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上将问马斯克:如何才能打败中国?马斯克的话令全场鸦雀无声

“2025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已突破32%,美国降至不足1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经济总量将在2026年首次达到美国1.9倍。”仅仅几个关键数据,足以让所有观察者感受到全球力量格局的巨大张力。2020年那场被记录下来的“鸦雀无声”时刻,成为中美科技博弈、经济对峙的永恒注脚。


军事科技座谈会上的“冷空气”

2020年2月底,佛罗里达州奥兰多。美国空军协会年度盛会,聚集了五角大楼战略部门、军工高管和最前沿的科技企业家。疫情阴影初现,全球秩序刚刚露出裂缝。

会议进行到一半,空军中将约翰·F·汤普森突然向台上的埃隆·马斯克抛出一个极具现实感的问题:“美国要如何在军事上打败中国?”现场原本的热烈气氛瞬间凝固。所有人都在等待一份军事技术清单——更强的航母、更隐身的战机、更前沿的导弹系统。但马斯克没有顺着这个思路,他只说了寥寥数句:

“战争的基础是经济。照当前趋势,中国经济迟早会是美国的两到三倍。那时,美国要想赢,只能靠激进创新,否则只能做老二。”没人再接话,会议室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激进创新”与美中竞争的临界点

美军高层的沉默背后,是一组更具冲击力的现实数据。2025年,美国国防预算同比增长3.7%,但技术研发投入增幅不足1%。反观中国,2024年R&D投入首次突破3.3万亿元人民币,芯片、AI、量子通信等前沿领域增速均超过20%。

马斯克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他的SpaceX公司用七年时间,从三次火箭爆炸到实现可回收技术,打破了美国航天数十年的采购惯性。2023年,SpaceX星舰首次轨道级飞行成功,NASA随即宣布其为阿尔忒弥斯登月计划主力飞船。与此同时,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在2025年实现全球产能第一,年产量超过110万辆,成为特斯拉利润和技术的发动机。

美国军队采购流程的“慢”和“重”,在马斯克的火箭和中国的造舰速度面前,显得格外迟缓。美国第六代战斗机项目,PPT版本换了五轮,实体样机至今未下线。反观中国,052D驱逐舰、075两栖攻击舰、003航母等多型装备已批量入列,形成实战能力。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2025年达到5.6万亿美元,占全球比重创历史新高。美国同期数据则降至2.4万亿美元。炮弹、导弹、舰船、无人机的生产成本差异正在被无限放大:据路透社调查,2024年美国一枚155毫米炮弹制造成本高达4800美元,中国不到1800美元。

不仅仅是制造业,2025年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15.8%,远超全球平均水平。美国《防务新闻》报道,2025年中国无人机出口数量占全球总量的65%,“翼龙”“彩虹”等型号已成为全球多国空军的标准装备。

马斯克的回答让美国军方重新审视经济与产业链的战略意义。美军高层在2024年下半年推动“国防工业复兴计划”,但国会预算分歧、供应链瓶颈、技术转化周期长等问题,短期内难以根本逆转局面。


体制创新与中美“赛道切换”

美国曾试图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创新与竞争法案》大规模投入半导体、人工智能、量子科技。2021-2025年,美国联邦研发投入累计超过4000亿美元,覆盖材料、算法、通信等多个前沿领域。然而,创新链路上的官僚主义、预算分配的利益博弈,依然拉低了项目转化效率。

中国则在“举国体制”下,推动重大科技项目攻坚。2024年,国产7纳米工艺芯片实现量产,华为、比亚迪、星网等企业专利数量全球领先。无人机蜂群、量子加密通信、高超音速武器等技术,频频出现在阅兵和实战演习现场。

中国的科创效率和工程师红利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2025年,全球前20位AI工程师“高产作者”中,7位来自中国。美国斯坦福大学AI指数报告显示,中国AI论文被引用次数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学界新领跑者。


无人机与AI的主导地位

2025年,乌克兰战场的无人机对抗成为全球军事观察的焦点。中国大疆、翼龙、彩虹系列无人机多次被证实在实战中大幅提升作战效能。美国国防部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军用无人机市场规模突破900亿美元,其中中国企业市场份额超过三分之二。

马斯克在研讨会上的一句话:“未来,有人战斗机可能应该进博物馆了。”五年前被视为“离经叛道”,现在却成为美军自身转型的共识。2024年,美国空军首次在实战演习中让AI无人机与F-35同场对抗,AI系统在数秒内完成数据处理和战术决策,令传统飞行员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中国则在“AI+无人机”领域持续突破。2025年珠海航展上展出的“智鹰”大型无人战斗机,具备自主决策、群体协同作战能力,成为外军代表团竞相参观的焦点。


马斯克的“尴尬”与全球科技博弈

SpaceX星链计划2025年实现超7,000颗卫星全球覆盖,为美军提供高弹性通信保障。与此同时,特斯拉中国工厂占全球产能半壁江山,成为特斯拉利润的核心支柱。马斯克公开赞扬中国高效的行政和工程体系,多次在社交媒体上表达对中国创新速度的敬意。

美国五角大楼2025年3月内部会议,曾讨论邀请马斯克参与中国军力评估会,却因其在中国业务权重过大而被否决。美国舆论界普遍认为,马斯克已成为“难以归类的创新旗手”,既是美军创新的象征,又因与中国的深度业务绑定而引发战略疑虑。

美中关系的复杂性也在马斯克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2025年3月,《纽约时报》一项民意调查显示,57%的美国受访者认为“科技企业家与中国合作需加强监管”,显示出战略信任赤字正在扩大。


战略转型时代谁能率先突围?

美军在2025年试点“敏捷采购”与“快速原型”机制,缩短武器系统研制周期。国会通过新的军工激励政策,试图复制SpaceX模式,提升整体创新速度。但传统军工体系的惯性、研发团队的流动性、预算审批的时滞,依然是难以逾越的屏障。

中国在2025年推动“强链补链”行动计划,把供应链安全、关键技术自主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2025年高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2%,数字经济规模突破70万亿元人民币。

随着全球产业链重组和技术力量重新分布,国际战略格局正在悄然生变。美国的创新优势正在被不断追赶,中国的体制效率和产业链完整性正转化为现实的军事和经济能力。


参考资料:猛料:“曾邀马斯克参会,美防长惹特朗普大怒”

2025-06-06 21:33·中国青年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9

标签:财经   鸦雀无声   美国   上将   中国   全场   无人机   全球   特斯拉   美军   战略   美元   技术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