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眼镜陷“吹牛”困境,量产瓶颈背后的资本博弈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文|祝小同

当AI眼镜的豪言壮语撞上延期交货的残酷现实,一场关于资本、技术与诚信的考验正在这个新兴行业上演

10月底,深圳一家AI眼镜公司创始人面对前来催交货的甲方,依然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好消息:千万级融资即将落地、今年代工订单额达数亿元、明年订单量翻番。

而在对面,坐着一位早已不耐烦的客户——他6月下单的百余幅智能眼镜被一再延期,部分海外客户已怒而解约。

这样的场景在如今的智能眼镜行业并非孤例。一家“AR四小龙”公司创始人曾多次对媒体和投资人放话,声称“今年整个智能眼镜行业出货量大概50万台,我们和小米各占一半”。

行业数据注水严重,出货量沦为数字游戏

智能眼镜行业的“吹牛”现象已非秘密。行业内企业在公布数据时常常玩弄话术,将框架合同的意向订单量直接算作已售出的订单,而这些框架合同并没有强法律效力,严格按会计学准则甚至不能确认为收入。

一位上游供应商透露了行业真相:一家号称年内智能眼镜出货量巨大的公司,实际线上、线下全渠道出货量不超过2万台。而作为该公司核心器件的唯一供应商,他们年内收到的订单量不超过1万个。

更加值得关注的是,智能眼镜是退货率较高的硬件品类,头部整机厂商的退货率在40%甚至一半以上。有些公司还开启零元预购,这些都导致眼镜圈的公开销售数据含金量较低。

行业数据的严重注水,使得外界很难通过公开信息判断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

资本追逐谨慎下注,FOMO心理助推泡沫

在智能眼镜这片热土上,资本的态度既热烈又谨慎。一位专注投AI软硬件的私募融资人士余先生表示,在几乎看遍市面上所有智能眼镜整机厂商标后,他决定放弃投资这一赛道。

尽管赛道火热,但多数投资机构的选择极为谨慎。余先生所在的投行近3个月在一级市场投出约7000万美元,但对AI眼镜领域,他们只选了VITURE一家公司,并且表示“不会再投其他智能眼镜公司,即便赛道再火,我们最多只会加投一轮VITURE”。

然而,行业中仍有一群怀有FOMO(错失恐惧症) 心理的投资人。在有限的选择里,每家都在注水的情况下,“吹牛也是一种能力”。只要企业能融到下一轮,投资机构账面上没亏,就几乎没有责任。

一些投资人的标准不是技术壁垒,而是估值合适、能让自己安全退出。“越往后,估值越高,甚至可能有国资的钱进场,就越来越难撤了”。

产品体验难如人意,技术瓶颈制约发展

智能眼镜行业面临的不仅是数据诚信问题,更有实实在在的产品体验困境。

一位科创基金投资人看完雷鸟创新RayNeo Air 4新品AR眼镜的发布会,对每项功能都很心动,直到听到这副AR眼镜重76克,他一下子清醒了:“76克,几乎是2—3副日常眼镜的重量,很难被接受”。

智能眼镜在算力、功耗和重量之间的平衡至今未能很好解决。眼镜如果加摄像头,按照法律规定一定要加闪光灯;光栅、光波导模组、光机加起来至少10克以上;单边电池续航不够,双边电池重量翻倍。

续航能力更是行业的共同短板。Ray-Ban Meta选择墨镜镜片,这样用户在室内会摘下眼镜去充电,曲线解决了续航不足的短板。而想要做到支持全天候佩戴的智能眼镜,至少需要12小时续航,目前行业内没有产品能做到。

那些主打高清拍摄,号称要用智能眼镜替代拇指相机的厂商,现在还交不出一款录像超过5分钟不发烫的眼镜产品。细小的眼镜框架留给厂商放CMOS传感器的空间太小,各家厂商都在用AI超分算法来优化图像质量,达到伪1080P的效果。

未来前景依然可期,务实发展方能长久

尽管智能眼镜行业问题不少,但其未来发展空间仍值得期待。智能眼镜之所以吸引创业者和投资人前赴后继,是因为眼镜是真正支持全天候佩戴的产品,可以离手操作,支持多模态信息的输入。

只要在眼镜上加一个CMOS传感器、摄像头,它就会是一个性能更强大的端口,算力比耳机强大很多。这使得智能眼镜有望成为下一代全新交互形式的智能硬件品类。

资本市场对这一领域仍然保持一定信心。就在11月7日,雷鸟创新宣布完成由中信金石领投的数亿级C轮融资,创下2025年国内AI+AR眼镜领域单笔融资金额的最高纪录。这表明专业投资机构仍看好行业的长期发展。

同时,行业数据也显示市场在稳步增长。根据Counterpoint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110%,AI智能眼镜占比达78%,较去年同期显著提升。

全球AI/AR眼镜 shipments 预计将从2024年的670万台增长至2025年的1200万台,增幅近80%。

智能眼镜行业正经历着成长中的烦恼。从资本狂热到理性回归,从数据注水到直面问题,这个行业需要更多的务实精神和诚信经营。

“就像啤酒一样,一点泡沫都没有就不好喝,但如果泡沫太多,喝起来就很恶心”。 只有在技术创新、产品体验和商业道德之间找到平衡,智能眼镜才能真正从概念走向普及,迎来行业的春天。给这篇文章取一个吸引眼球的标题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1

标签:数码   量产   瓶颈   困境   眼镜   资本   智能   行业   出货量   数据   投资人   公司   订单   厂商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