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教儿子曾纪泽如何经营关系?对举手之劳的事情,要热心帮助

从《曾国藩家书》中,深度讲解其为官之道。每日更新,辛苦您点击一下上方的“关注”,方便我们交流,谢谢。

曾国藩是一个善于经营关系的人,如果他的人脉关系不好,在腐败的清朝官场上,不可能一路获得升迁,进入官场仅仅用了7年时间,就让自己从一名从七品官员,晋升到正二品礼部侍郎的位置上。

从七品相当于副处级干部,正二品相当于副部级干部。从处级干部到部级干部,有些人一辈子也无法到达,曾国藩却轻松就成为朝廷重臣。

曾国藩的升迁方式为何如此顺利?任何升迁的背后都是人为因素决定。

把人脉关系经营好了,升迁自然就容易了。(曾国藩的升迁方法,在《曾国藩升迁秘籍》中有详细讲解,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订阅。)

从曾国藩的社会交往方式来看,他在仕途上能不断取得成功,无不与他经营人脉有很大的关系。

在京城的时候,曾国藩通过经营师生关系的方式,让自己的影响力和升迁都得到快速提升。

比如他与军机首辅大臣穆彰阿的关系,就是师生关系。

曾国藩参加会试的时候,穆彰阿是阅卷大臣,按照科举考试惯例,考官与考生之间,自然形成师生关系。

这样的师生关系,有名无实,很多人都不会在意,曾国藩却不一样,他把这层关系,当成经营人脉的一个渠道,常常去拜访穆彰阿,向其请教为官之道。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只有在不断的交往中才能产生感情。曾国藩好学、真诚,最终引起穆彰阿的关注,将他列为座下首席弟子,并不断对他进行提携,让曾国藩的升迁非常快速。

曾国藩成为二品礼部侍郎后,将自己经营关系的方法,毫不保留地传给儿子曾纪泽。

在曾国藩看来,要想人际关系好,就要懂得帮助人,尤其是对举手之劳的事情,一定不要推脱,要不求回报地帮助他人。

这一点,我们从曾国藩写给曾纪泽的家书中,就可以清晰地看出来。

咸丰二年(1852年)九月十八日,曾国藩在给儿子曾纪泽的家书中,特意提到一件事:

罗邵农(芸皋之弟)至我家,求我家在京中略为分润渠兄。我家若有钱,或十两,或八两,可略分与芸皋用,不然,恐同县留京诸人有断炊之患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罗邵农(他是罗芸皋的弟弟)来到我家,请求我家在北京能稍微资助一下他的兄长罗芸皋。我家如果有钱的话,或者拿出十两,或者拿出八两,可以稍微分给罗芸皋使用,不然的话,恐怕同县留在北京的那些人会有断粮没饭吃的忧患啊。

罗芸皋在曾国藩的家书中没有详细介绍,不过可以看出,是曾国藩的同乡。

曾国藩写的这封家书,是在教儿子如何经营关系。

从时间上来看,曾国藩因为母亲去世,他已经回到湖南老家为母丁忧,曾纪泽则留在京城照顾一家人。

曾国藩写给曾纪泽的这封信中,有以下意思:

一是对他人的困难,要尽力帮助,这是建立人脉关系的最好渠道。

二是帮助他人,也要量力而为,不能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

其实,这也是曾国藩经营人际关系的经验。他帮助人时,会很热心,但有底线:

一是讲原则。曾国藩虽然是朝廷大员,但他从来没有利用权位为自己和他人谋取任何利益。

二是有尺度。帮助他人,不能无休止地帮助,而是要把握好分寸,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他人,并不是为了让自己也陷入困境。

曾国藩作为经营人际关系的受益者,他的这些方法,确实让人受益匪浅,这也是他为何能取得成功的原因。

参考资料:《曾国藩全集》(图片为配图,图源自网络或者AI生成,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2

标签:人脉   儿子   关系   京城   礼部   举手之劳   侍郎   家书   人际关系   热心   师生关系   我家   事情   历史   纪泽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