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集团的遗产纷争如同一场没有硝烟的持久战,随着更多细节浮出水面,剧情愈发错综复杂。在最新的遗产起诉后续中,宗馥莉负责执行的家族信托暴露出履约瑕疵,而另一边,关于杜建英毕业即怀上宗庆后孩子的往事被重新提及,让这场家族博弈增添了更多情感与利益的纠葛。
宗庆后生前设立的境外家族信托,本是为了平衡家族成员利益、保障企业稳定传承的重要安排。根据香港高等法院披露的判决书,2024 年 2 月,宗庆后签署《委托书》,委托宗馥莉作为设立人分别为宗继昌、宗婕莉、宗继盛三人设立信托(即信托 A、B、C),并明确建浩创投有限公司持有的 17.99 亿美元资产为信托资金来源。然而,杜建英一方的律师团队在庭审中指出,宗馥莉在执行信托过程中存在多处履约瑕疵:其一是信托文件签署程序存在漏洞,部分关键条款未经过受益人确认;其二是资金划转进度滞后,截至 2025 年 7 月,仅有 30% 的信托资金完成分配,远超约定的 6 个月期限;其三是资产配置未按信托协议执行,将原本应配置为低风险债券的资金,擅自投入高波动的港股市场,导致信托资产出现 1.2 亿美元浮亏。
这些瑕疵成为杜建英一方攻击宗馥莉 “失职” 的重要依据。他们在法庭上主张,宗馥莉故意拖延信托履约,试图通过操控资产走向损害三个非婚生子女的权益,甚至要求法院撤销其受托人资格。对此,宗馥莉的法务团队回应称,延迟分配是因跨境资金监管政策调整,而资产配置调整则是为应对美联储加息带来的债券市场波动,属于 “合理风控措施”,并提交了汇丰银行出具的市场环境说明作为佐证。双方围绕信托履约细节的拉锯,让遗产案的审理陷入胶着。
就在信托争议白热化之际,一位接近娃哈哈早期管理层的匿名人士曝出猛料:杜建英与宗庆后的关系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便已埋下伏笔。1984 年,22 岁的杜建英从杭州大学外语系毕业,本已获得留校任教资格,却突然放弃铁饭碗,加入了当时还是校办企业的娃哈哈。据该人士回忆,杜建英入职仅 3 个月便因 “身体原因” 请了长假,1985 年重返岗位时,身形已明显臃肿,而宗庆后在这期间对其关怀备至,不仅破格为她调整了清闲岗位,还多次在公开场合称赞其 “有灵气、肯吃苦”。更值得玩味的是,1986 年宗继昌出生后,杜建英的父母突然从外地迁居杭州,住进了娃哈哈集团分配的家属楼,这套住房的产权登记信息显示,实际出资人为宗庆后。
这些细节的曝光,让公众重新审视这段跨越三十余年的关系。杜建英的律师团队顺势打出 “情感牌”,在法庭上提交了宗庆后写给杜建英的 17 封家书(经笔迹鉴定确认为真迹),其中 1992 年的一封写道:“孩子们的教育不能等,你放心,我会安排好一切。” 他们试图以此证明,宗庆后对非婚生子女早有抚养承诺,而信托资金本就是 “父亲对子女的应尽之责”,宗馥莉的履约瑕疵本质是 “违背父亲遗愿”。
宗馥莉方面则对此保持冷处理,仅通过发言人强调 “法庭应聚焦法律文书效力,而非私人情感纠葛”。但内部消息显示,宗馥莉已私下委托私家侦探,调查杜建英在 1984-1986 年间的行踪轨迹,试图寻找能反驳 “早期特殊关系” 的证据。有媒体拍到,宗馥莉的助理近期频繁出入杭州市档案馆,调取当年的户籍迁移记录和企业用工档案,显然是在为新一轮庭审做准备。
这场遗产纠纷已不再是单纯的财产分割,更演变为家族隐秘史的公开对决。信托履约瑕疵的法律争议,与杜建英早年经历的情感叙事相互交织,让原本清晰的遗嘱继承问题变得扑朔迷离。随着双方不断抛出新证据、新爆料,娃哈哈的商业帝国阴影下,更多不为人知的故事还在等待揭开。而无论法庭最终如何裁决,这场持续两年的纷争,早已在娃哈哈的发展史上刻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感谢大家的阅读!
更新时间:2025-08-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