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手机,刷到的不是“30岁存款百万”的成功学,就是“创业失败负债累累”的焦虑帖;身边人聊天,不是比谁升职快,就是愁谁的生活出了岔子。我们好像都活在“得”的执念里,又困在“失”的恐慌中,把日子过成了一场紧张的追逐赛。但现实是,这世上没有永远的拥有,也没有彻底的失去,那些让我们辗转难眠的得失,说到底不过是人生的常态。
有调查显示,现代人70%的焦虑都源于对得失的过度在意——为没抓住的机会懊悔,为已失去的东西痛苦,为还没得到的目标焦虑,却忘了生活本就有起有伏,就像四季会更替、潮水会涨落,不是所有事情都能按我们的意愿来。很多人把“一切随缘”当成消极躺平的借口,其实真正的随缘,是看透得失本质后的通透,是拼尽全力后的不强求,而不是两手一摊的不作为。

先说说我们为什么总跟得失过不去。心理学上有个词叫“损失厌恶”,意思是人类大脑对“失去”的敏感度远高于“获得”。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丢了100块钱的痛苦,得捡到200块钱才能抵消。这种天生的心理机制,让我们在面对不确定时,更容易陷入焦虑和不安。尤其是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竞争压力大、攀比风气重,我们总怕一步错步步错,怕错过一个机会就输了整个人生,怕失去现有的一切就无法翻身。
就像现在很多年轻人,毕业就想着进大厂、拿高薪,一旦求职不顺或者工作受挫,就觉得自己“一事无成”;还有些人在感情里,总想着要掌控对方、留住关系,可越执着越容易失去,最后陷入自我怀疑。这背后,都是对“得”的过度渴望和对“失”的极度恐惧。但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个事实:人生本就是一个不断得到和失去的过程,没有谁能永远拥有所有,也没有谁会永远失去一切。
你以为的“得”,可能藏着看不见的代价;你以为的“失”,或许是另一种收获。就像有人看似得到了高薪工作,却失去了陪伴家人的时间、健康的身体;有人看似失去了稳定的工作,却意外找到了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有人看似失去了一段感情,却学会了如何爱自己、如何经营亲密关系。稻盛和夫先生曾说:“人生中的得失成败,都是暂时的,要以平常心对待。”这位创办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智者,27岁创办京瓷时几度濒临破产,78岁时临危受命拯救濒临破产的日航,他的一生起起落落,却始终保持着从容的心态。

他在《活法》中写道:“遭遇艰难困苦而想要摆脱,这就是人。想要摆脱却怎么也摆脱不了,这种情形往往居多。然而,正因为不能摆脱,人才会努力想办法,从中发现新的契机。”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绝境”,其实只是命运换了一种方式给我们铺路。那些曾经让我们痛苦的失去,后来都变成了成长的养分;那些我们拼命追求却没得到的东西,后来才发现其实并不适合自己。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这句话不是迷信,而是充满了生活智慧。就像去年有份就业报告显示,疫情后有近30%的人经历过失业,但其中超过一半的人,要么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工作,要么开启了创业之路,要么重返校园提升自己。他们曾经以为的“失去”,反而成了人生的转折点。这说明,得失之间从来没有绝对的界限,关键在于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
真正的“随缘”,不是放弃努力,而是在努力之后,接受所有可能的结果。很多人误解了“随缘”的意思,觉得随缘就是“听天由命”,不用奋斗、不用争取,其实这是大错特错。随缘的前提是“尽人事”,是你已经拼尽全力去争取、去付出,至于最后能不能得到,就交给时间和命运。就像农民种地,他们会精心播种、浇水、施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照顾庄稼,但他们也会接受天气变化、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不会因为一场暴雨就放弃整片田地,也不会因为一次丰收就得意忘形。
而那些把“随缘”当借口的人,往往是既不想付出努力,又怕面对失败,所以用“随缘”来安慰自己,逃避现实。这种消极的态度,只会让他们越来越迷茫、越来越焦虑。真正的随缘,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得到了,就好好珍惜,不骄傲自满;失去了,就坦然接受,不沉沦抱怨。就像苏轼,一生宦海沉浮,多次被贬,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对生活的热爱,被贬黄州时,他能吟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被贬惠州时,他能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乐观。他的随缘,是历经沧桑后的通透,是在逆境中依然能发现生活美好的智慧。
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这种“随缘”的心态,不被得失所困呢?
首先,要学会接受生活的不确定性。很多人的焦虑,都源于想要控制一切——控制工作的结果、控制别人的态度、控制未来的走向。但现实是,生活中充满了意外和变数,我们根本无法控制所有事情。就像这次疫情,打乱了无数人的计划,让很多人失去了工作、错过了机会,但也让我们学会了珍惜当下、敬畏生命。接受不确定性,不是放弃对生活的掌控,而是明白有些事情我们无法改变,与其纠结于无法控制的事情,不如把精力放在自己能控制的事情上——比如自己的心态、自己的行动、自己的成长。
其次,要学会关注当下,而不是纠结于过去或担忧未来。很多人之所以对得失耿耿于怀,要么是沉浸在过去的遗憾里无法自拔,要么是对未来的未知充满恐惧。但过去的已经过去,再怎么懊悔也无法改变;未来的还没到来,再怎么担忧也无济于事。我们能把握的,只有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心理学研究表明,持续进行正念练习的人,焦虑水平会明显降低,情绪也会更加稳定。所谓正念,就是专注于当下,不被过去和未来的思绪所干扰。你可以尝试每天给自己留10分钟的“放空时间”,不看手机、不思考工作,只是单纯地感受当下的呼吸、周围的声音、身边的风景,慢慢你会发现,内心会变得越来越平静。
第三,要学会感恩,看到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觉得不幸福,不是因为我们拥有的太少,而是因为我们想要的太多。我们总在盯着别人的成功、别人的财富、别人的幸福,却忽略了自己身边的美好——健康的身体、爱自己的家人、真诚的朋友、稳定的生活。有研究显示,每天记录三件值得感激的小事,坚持一个月,就能明显提升幸福感和满足感。当你学会感恩,就会发现生活中其实有很多值得珍惜的东西,那些所谓的“得失”也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第四,要学会把得失看作成长的契机。无论是得到还是失去,都是人生的一种经历,都会教会我们一些东西。得到了,会让我们明白努力的意义,增强我们的自信心;失去了,会让我们反思自己的不足,学会坚强和包容。就像那些经历过失败的创业者,他们虽然失去了金钱和时间,但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学会了如何应对危机、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坚持自己的梦想。这些经历,会成为他们未来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在这个充满竞争和焦虑的时代,我们都需要一份“随缘”的心态。但请记住,随缘不是消极躺平,而是积极奋斗后的从容;不是放弃追求,而是明白取舍后的通透。人生就像一场旅行,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那些得到的,会让我们的旅程更加精彩;那些失去的,会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
最后,想送给大家一句话:“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争其必然,顺其自然。” 愿我们都能在得失之间找到内心的平静,不被欲望所困,不被焦虑所扰,在无常的世界里,活出有常的从容。无论未来会遇到什么,都能笑着面对,因为我们知道,所有的经历都是命运的馈赠,所有的得失都是成长的养分。点个赞,愿你我都能修得一颗平常心,在人生的道路上,轻装前行,遇见更好的自己。
更新时间:2025-11-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