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启动针对中国造船、海运和物流行业的301调查,并决定自10月14日起,对中国企业拥有、运营或制造的船舶征收额外港口服务费。美方表面上声称,这是为了“纠正不公平竞争”,但实质上,是变相设障、迫使中国船舶减少靠港频次,从而打压中国在全球航运领域的竞争力。
收费标准之高,堪称史上最狠,每净吨50美元起步,三年内逐步升至180美元,按一艘10万吨级油轮计算,单次靠港就要多交500万美元。这几乎相当于一次跨洋运输的全部利润。特朗普原本以为,对中国船舶收费能一石二鸟,既能打压中国造船业的竞争力,又能为美国早已没落的造船业“续口气”。
但他显然低估了中国的反制速度与力度。就在美方措施还没正式落地前。10月10日,中国交通运输部宣布,自10月14日起,对美国实体拥有、运营、建造或悬挂美国国旗的船舶征收“特别港务费”,标准起步同样是每净吨400元人民币,且逐年上调,最终涨至每净吨1120元。换句话说,谁先动手,谁就得承受对等代价。中方反制不仅精准,且分阶段、限频率,一艘船一年最多征收五个航次的费用,既有力度,也有节奏。
外界最先感受到冲击的,是美国的航运和能源巨头。中国造的滚装船和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几乎占据全球半壁江山,而美国的LNG出口80%依赖租用外国船只。美方收费令一出,等于直接给自家能源商加了成本枷锁。美国汽车经销商协会率先跳脚,因为多数进口车都靠中国建造的汽车运输船运送。一旦费用增加,成本上涨就会传导到终端市场,通胀压力随即抬头。而能源企业更是叫苦连天,天然气价格刚刚稳定,又要因运费上浮被推高。
在见识到中国的反制手段后,特朗普这才意识到,自己掏出的这把“贸易匕首”,刺到的不是中国的动脉,而是美国的自身。尤其是在中方宣布反制后,全球航运市场迅速出现连锁反应。根据Alphaliner的测算,中国的收费标准一出,跨太平洋运价当日上涨7%,部分运煤、运铁矿石的货船甚至取消订舱。美方原本期望通过收费逼迫中国造船业让步,却反而让美国港口和进口商先感受到了反噬。
于是特朗普打起了退堂鼓,在10月14日港务费正式生效前夕,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紧急宣布修改政策,将原定的收费标准从每净吨150美元下调至46美元,降幅近七成。同时增加豁免条款,允许长期租约下的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运输船免收费用。说白了,就是给自家能源商开后门,给政策降温找台阶。表面上看,这是技术性调整,但实质上就是一次退让。
而特朗普的这次退缩,不仅出于经济层面的压力,更是一次政治利弊的权衡。距离APEC峰会只剩下几周时间,他迫切需要释放缓和信号,以便为可能的中美领导人会晤创造氛围。毕竟自中国暂停采购美国大豆,转向南美市场以来,直接让美国农场主损失惨重,农产品出口同比下滑近20%。
在此背景下,农业、能源、航运三大支柱行业同时向政府施压,要求调整对华政策。面对来自国内的连锁反应,这位自诩“谈判艺术家”的美国总统,不得不重新计算代价,与其让整个供应链为他的冒进买单,不如暂时退半步,为后续谈判留出回旋空间。
如今的格局已然明朗,特朗普已经见识到了中国的硬实力与软智慧的结合。收费令从150美元降到46美元,看似小小调整,却折射出大国博弈中的力量对比。中国没有靠喊话赢得尊重,而是靠精准反制赢得主动。特朗普或许可以下令修改文件,但无法改变一个现实,在这场对等博弈中,中国不再被动挨打,而是正在用规则和实力塑造谈判秩序。
更新时间:2025-10-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