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奇葩女性:嫌弃正部级丈夫挣得少,果断离婚嫁给上海资本家

今天的人啊,谁听到“正部级”三个字,不肃然起敬?要知道,正部级,差不多就是共和国脊梁的级别了。可你相信吗?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有个女人,居然嫌弃自己的正部级丈夫工资太低,嫌弃到什么程度呢?直接提了离婚,还头也不回地嫁了个上海资本家。这个女人叫——陈碧莲。

一听这名字,就能感受到一股香风细雨。可她的人生轨迹,却像一条急转直下的过山车,令人唏嘘。

一场黄包车引发的姻缘

那是1933年,郑洞国,国军旅长,黄埔一期,妥妥的人生赢家,刚从战场上下来的铁血汉子。那天,他为了探望受伤的好友肖忠贞,匆匆忙忙站在路边招黄包车。

正准备一脚踩上去,一个穿着呢子大衣、戴着呢帽的女子,蹭地一下坐了上去。

郑洞国愣了愣。这年头,哪有姑娘这么豪横?可他一看,哎呦,不生气了:人长得美,说得出一口流利的英文,笑起来还有点娇俏。他拍拍衣服,自个儿又招了辆车走了。

没想到,命运还没打算就此放过他们。推开医院病房门,郑洞国傻眼了:那个“抢车贼”,居然就在屋里。还是好友肖忠贞的堂妹,叫陈碧莲。

后来回忆起这一幕,郑洞国自己都觉得,可能这就是缘分吧。

陈碧莲,生在上海一个律师世家,小康出身,琴棋书画样样拿得出手,尤其是外语,英文日文说得跟唱歌似的。

按理说,这样的大小姐,早就该嫁给家里给她挑好的“门当户对”的人。可她偏偏被郑洞国这个出身中农家庭的军人吸引了——不是因为他的军衔和地位,而是因为他身上的那股子“我就是要保家卫国”的铮铮铁骨。

那个年代啊,爱国英雄,比金子还要耀眼。

郑洞国呢?更是把这段感情当宝贝。每次有假期,都特地跑到上海见她。军中兄弟打趣他:“郑老大,娶了个洋气姑娘,连走路都飘了。”

1935年,两人在亲友的祝福下结了婚。从此,一个是驰骋沙场的铁血将军,一个是温婉贤淑的军人妻子。那时候,他们是真正的相濡以沫。

纸醉金迷是把双刃剑

婚后生活,堪称“神仙眷侣”。

郑洞国当时不仅有每月固定薪资,还有一大笔特支费。

陈碧莲过得更是奢华。穿的是进口呢子大衣,吃的是外滩最顶级的西餐,手上是钻戒,脚上是皮靴。身边的太太团们,哪个不羡慕得牙痒痒?

郑洞国知道自己常年驻守边疆,对妻子照顾不周,就更加在物质上补偿她——只要碧莲想要的,他都尽力满足。

可是,人心是个无底洞。太容易得来的东西,很容易被当成理所当然。而且,享受惯了的人,很难再接受清贫。

这,为后来悲剧的种子,悄悄埋下了。

抗战胜利后,郑洞国被调往沈阳。

北方的寒冷,像刀子一样割在陈碧莲娇嫩的皮肤上。她讨厌这里的一切——风沙、雪地、暗沉的天空,还有那些冷冰冰的脸。“带我回上海吧。”她一次次地央求。

但郑洞国,身负重任,走不开。他也痛苦,却无能为力。信仰和爱情,像两匹朝不同方向奔跑的马,拉扯得两个人都筋疲力尽。

辽沈战役打响,郑洞国兵败被俘,投降了。部队解散,薪水没了,特支费没了,豪门生活也跟着破灭了。

郑洞国捧着积蓄,紧紧攥着,想护着家里的一点体面。而陈碧莲,已经开始在心里默默盘算:这样的日子,我还能忍多久?

一封信把爱情撕碎了

1952年,郑洞国受邀到北京,担任全国政协委员。

两地分居,靠寄钱、写信维系。郑洞国每个月一发工资,就小心翼翼地寄给陈碧莲,字里行间,都是卑微的深情。

可陈碧莲的一封回信,像一刀子插进他心里:“你的工资太少了,我养不起自己,也不想这样活着。离婚吧。”

郑洞国看完,沉默了很久。那些在枪林弹雨中没能杀死他的东西,这一次,把他打垮了。

离婚没多久,陈碧莲就嫁给了上海一位资本家。

豪车、洋房、夜宴,纸醉金迷的生活又回来了。起初,她洋洋得意,觉得自己做了最聪明的选择。

可是好景不长。

资本家出身的丈夫,在1950年代末被打成反动派,家破人亡。陈碧莲也被拖下水,虽然后来无罪释放,却早已一无所有。

她,开始靠弟弟接济度日,穷困潦倒,过得比乞丐好不了多少。

人在最低谷的时候,最容易想起那个曾经为她遮风挡雨的人。陈碧莲开始一封封地给郑洞国写信,哭诉自己的悔恨与思念。

可是,信像石头沉进海底,毫无回音。

最后一面

1972年,郑洞国的第二任妻子病逝。

听到这个消息,陈碧莲不顾一切,飞奔到北京,想再见他一面。

医院里,两鬓斑白的郑洞国,看到多年未见的陈碧莲,眼神复杂极了。

郑洞国安排她在北京住了几天,还亲自送她回了上海。

车站分别时,他只是轻轻说了一句:“好好照顾自己。”

从此,他们天各一方,再也没有相见。

回头看这一段故事,心里五味杂陈。

陈碧莲错了吗?从人性的角度讲,她只是选择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可是命运从来都是一场交易,你贪图它给你的糖,就得吞下它背后的刀。

当年金光闪闪的生活,不过是昙花一现;而真正能陪你穿越风雪的人,却被她亲手推开了。

这让我想起一句老话:“真正的幸福,不是找一个有钱的人,而是找一个在你一无所有时,还能拉着你一起走的人。”


参考文献

《郑洞国长春起义纪实》,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长孙忆述祖父郑洞国后半生的谨慎和平静》,新华出版社,1992年版

《民国将军秘闻录》,史记出版社,2010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9

标签:资本家   上海   特支费   部级   黄包车   呢子   纸醉金迷   奇葩   英文   果断   北京   出身   丈夫   年代   女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