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世界里,总有些剧情比电视剧还离奇。一个名叫“宋雨霏”的自媒体账号,用一场“悬赏20万寻找救命恩人”的连续剧,成功收割了21.2万粉丝和数万点赞。视频里,她声泪俱下地讲述海边溺水被救,甚至愿意以身相许。情节跌宕起伏,细节丰富到连“救命恩人”的名字都做了消音处理。观众被感动得心潮澎湃,却没料到,这不过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当公安部网安局通报确认系摆拍,2人被行拘、4人被罚款时,这场闹剧才终于落幕。
这场闹剧的荒诞之处,不仅在于剧情的离奇,更在于其背后赤裸裸的流量逻辑。宋某雪与何某龙等人,为了“起号”牟利,不惜捏造人设、虚构情节,用“溺水女子”和“救命恩人”的双簧戏码,精准击中网友的同情心。视频里,他们煞有介事地标注拍摄时间与地点,却唯独不提“剧情演绎”四个字。这种“半真半假”的叙事手法,正是当下自媒体乱象的典型代表。他们深谙人性弱点,懂得如何用情感共鸣换取流量,再用流量变现。21.2万粉丝、数万点赞,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网友被欺骗的善意与信任。
平台与监管的介入虽然及时,但更值得深思的是,为何此类“剧本式”摆拍总能屡试不爽?答案或许藏在流量经济的畸形生态里。当“起号”成为一门生意,当“吸粉”可以明码标价,内容创作的底线便容易被突破。宋某雪等人并非孤例,他们只是这条灰色产业链上被曝光的一环。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网友对这类摆拍甚至持宽容态度,认为“虽然虚构,但宣传了见义勇为”。这种价值观的扭曲,恰恰是网络诚信体系崩塌的温床。
根治此类乱象,仅靠事后封禁与拘留远远不够。平台需要建立更严格的内容审核机制,对“剧情演绎”类视频进行强制标注;监管部门应提高违法成本,让摆拍者付出沉重代价;而作为观众,更需提升媒介素养,学会辨别真伪,不让自己的善良成为他人牟利的工具。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流量更不能成为欺骗的通行证。当善意被消费,当信任被透支,最终受损的,将是整个社会的诚信基石。
“宋雨霏”的闹剧结束了,但下一个“宋雨霏”或许正在路上。唯有平台、监管、用户三方合力,才能让网络空间少一些剧本,多一些真实;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诚。毕竟,流量再耀眼,也抵不过诚信的分量。
更新时间:2025-10-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