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在感叹:为什么人心越来越凉薄了?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面热闹,其实隔着千山万水?这个世界,好像真变了很多。其实,细细想来,不过是有一些人,不再愿意做“人”了。
什么叫做好一个人?古人早就给出了答案,那就是“仁、义、礼、智、信”。《论语》有言:“君子以仁为本”,“义者,宜也”;又讲,“礼之用,和为贵”;苏轼也说,“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不外乎做人做事,讲一个心中有光,行事有度。
可是现在,多少人把这些抛在脑后。古人花了几千年,总结出来的“做人之道”,竟被有些人视若无睹。
你是不是也见过这样的现象?地铁里,为了一点座位恶语相向;电梯中,总有人插队毫不在意别人的眼神;工作上,把推卸责任当成本事,把冷漠当作成熟。
最令人寒心的是,在遇到选择的时候,利益大于一切,良知可以随手扔掉。有网友说,现在连最基本的诚信都不讲了,大家都变得世故,变得冷淡,只顾自己。这种气氛,谁都身在其中,谁都无可奈何。
但这个社会真正糟糕的原因,是一些人已经不愿意再坚守“仁、义、礼、智、信”了,他们更在乎一时的小利,愿意“舍大信,以求小惠”。于是,我们渐渐习惯了冷漠。
习惯了看见路边有人摔倒,选择假装没看到。习惯了对朋友的失落视而不见,哪怕一句安慰的话也懒得出口。甚至网上的恶意越来越多,对陌生人指责讥讽,毫无分寸,
古人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现实中,有的人只讲自己的感受,却懒得顾及别人。朋友圈越来越封闭,话题越来越私人化,大家都怕麻烦别人,也怕被别人麻烦,逐渐活成了“一座孤岛”。其实,这不是我们本来的样子,更不是社会应该有的模样。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为什么古人的故事让我们落泪?正因为他们用一腔热血守住了做人的底线。不是说非要做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在每个普通的日子,坚持善良、守住底线、对人友善。
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每一天都在堆积着这个社会的温度。真正的温暖,正来源于每一次“不忍”,每一次“伸手”,每一次“为别人多考虑一点”。
其实,绝大多数人都渴望温暖这个世界,也渴望被温柔以待。不是我们都“变坏了”,只是大家太容易迷失在快节奏和压力之中。让人难过的,不是善良没用,而是合情合理被人嘲笑,讲道理却没人听。
可哪怕再艰难,再多冷漠,总有一股温柔,能穿越阴霾。“春风十里,不如人情一寸。”人与人的羁绊,哪怕再薄弱,也需要用点点滴滴的体贴和包容去守护。
有人说:“与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别人怎样我们不能控制,可我们可以选择不忘初心,低调做人,干净做事,有头有尾,坦坦荡荡。
做事能顾及他人,说话尽量温和,心怀坦荡,不算计,不弄虚作假,不伤害他人利益。有一天回头看,你会发现,你走过的每一步路,都是一束光。你温柔待人,终会收获属于你的温柔。
这个世界,真正让人心生期待、温柔守护的,从来不是聪明和利益,而是那些再普通不过的“仁、义、礼、智、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让我们都慢下来,去走一条与人为善的路。此岸彼岸,皆可通达,人心向善,百事可期。你我都做一个不被世界改变的人,这个社会就会悄悄变好一点。
更新时间:2025-07-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