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热就想吃碗龟苓膏解暑,但总琢磨这一碗得用几只乌龟?” 入夏以来,广州街坊李姨的疑问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不少消费者担心常吃龟苓膏会消耗大量乌龟,甚至质疑产品 “名不副实”。带着这一民生关切,记者连日走访农贸市场、生产企业及行业专家,揭开龟苓膏制作的真实面纱。
在越秀区文明路一家老字号糖水铺,玻璃柜里的龟苓膏分为 “传统龟板款” 和 “草本款”,前者售价 18 元 / 碗,后者仅 8 元。“传统款用了龟板和十几种草药熬制,草本款没加龟成分。” 店员阿明告诉记者,入夏后传统款日均能卖 50 多碗,不少顾客会特意询问龟成分来源。
随后记者来到江南果菜批发市场,发现货架上的预包装龟苓膏配料表差异明显。某知名品牌产品明确标注 “龟板(人工养殖)”,而部分低价产品则以 “仙草、茯苓” 为主原料,未提及任何龟类成分。“现在正规厂家都用人工养殖龟的龟板,野生龟是保护动物,谁敢用?” 批发商陈老板透露,含龟板的龟苓膏成本更高,零售价通常比普通款贵 30% 以上。

“一碗 200 克的龟苓膏,实际龟板用量不到 5 克。” 在佛山一家龟苓膏生产企业的车间里,技术总监张先生向记者展示了制作流程。他介绍,龟苓膏的核心原料是龟板(乌龟的腹甲),需与土茯苓、金银花等十余种草药按比例熬煮。“一只 3 斤重的人工养殖龟,能取 150 克左右龟板,这些龟板可制作 30 碗龟苓膏。”
张先生强调,企业使用的龟均来自备案的人工养殖基地,养殖周期需 3 年以上。“现在有新技术能提高龟板利用率,同时保证药效,不会浪费龟资源。” 他还透露,为满足消费者知情权,今年起企业会在包装上标注龟板来源地编码,扫码即可查看养殖信息。

“从中医角度看,龟板确实是龟苓膏的核心原料,但并非越多越好。”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药膳专业委员会委员林医师解释,传统龟苓膏中龟板占比约 5%-8%,其余为草本原料,“这个比例既能发挥龟板的滋补作用,又不会造成资源浪费,符合中医‘药食同源’的理念。”
针对消费者担心的 “资源消耗” 问题,林医师表示,目前人工养殖龟技术成熟,且龟苓膏生产中龟板利用率已达 90% 以上,“只要选择正规产品,合理食用不会对龟类资源造成压力。” 他建议市民选购时优先看配料表,标注 “龟板”“龟甲” 的产品更符合传统工艺,同时注意查看生产许可证和养殖基地备案信息。
在采访最后,吃了 30 年龟苓膏的老广陈伯笑着说:“以前总以为一碗要用到半只龟,今天才知道是误会。只要是正经厂家生产的,吃着就放心!” 随着行业规范和透明化程度提高,这场关于 “龟苓膏与乌龟” 的民生疑惑,也终于有了清晰答案。
更新时间:2025-10-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