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论场|“烫”出千亿产值 这座火锅之城有何“秘方”?

第10届中国(重庆)国际火锅产业博览会现场人气爆棚。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刘钊 摄

10月17日—19日,重庆国际博览中心,牛油的香气混合着花椒的辛麻,漫过12万平方米展区的每个角落。

随着第10届中国(重庆)国际火锅产业博览会举行,2000余家产业链企业携6万余款展品参展。

当沸腾的红油锅底在现场咕嘟作响,这座“中国火锅之都”的产业密码正随着热气升腾,熬煮出年产值超3000亿元的产业传奇和一张极具辨识度的城市名片。

市民游客现场品尝。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刘钊 摄

01

好火候催熟产业生态

“重庆火锅,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重庆市火锅产业协会会长陈国华一语道出这座美食之城的产业雄心。

这份底气,源于精准的政策“火候”催生出蓬勃的产业生态。

2024年,重庆出台《重庆市推进火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11项专项工程构建起全链条支撑体系。

——推进火锅消费场景提升工程,规划建设火锅发源地、千年古镇火锅传承地、机场火锅目的地、生态火锅集聚地、火锅公园等,重点建设国际火锅城,打造特色消费新场景、新地标。

——推进火锅品牌设计提质工程,塑造简洁、清晰、代表性强、辨识度高的品牌形象,加大重庆火锅公共品牌在餐饮门店、火锅底料、预包装火锅食材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构建火锅产业发展动力体系,优化发展环境,吸引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来渝考察、投资火锅产业。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强与重点火锅流派在产业、市场、文化等方面的合作,共建川渝火锅产业联动发展新高地。

“‘黄金11条’,催生了万家企业万家店,推动品牌出彩出海。”陈国华的话正是刘一手火锅布局全球市场的真实写照。

“政策给了敢闯的勇气。”重庆刘一手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梅坦言,作为全国拓展海外门店数量最多的火锅企业,政府在帮助企业对接商会、办理签证、品牌宣传等各方面都给予了很大帮助。

“目前企业95%的市场份额都在重庆以外。”刘梅认为,将重庆火锅文化传播出去,是企业的责任,“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中国火锅文化传播全球第一平台。”

刘一手火锅店。受访人供图

政策的东风点燃重庆火锅产业热情的一把火,也吹来跨界融合的商机。

连云港市农商控股集团振兴农业科技公司作为本次参展企业之一,带来了近50种展品参展,其中不乏鱿鱼、耗儿鱼等适合作为火锅食材的水产品。

“看好重庆火锅产业市场。”公司副总经理李翔直言,公司前期已经与重庆方面对接,目前正在选品阶段,希望将来会有更多海产品端上重庆市民的火锅餐桌。

N2展馆的角落处,一家展位前红红火火的辣椒排成一列,格外引人注目。

山西省襄汾县赵康镇政府工作人员可娜介绍,这次带来了当地八家辣椒种植企业的十五个品种的辣椒参展,对本次重庆之行充满信心。

“我们前期已经走访了几家重庆的火锅餐饮企业,双方都比较有合作意向,重庆的麻辣火锅配上我们的赵康辣椒,会碰撞出更加绚烂的火花。”可娜说。

从本地企业加速出海,到外地食材、外地品牌主动 “寻味” 而来,重庆火锅的产业“朋友圈”正不断扩大。

山西省襄汾县赵康镇带来各式各样的辣椒。第1眼TV-华龙网 曹妤 摄

02

好食材筑牢味觉根基

“老板,再添份方竹笋!”博览会品鉴区的吆喝声中,南川方竹笋刚入红汤便引来争抢。

这种被誉为“笋中之王”的珍品,来自金佛山25万亩竹海,以其独特的鲜、香、嫩、脆品质享誉全球,成为重庆市民喜爱的火锅食材之一。

事实上,对于消费者来说,食材新鲜度与口味口感是其在吃火锅时考虑的首要因素。据红餐产业研究院“2024年餐饮消费大调查”显示,有超六成的火锅消费者关注这两大因素。

珮姐重庆火锅抓住这一消费需求开启“在地风物志”项目,派遣产品研发团队深入重庆各地,在原产地溯源巴味渝珍,金佛山方竹笋便是其中之一。

与此同时,围绕火锅食材大文章,重庆各地纷纷出招:

合川以重庆火锅食材产业园为载体,围绕火锅食材产业链“强链补链”,从“十端发力”打造千亿级火锅食材全产业链集群;

黔江区从食材基地建设、打通物流通道、培育食材品牌等方面努力,加快建设百亿级鲜菜火锅食材产业园;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与重庆市火锅产业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品牌打造、市场营销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推动彭水晶丝苕粉“跳”进火锅市场;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建成4个千亩级标准化示范基地,集聚小天鹅、德庄等30余家加工企业,开发火锅底料、油辣子、辣椒面等200余个产品,年加工辣椒8万吨。

巴南区与深圳禾顺农业有限公司联手创办重庆巴洲禾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打造2800平方米豆芽种植区,致力将纯天然无添加的健康豆芽涮进重庆市民的火锅……

重庆巴洲禾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展出的有机豆芽。第1眼TV-华龙网 曹妤 摄

不止于此,重庆市火锅产业发展促进条例(草案)还指出,要做靓重庆火锅品牌,加快构建全链条标准化体系,强化火锅食材本地供给,大力发展火锅食材加工,推动火锅产业高质量发展。

其中,鼓励市、区县(自治县)农业农村、商务等部门应当支持火锅产业经营者独立或者与农户、农村经济组织合作,建设火锅食材种植、养殖基地,开发区域特色火锅食材资源,实现基地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生态化发展,鼓励火锅产业经营者与市外火锅食材供应基地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保障火锅食材来源稳定、安全可靠。

重庆正以“好食材”为核心,编织一张从源头到餐桌的产业网。

重庆火锅食材产业园。 受访单位供图

03

好品质铸就金字招牌

重庆火锅一直在探索科学量化的品质之道。

早在2018年,重庆出台《麻辣火锅底料辣度量化及等级划分》的地方标准;2022年,《重庆麻辣火锅底料麻度量化及等级划分》地方标准发布;今年9月,全国首个《火锅底料质量通则》国家标准在渝发布,填补了火锅底料领域国家标准的空白。

“标准是质量的基础,统一标准能有效破除区域壁垒,提升产业整体水平。”重庆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陈宏果认为,该标准将有效解决行业长期存在的产品标准不统一、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助力企业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品质,推动火锅类产品标准化、产业规范化发展。

中央厨房则为标准化提供了强大支撑。

在此次博览会上,中国·重庆火锅共创产业园负责人刘吉排带来“共创”火锅的概念,这家占地30亩的园区可适配不同火锅生产需求,由园区提供生产资质和全自动化生产线,火锅企业入驻可共享中央厨房和冷链物流。

“这种标准化的生产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食品安全问题。”刘吉排表示。

标准的统一,是否意味着重庆火锅将走向同质化?答案是否定的。

火锅的味道,也是重庆的味道。资料图

“我们一直在探索更加迎合当代年轻人消费市场的火锅。”刘梅称,刘一手自成立以来,从未停止对市场的洞察与口味的创新。

从传统的红汤锅、到酸汤、咖喱、螺蛳粉锅底,重庆的火锅市场越来越百花齐放。

朱光玉火锅馆、赵美丽火锅等“年轻型选手”不断崛起,刘一手、德庄、珮姐等“老字号选手”,也凭借扎实的品牌口碑和与时俱进的运营模式在激烈的重庆火锅赛道中“杀”出重围,成为市场中的佼佼者。

在博览会食材区,云南绣球菌、挪威三文鱼、日本和牛等中外珍品同台竞技,一家展台推出的“和牛寿喜烧+重庆牛油锅”双拼套餐,让市民王女士惊叹:“帕尔玛火腿涮麻辣锅,肉香混着花椒麻味竟一点不违和!”

正如陈国华所说,围炉是烟火、相聚是人间、烫煮是产业。

一锅红汤,沸腾的不仅是麻辣鲜香,更是一座城市的产业雄心与创新活力。

第1眼TV-华龙网 曹妤/文 首席记者 董进/审核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2

标签:美食   秘方   产值   火锅   重庆   产业   重庆火锅   企业   重庆市   品牌   辣椒   襄汾县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