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振 报道)4月20日上午,阳光洒在台儿庄区张山子镇唐庄村的土地上。来自八路军一一五师运河支队研究会的韩典平、陈庆昌、张民、周顶全、黄振、单茂发、孙彦超一行人,怀着崇敬与探寻之心,踏上了对运河支队战地医院、兵工厂及抗日小学旧址的寻访之旅。
运河支队十中队队长李德宣之子李冠庆,以及李公俊烈士的重孙李龙康一直相伴,并细致地讲述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回溯到1939年4月,八路军陇海支队选派胡大勋、陈诚一、胡大义等12名英勇无畏的战士进驻唐庄,李德宣的家成为了他们的落脚点。胡大勋、陈诚一、胡大义三人住在李德宣后院的东屋,其余战士则在前院西客屋安身。自此,这片土地开启了一段热血沸腾的革命篇章。
时间来到1940年5月,李德宣、李德宜毅然决然地率先加入八路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短短一个多月,就有超过百余名有志之士响应号召,投身革命队伍,其中仅唐庄一个村就有30多人。
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李德宣和李德宜肩负起财粮与征兵的重任,而唐庄李氏十大家齐心协力,主动承担起战士们的饮食供给,军民一心,共克时艰。
与此同时,为了增强抗日力量,在李功州的南院,一座承载着希望与使命的小型兵工厂拔地而起。在这里,工人们日夜赶制土雷、土枪、手榴弹等简易但威力不凡的武器。
值得一提的是,李公俊为了支持兵工厂的生产,毫不犹豫地停下了油坊正在运转的大碾,让其为兵工厂碾碎火药原料,全力支援抗战。而在李功洪的南院,战地医院也宣告成立,为受伤的战士们提供及时的救治。
漫步抗战小学遗址,仿佛还能听到当年的朗朗书声。令人欣慰的是,许多当年的建筑依旧保存完好,尤其是兵工厂曾经使用过的碾盘、碾砣,静静伫立,无声诉说着那段烽火岁月。
展望未来,相关人员计划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全力以赴做好这些珍贵遗迹的保护工作,扎实推进红色村居建设。
旨在让更多人深入了解当年革命前辈为民族解放事业所付出的巨大牺牲与奉献,让红色血脉在新时代得以延续,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内涵深入人心,确保运河支队精神能够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激励后人不断奋勇前行 。
视频加载中...
责任编辑:黄振
更新时间:2025-04-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