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民国最奇葩的人,童年时期身世坎坷却心向光明,少年时期想要革命救国,却被家人阻止,最后寄情于写情诗画美人;对世俗颇有偏见想还要遁入空门,却管不住自己的烫嘴的毛病,最后的死因更是奇葩:吃甜食活活甜死的。
有人说他是民国最为荒唐的怪人,也有人说他是当世最为干净的疯子,就连鲁迅先生也对他有着极高的评价:“他是一朵想从泥土当中挣扎出来的花,只可惜花根却被泡在了蜜罐里。”他便是民国第一“花和尚”—苏曼殊。
苏曼殊出生在1884年的日本横滨,父亲苏杰生是在日本经商的中国人,而他的母亲则是苏杰生的小姨子河合若子,因为这件事不论放在日本还是中国,都是意见难以启齿的事情,所以苏曼殊从小只能寄养在自己的姨妈河合仙的名下。
河合仙虽然对于自己的丈夫和妹妹的事情颇为不满,但是对苏曼殊却是非常的疼爱,因为在她看来,这个孩子跟她一样,也是整个事情的受害者,所以苏曼殊在日本的童年还是非常幸福的。
然而好景不长,苏杰生在日本的生意做完之后便要回到中国,于是便将年仅5岁的苏曼殊一同带回去,想要孩子认祖归宗,但是苏家根本就不会承认苏曼殊的身份,因此他在苏家也是经常遭受虐待。
不过虽然苏曼殊的出身不好,但是却从小天资聪慧,在他七岁那年便彰显出了惊人的文学天赋,于是当地的举人苏若泉便将其带到身边悉心培养,后来苏家家道中落,恰好苏曼殊因为一场大病差点死在家中,这便让苏曼殊有了看破红尘的想法,于是他便在慧龙寺皈依佛门。
虽然苏曼殊想要避世修行,奈何却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在经过三天的修行之后,他便伙同寺中的小沙弥煮了一锅鸽子汤而被赶下山门,不过天无绝人之路,他的表哥林紫垣来探望他,并将他重新接回了日本。
1898年苏曼殊再度回到日本,和养母河合仙生活在一起并就读于横滨大同学校,期间他跟随母亲去山村游玩的时候,碰到了一位日本女子菊子,两人一见如故很快便成了恋人,奈何最后还是因为家族中的反对而没能在一起,菊子含恨自杀,而苏曼殊也回到了广州再次在蒲润寺出家。
虽然这是苏曼殊第二次看破红尘,但是他依旧没能改了贪嘴好食的毛病,在寺庙当中待了还不到三个月,便直接偷了师兄的度牒下山而却,第一件事就是吃了一顿香喷喷的牛肉火锅,之后便逍遥而去辗转各地。
如果说苏曼殊的前两次出家是看破红尘,那么第三次就是为了避祸,只因为他在香港的时候,无意中得知上海“额外公堂”对章太炎、邹容作了叛决,气得要直接找当时的保皇派首领康有为算账,幸好陈少白阻止了他,不过这也让他对浑浊的世道失去了信心,于是在番禺县园冈乡雷峰寺再度出家。
苏曼殊虽然三次遁入空门,但是在内心当中依然是个俗人,因为生性喜好读书的他很少将钱财用在读书上,而花费最多的却是流连于风月场所和吃食上边。
苏曼殊对于女性的爱慕已然到了癫狂的地步,尤其喜欢绘画日本女人,还喜欢收集各式各样女人的照片和饰品,而这也是他经常对身边朋友夸耀的资本,至于对吃食的喜爱他也是毫不吝啬,尤其是对甜食的喜爱,更是超越他自己的生命。
苏曼殊嗜糖如命,身边只要一有闲钱,总会第一时间买来各种糖果,一天三顿还不够,还要加上各种宵夜、点心和甜酒,甚至能够一口气吃下三十包糖炒栗子而面不改色。
当初他在日本学习的时候,身边的朋友知道他喜爱甜食,便送给他两瓶炼乳,这让苏曼殊喜不自禁,整日里抱着炼乳爱不释手,最后更是将两个瓶子舔舐的干干净净也舍不得扔掉。
常年的食用甜食让苏曼殊有了很严重的胃病,他的医生警告他不能再吃甜食,但是苏曼殊却依旧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常常躲过护士和医生的查房,将藏匿起来的各种糖果塞进嘴巴里。
1918年苏曼殊因为胃病发作被再度送往上海广慈医院,医生再检查过后告诫他,他的胃壁薄如蝉翼,不能够再吃甜食,否则将会有性命之忧,为此还开了一张药方,那就是在他的床边写上了“忌甜”二字。
谁知道苏曼殊当晚便夜不能寐,直接从跳窗而去来到了附近的点心铺,点心铺的老板知道苏曼殊的大名,于是便不敢卖给他甜食。
谁知苏曼殊却以为对方认钱不认人,一狠心直接将嘴里的金牙给掰了下来,点心铺老板顿时大惊失色,赶忙给他打包了一大包零食,并且还附送了一大碗糯米饭团和一瓶冰镇豆浆。
吃饱喝足之后的苏曼殊这才晃晃悠悠地回到病房,谁知道当晚便引发了胃痉挛,剧烈的疼痛让苏曼殊痛苦不已,但是他却不敢惊动大夫,于是只能用糖果来转移注意力。
等到第二天护士查房的时候,已然发现苏曼殊早已身体僵硬死去多时,当医生掀开他的被子的时候,顿时被惊讶得目瞪口呆,因为在他的床铺当中,堆满了各式各样的糖果包装纸。
陈独秀听说这件事后,说他是被自己活活吃死的,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民国糖耗子”,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他喜爱甜食是因为心中积压了太多的苦,而那胃病也是小时候遗留下来的病根罢了。
苏曼殊死后的第三天,他身边的好友为他选择了一个特殊的墓地,那就是将他葬在了杭州西湖西泠桥畔,旁边便是杭州名妓苏小小的坟墓。
和尚埋在妓女的旁边,这种事古往今来实乃第一件,对此他的好友柳亚子却说:“一个嗜糖如命,一个痴情而亡,两个都是疯子,在一起才会比较热闹。”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中留言和讨论。
参考资料:
袁荻涌. 苏曼殊与外国文学[J]. 青海社会科学
邵盈午著. 苏曼殊诗全注全解. 北方文艺出版社,
徐星平著. 苏曼殊[M]. 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
柳亚子:《苏曼殊全集》,中华书局,1931年版
更新时间:2025-05-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