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国家育儿补贴即将兑现之际,市场上部分奶粉、纸尿裤等母婴用品却悄悄涨价,虽然部分商家否认涨价,但是消费者账单上的数字变化折射出福利面临被“稀释”的风险。
每孩每年3600元的“真金白银”,本是国家缓解家庭养育压力的民生暖意。若放任母婴市场通过标价上调、返利缩水等多重手段隐性涨价,每年的育儿补贴可能尚未惠及家庭,就已流入商家口袋。更值得警惕的是,无序涨价可能扰乱市场秩序,甚至为劣质产品提供生存空间。尽管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证明涨价与政策直接挂钩,但市场的试探性调价亦须警惕。
政策红利不容市场扭曲。守护育儿补贴“钱袋子”,不能仅靠消费者自发维权。监管部门须主动作为,建立母婴用品价格专项监测机制,严查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等行为,同时通过税收激励等手段引导企业诚信经营。
唯有以监管护航市场秩序,引导行业靠降本提质而非“收割”政策红利,才能真正减轻育儿负担,实现政策的民生初衷。
来源:新甘肃客户端
更新时间:2025-08-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