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避寒
编辑|避寒
《——【·前言·】——》
他死的时候,没人敢抬头,枪声响了,没有人敢去关灯。
阿尔巴尼亚首都的冬夜很冷,12月18日,穆罕默德·谢胡,被称为“第二号人物”,在家中中弹身亡。
官方一句“精神抑郁”,就把一条性命归了档案柜,但细节像碎玻璃,扎得人心里发寒。
谢胡1940年在西班牙作战,受过伤,流过血,回国后,他带着一口标准的意大利语,在解放战争中一路打到顶层。
1954年,部长会议主席,他的军装上挂满勋章,走路带风。
没人敢在谢胡面前抽烟,没人敢在谢胡面前笑得太大声。
霍查喜欢他,至少一开始是。
两人喝伏特加,半夜讨论政策。谢胡擅长执行,霍查擅长怀疑,合作十几年,阿尔巴尼亚像一座铁盒子,外面的人进不来,里面的人出不去。
1980年之后,局面变了,霍查身体差了,心情也差,每次开会,他都盯着谢胡看,像是防着一条老虎。
一次政治局会议上,霍查提到接班人,谢胡坐在他旁边,手指敲着桌面,他没笑,也没表态。
过后有人听到,霍查在私人谈话中骂了一句:“这小子有自己的算盘。”
外交上也出了问题,谢胡主张对外开放,小步走,不冒险。
但霍查偏执,怕的是“思想污染”,谢胡建议和西欧小国试探性接触,被霍查狠狠驳回。
会议室里,谢胡摔了杯子,玻璃碴子溅到一个书记的裤腿上。
那晚,霍查写了长达九页的日记,没人知道内容,只知道,从此他看谢胡的眼神,变了。
更糟的是,谢胡的儿子斯坎德尔,恋爱了,对象是国家排球队的一名队员,家世不清白。
霍查知道后,脸色发白,他对秘书说:“谢胡连自己家都管不好,还想管国家?”
火苗已经点着了,只差一桶油。
12月18日凌晨2点,阿尔巴尼亚国家安全部接到通知:穆罕默德·谢胡,死了。
地点:自家卧室。死因:开枪自尽。武器:公务配枪,子弹贯穿心脏。
尸体旁没有遗书,床头放着一杯没喝完的红酒。
官方反应诡异,当天,阿尔巴尼亚通讯社只发了三行字的通告,没有哀悼,没有国葬,连黑纱都没挂。
外媒致电求证,阿方态度冰冷:“私人问题,无可奉告。”
有人开始低声议论,一位副部长在厕所里嘀咕:“谢胡怎么可能抑郁?上周他还跟我喝酒,笑得跟个孩子一样。”
传言四起,有人说,谢胡在一次内部讨论中激烈反驳霍查,当场摔门而出。
还有人说,他准备成立“改革委员会”,未遂,更有人暗示,他掌握了霍查的一些不便曝光的秘密。
谢胡的卫士长阿里·切纳后来回忆:
那晚11点,谢胡打电话给霍查,语气急促,反复说:“我需要解释,我不是叛徒。”
电话那头只回了一句:“明天说吧。”一小时后,枪响。
没有目击证人,没有案发照片,尸体被迅速抬走,连地板上的血迹都擦得干干净净。
第二天清晨,安全部门封锁了谢胡家,他的家人被带走,妻子菲格雷蒂一言不发。长子斯坎德尔抱着妹妹,眼圈发青。
霍查在自己的日记中只写了两行:“一个叛徒,终于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更诡异的是,次年11月,霍查突然公开讲话,称谢胡是“多国间谍”,串通美、英、苏、南斯拉夫,图谋政变。
他还拿出一本新出版的小册子《铁托分子》,专门用来鞭尸。
问题是,这些指控,没有一条拿得出像样证据。
外界嗅到血腥味,西方媒体纷纷报道:“阿尔巴尼亚第二号人物神秘死亡,霍查清洗再起。”
但没人敢干预,阿尔巴尼亚的铁幕,厚得像座山。
谢胡死后,阿尔巴尼亚变了。
部长们开始低头走路,军官们说话小声了,连鞋跟都不敢敲地板。
可在民间,流言像野草,有人说谢胡是为了家人自尽,有人说他被活活打死,还有人坚信,他连开枪的机会都没有。
最早提出质疑的,是一位不愿具名的内务部官员,他悄悄对朋友说:
“自杀?开玩笑,他有多少护卫?家里安装了几重警报?没有命令,连只苍蝇都飞不进去。”
这句话传开了,更多细节浮出水面。
谢胡的家中,枪声后,邻居听到两声闷响,像是家具倒地的声音。
内务部长哈兹比乌在事发后四小时到场,直接封锁了楼道,不许任何人靠近。
尸体的照片被秘密送到安全部门处理,永不外泄。
更令人寒心的是谢胡家人的下场。
妻子菲格雷蒂被指控“反革命”,投入监狱,单独关押,一年后,狱警发现她死在牢房里,尸体旁没有绳索,没有药品,官方说是“心脏病猝死”。
长子斯坎德尔更惨,被安排到一座水电站劳改,有一天,在检修配电室时,他触电身亡。
熟悉内情的人摇头:“配电室的电闸,平时有三道保护开关,那天全部失效。”
还有谢胡的侄子,内弟,一个个无声地消失,整个谢胡家族,像一夜之间被抹掉。
卫士长阿里·切纳被迫交出当晚的全部记录,他对外界只留下一句话:“谢胡绝不可能自杀,他是被杀的。”
国际上,质疑声更直接。
美国《纽约时报》刊文直指:“一场政治清洗,用了一颗子弹掩盖真相。”
英国《卫报》冷笑:“阿尔巴尼亚冬夜,流血不需要理由,只需要命令。”
在阿尔巴尼亚本土,没人敢说话。
传闻中,有人因为在咖啡馆里多问了一句“谢胡怎么死的”,当晚就被带走,连影子都没留下。
谢胡死了,霍查还活着。
霍查更谨慎了,连自己的食物都要三个侍从先后试吃,他的卧室门口加了两道钢门,屋内安装了三套警报器。
大清洗开始了。
16位部长,12人被撤换;12名将军,9人被判死刑,3人失踪,经济部门、国防部、外交部,无一幸免。
整个政府,像被剥了一层皮,新的官员上位,个个眼神谨慎,说话绕圈,生怕哪句话说错了,惹来杀身之祸。
谢胡的遗体被秘密掩埋,地点不明,有人说在地拉那北部的一处荒地,有人说被火化后扔进了河里。
他的家人,多次试图找回尸体,90年代后,阿尔巴尼亚局势松动,谢胡的小儿子向政府递交申请,请求验尸。
但档案馆空了;医疗记录没了;连当年主持处理尸体的法医,也在一场车祸中死亡,车子被撞得像一堆废铁。
真相,被人为铲除得干干净净。
霍查1985年病逝,死前最后一次政治局会议,他只说了一句话:“有些事情,永远不要翻出来。”
他的接班人阿利雅上台后,面对国际质问,只淡淡回答:“历史自有评判。”
评判在哪?档案锁了,证人死了。
就连地拉那街头关于谢胡的壁画,也一夜之间被铲平,连一片碎片都找不到。
更新时间:2025-04-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