多是培养孩子学习的习惯。
比如听课的习惯,预习的习惯,复习的习惯,总结的习惯,摘抄错题的习惯等等,正是这些一个个的小习惯,综合起来,成为孩子总的学习习惯,能够支持他们面对日后更多更难的知识学习过程。
对学习的兴趣
然后就是学习的兴趣。
我见过很多孩子,在小学阶段就被家长过分的催熟,什么提前学习,什么深入学习奥数,什么用更高标准要求自己等等。
诚然,这样长大的孩子确实是在小学阶段能够表现很好,无论是成绩还是表现都能够高人一等。但这种高只是暂时的,只是爸爸妈妈们用暂时的催熟换来的。等孩子们面对和小学完全不一样的学习要求时,就会感到力不从心,就会丧失对学习的兴趣。
学习知识和其它的爱好其实是一样的,底层驱动力都是兴趣,只有兴趣才能支持他们深入学习下去,支持他们变得更好。
坚持长期主义的父母还有一个特质,那就是情绪稳定。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父母的情绪决定了一个家庭的氛围,而这个氛围则是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根基。
很多时候让爸爸妈妈们情绪爆发的问题,细究起来其实根本不是什么大的问题。
比如孩子没认真写作业,就觉得这是学习态度问题,需要慎重对待;孩子放学后多玩了一会,就觉得这是习惯问题,或者是对学习的逃避问题等等。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的表现确实是能够折射出一些东西,但这些东西更多的是在告诉父母,接下来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改变现状变得更加优秀一些。
而且,情绪稳定的父母,往往会给孩子强烈的安全感,这种感受能够让孩子在面对困难时,更加从容,更加有条不紊。
那些能够实现逆袭的普娃,除了本身的因素外,更大的可能是背后有一个能沉得住气,情绪稳定且眼光长远关注孩子可成长性的父母。
他们和孩子一起,不在乎一次两次的挫折,把重心放在孩子学习习惯以及对学习的兴趣上,而这些努力,会随着孩子的长大一点点结出成熟的果实。
#头条创作嘉年华#
文:开心爸爸的日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更新时间:2025-10-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