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2025年8月初,特朗普大笔一挥,签了个行政令,宣布对从印度进口的部分商品,再加收25%的关税。请注意这个“再”字,因为在这之前,已经有一轮25%的关税了。两轮下来,等于印度卖到美国的东西,要平白无故多交50%的“过路费”。这在二战后,都是相当罕见的惩罚性税率了。
美国给出的理由,听着冠冕堂皇:因为印度从俄罗斯买石油。
这下可把印度给点着了。从《今日印度》到《印度时报》,印度媒体连续几天头版头条都在质问白宫:凭什么?
他们的逻辑很简单,也很有道理:要说买俄罗斯石油,中国才是全球最大的买家,贸易额也比印度大得多。你美国真要是为了敲打俄罗斯,那不应该先找中国吗?怎么偏偏揪着我们印度不放,对中国那边却连个屁都不敢放?
这个问题,印度人追着问了好几天,答案终于来了。讽刺的是,答案还是美国人自己给的。但这答案,听着真有点让人心凉。
咱们得把话说透。美国想不想动中国?那真是做梦都想。问题是,现在的中国,已经强大到美国不敢轻易下手的地步。
就在8月8号,美国知名媒体《大西洋月刊》爆了个猛料,援引了一位白宫内部人士的话。他说,因为俄油问题制裁中国这个选项,白宫的椭圆形办公室里讨论过不止一次,但每次都被否了。原因就一个:代价太高,美国承受不起。
什么代价?
首先,中美正在北京进行的贸易谈判,是美方的“七寸”。 这轮谈判有多重要?它涉及的不仅仅是几百亿的农产品采购,更是芯片、金融开放、高科技领域规则制定等核心问题。美国财长贝森特上个月才刚从北京回来,谈判好不容易有点进展。如果这时候特朗普因为俄油问题突然翻脸,那之前的努力就全白费了。白宫那位消息人士说得很直白:“我们不能为了一个象征性的姿态,毁掉一整盘大棋。”
其次,也是最关键的,中国手里攥着的“王牌”太硬了。
第一张王牌,就是稀土。这玩意儿被称作“工业维生素”,从你的手机屏幕到美国的F-35战斗机,都离不开它。而中国,控制着全球绝大部分的稀E土精炼和加工产能。有数据显示,美国超过80%的稀土需求都直接或间接依赖中国。白宫鹰派代表纳瓦罗,就是那个天天喊着要跟中国脱钩的家伙,这次在被记者问到为什么不制裁中国时,都罕见地说了句实话:“美国不能再干伤害自己的事了。” 这话什么意思?就是制裁中国稀土,等于自己掐自己脖子,这买卖不划算。
第二张王牌,是无可替代的全球供应链核心地位。疫情这几年,全世界都看明白了,嘴上喊着“制造业回流”很容易,但想真正摆脱“中国制造”几乎不可能。根据《纽约时报》去年的数据,即便是在贸易战的背景下,美国市场上超过64%的消费电子产品,最终组装环节依然在中国完成。想找替代?对不起,无论是越南还是印度,在产业链的完整度、工人的熟练度、基础设施的配套上,未来十年内都无法与中国相提并论。动了中国,就等于动了美国人自己的货架。
第三张王牌,是14亿人口的巨大消费市场。中国有4亿中等收入群体,这个数字比美国总人口还多。从苹果手机到星巴克咖啡,哪个美国大公司敢说自己能放弃中国市场?特朗普再怎么强硬,他也得为背后的华尔街资本家考虑。得罪谁,也不能得罪钱。
所以你看,美国不是不想动中国,是算了算账,发现动中国的后果,自己根本扛不住。贸易谈判要黄,高科技产业要瘫,货架要空,华尔街要造反。这还怎么玩?
那怎么办呢?特朗普已经放出话要给俄罗斯“颜色看看”,总得做点什么吧?
于是,他环顾四周,目光最终落在了印度身上。
美国媒体彭博社的评论一针见血:特朗普对待中国和印度的不同,背后只有一个理由——实力。中国已经强大到他无法随意欺负,而印度,显然还没到那个级别。
说白了,就是典型的“欺软怕硬”。中国这块硬骨头啃不动,还啃不动你印度吗?
拿印度开刀,对美国来说简直是一举多得。第一,可以对国内和盟友展示自己打压俄罗斯的“决心”,你看我动手了。第二,能有效打压一个潜在的经济竞争对手。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打压印度,美国自身几乎没什么损失。
这个“没什么损失”,对印度来说,却是刀刀见红的剧痛。
50%的关税是什么概念?印度宝石和珠宝出口促进委员会的主席急得直掉头发,公开说:“很多企业已经没有生存空间了,我们正在等待死亡。” 纺织、海产品、汽车零部件,这些都是印度解决大量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现在订单断崖式下滑。印度《经济时报》悲观地预测,如果贸易战持续下去,印度今年的GDP增速可能会因此被拉低1.5个百分点。
这对正在奋力追赶的印度经济来说,无异于当头一棒。
但比经济损失更让印度难受的,是一种被当成“棋子”和“牺牲品”的屈辱感。
这些年,印度为了向美国靠拢,可以说是付出了不少。从积极参与“印太战略”,到购买大量美国军火,再到在一些国际问题上配合美国的步调,新德里几乎是把“投名状”递过去了。它满心以为自己是美国在南亚最重要的伙伴,关键时刻能被拉一把。
结果呢?现实狠狠地给了它一耳光。关键时刻,美国不仅没把你当自己人,反而为了不惹真正的对手,把你拎出来当成“软柿子”捏了。
这种感觉,就像你一心一意帮大哥做事,结果大哥为了不得罪另一个大佬,反手就把你给出卖了。你说,这心能不凉吗?
被美国狠狠地“教育”了一番后,印度似乎也开始清醒了。
就在美国宣布加税的第二天,印度总理莫迪就紧急致电巴西总统卢拉,两人在电话里谈了很久,核心议题就是如何应对美国的关税壁垒,以及加强金砖国家内部的合作。
这个动作的信号非常明确。印度终于意识到,指望美国这个“大哥”是靠不住了。真正能抱团取暖的,似乎还是那些和自己一样的“发展中国家兄弟们”。
更有意思的是,印度外交部还放出风声,说莫迪正在考虑月底对中国进行访问。要知道,前几年印度在边境问题上态度可一直很强硬,总是在金砖和上合组织内部扮演“唱反调”的角色。现在突然想起来要跟中国“调整关系”了?
早干嘛去了?
当然,我们不能指望一次事件就让印度彻底改变。但这次美国的“背刺”,无疑会成为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让印度以一种非常痛苦的方式明白了国际政治的第一法则:
所谓的盟友承诺、共同价值观,在赤裸裸的实力和利益面前,都显得非常脆弱。你的价值,不取决于你怎么说,而取决于你手里有多少牌,你的拳头有多硬。
中国有底气跟美国叫板,是因为我们手里攥着稀土、供应链、市场这些硬牌。而印度,虽然也自称是“有声有色的大国”,但在美国的全球战略棋盘里,还只是一个可以被随时移动甚至牺牲的棋子。
印度追着问了好几天的问题,答案其实早就写在那里,只是它一直不愿意相信。现在,美国人用最无情的方式,把这个答案拍在了它脸上。
这件事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深刻的提醒。永远不要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别人的善意上。唯一的安全感,来自于自身的强大。
不知道莫迪政府,这次是不是真的懂了。
参考文献:
更新时间:2025-08-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