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AR星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摘要:全球每7副高端眼镜就有1副产自深圳。
2025年第二季度,深圳企业雷鸟创新一举拿下了全球 AR 眼镜市场 39% 的份额,首次登顶全球出货量冠军。这消息一出,整个消费电子圈都“炸了锅”。全世界的目光,也再一次聚焦深圳。
但这,还只是深圳 AI 眼镜产业“野心”的冰山一角。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全球每7副高端眼镜,就有1副来自深圳龙岗。而现在,深圳早就布好了一盘大棋,这座一向以硬件实力闻名的城市,正在全力冲刺成为“全球AI眼镜第一城”。
这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布局与硬核底气?深圳的信心,又是从哪儿来的?
瞄准“全球AI眼镜第一城”,凭什么?
之前还有人感慨,说深圳仿佛陷入了“中年危机”,连 DeepSeek 那样的风口都没抓住。但2025年,这座城市正在靠“AI眼镜”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今年,真可以说是“AI眼镜元年”。行业调研机构CINNO Research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消费级AI/AR眼镜销量高达26.2万台,同比增长73%,创历史新高。
Wellsenn XR更是大胆预测:“2025年,全球AI眼镜销量要冲到350万副,同比增长130%。”更有机构放眼未来,认为到2030年,全球AI眼镜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500亿美元。又一个万亿级的大风口,正在加速形成。
而深圳冲击“全球AI眼镜第一城”的野心,从政策层面就已经藏不住了。
今年3月,深圳市工信局发布《深圳市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6年)》,直接把智能眼镜列为了重点赛道。计划写得清清楚楚:要推出“高性价比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目标也相当明确——到2026年,全市人工智能终端产业规模要达到8000亿元,甚至力争突破一万亿。
不光政策开路,还有真金白银在后面撑腰。
2014至2020年间,深圳就累计投入35亿元设立智能穿戴产业基金,对自主创新项目最高补贴1500万元。龙岗区更是“狂加Buff”,于2024年出台专项新政,对推出人工智能眼镜的企业最高按研发投入的30%予以支持,并设立了区首只人工智能产业母基金。这还没完:近两年龙岗动作不断——成立区级10亿元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组建市区联动的眼镜产业推进专班、打造全国首个眼镜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还要建设真正的“AI智能眼镜产业小镇”。
更重磅的还在后面——5月29日,“深圳市AI眼镜产业联盟”正式揭牌。荣耀、雷鸟创新、立讯精密、亿道信息……超过60家上下游企业集体联手。这意味着,深圳AI眼镜正式进入“组团作战、生态共赢”的新阶段。
政策开路 + 资金加持 + 产业链组团,深圳正在用“三重火力”,全面打响AI眼镜突围战。这一局,深圳明显不想再错过。
深圳的底气何在?一个强大到
几乎“全能”的产业链生态
深圳敢喊出打造“全球AI眼镜第一城”的目标,可不是闹着玩的——它背后倚靠的,正是一个强大到几乎“全能”的产业链生态。
从南山到宝安,从龙华、坪山到龙岗,每个区都在这场AI眼镜大战中“各显神通”,拼出了“技术-研发-制造-市场-政策”的无缝闭环: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那个“永远快人一步”的神奇地方——华强北。它用极速响应的商业化能力,把一批又一批平价又好用的AI眼镜推向了全球。
与此同时,还有不少深圳创新企业也在不断推新:深圳贞观创新旗下品牌 ATHLICS_SPORT 推出了全球首款支持 4800 万像素拍照、4K 视频录制的 AI 运动眼镜:ATHLICS VELOX;领为创新也秀出了他们的最新AI眼镜:前置芯片,搭载500万摄像头……
深圳正在这场全球AI眼镜竞赛中,一步步把手里的牌,打成了“王炸”。
小结
让我们回到开头的问题,深圳的底气究竟从何而来?
答案,就藏在它的产业链基因里:龙岗扛起了设计与品牌孵化的大旗,南山汇聚了AI与光学研发的顶尖大脑,宝安则凭借深厚的智能制造底蕴,扛住了大规模量产的重任。从技术突破到产品落地,从概念创意到走向市场——深圳几乎掌控了AI眼镜从零到一、从一到百的整条“生命线”。
除此之外,政策的大力扶持、浓厚的创新氛围、供应链的极速响应……这些看不见却感受得到的“软实力”,或许才是深圳敢于喊出“全球第一”的真正筹码。
文/Vivi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VRAR星球每天都会发布XR领域深度文章及业内新闻,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哦
更新时间:2025-09-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