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关税双杀!欧盟化工产量暴跌2.4%,中美持续扩张

自特朗普发动对欧盟关税战以来,欧洲制造业正遭遇重创,首当其冲的便是化工行业。

外媒统计显示,过去一年,21家化工跨国巨头陆续关闭或停产欧洲工厂,涉及40多个厂区,淘汰产能超1500万吨

这一规模有多惊人?化工巨头巴斯夫在广东湛江的一体化基地,耗时十余年建设、投资100亿欧元,最终总产能才300万吨。

换句话说,欧洲一年废掉的产能相当于5个湛江基地。这并非全球需求萎缩所致 —— 今年上半年全球化学品产量同比增长4.2%,中国涨幅达7.9%,巴西4.3%,美国2.6%,唯独欧盟产量下降2.4%。

撤离的企业涵盖行业主要玩家:埃克森美孚、陶氏、巴斯夫、朗盛、瓦克、壳牌等,涉及乙烯、丙烯、苯等核心化工原料。

这些企业还计划未来两年进一步削减460万吨乙烯、230万吨丙烯、43万吨丁二烯产能。曾喊着 “去产能” 的欧盟,如今成了产能收缩的主角。

德国成重灾区,工厂接连关停

欧洲化工产能崩塌,根源在能源成本高企。这些关停工厂广泛分布于德、法、荷、葡等国,其中德国受冲击最严重。

化工巨头巴斯夫7月宣布,其德国路德维希港一体化基地多条产线将停产或出售;朗盛集团提前至2025年关闭德国克雷菲尔德工厂;陶氏化学计划2027年底关停德国博伦工厂,只因能源开支占总支出的40%,生产已无经济可行性。

意大利埃尼集团旗下化工企业5年累计亏损超30亿欧元,最终关闭了国内最后两座乙烯裂解厂。负责人无奈表示:“大家就像身处泰坦尼克号,必须赶快寻找救生艇。”

欧盟化工工厂多为中小型,平均利用率仅80%左右,规模小加效益低,在高成本下只能选择关停。咨询公司预测,未来10年欧盟四成乙烯产能面临关闭风险。

与欧洲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美产能持续扩张。中国未来五年乙烯产能年增6.5%,将达8700万吨,是当前欧盟的3倍多;北美将从5400万吨增至5800万吨。

中国凭借新能源优势,能源价格低廉 —— 提前6年完成 1200GW 新能源装机目标,容量达全球其他国家总和的两倍,巴斯夫湛江项目实现100%新能源供电。

而美国则依托低价能源和关税优势,成为另一个产能转移目的地。

2万亿美元的“战败赔款”

能源成本之外,关税战成了压垮欧洲化工的又一根稻草。化工是欧洲第四大出口行业、核心支柱产业,关税冲击直接体现在营收上。

伦敦交易所测算,今年二季度欧洲化工企业收入平均下降22%,三季度预计再跌至少5%。

7月底,冯德莱恩代表欧盟与美国谈判,美国将威胁征收的30%关税降至15%,但条件堪称苛刻:

未来两年半购买7500亿美元美国能源产品、追加6000亿美元美国投资、采购数千亿美元美国军火,三项合计达2万亿美元,相当于12个雅江水电工程。

这被欧洲媒体痛斥为 “没开战先投降的战败赔款”,毕竟产业转移向来是往低成本地区去,从没听说过往高成本的美国转移。

面对舆论反弹,欧盟辩称 “只是初步握手协议,尚未敲定”,但8月底公布的确认版本更令人震惊。

除2万亿美元输送外,还需购入400亿美元美国人工智能芯片、停止征收美国科技公司网络使用费、放开美国海产品和农产品准入,同时欧盟输美产品多数征15%关税,钢铝等重工业达50%,仅少数品类免税。

欧洲议会全会上,议员阿尔维塞・佩雷斯直言:“欧盟成了美国利益的奴隶,720名议员形同虚设。”

更棘手的是,美国还要求欧盟停止进口俄罗斯能源。但俄罗斯天然气便宜,今年前6个月欧盟进口额从35亿欧元增至45亿欧元,仍占俄天然气出口的51%。

若被迫转向美国能源,只会让欧洲已高企的能源成本再涨数倍,进一步逼退化工企业 —— 毕竟把产能迁到美国,既能免关税,又能享受低价能源,何乐而不为?

从化工萎缩到增长停滞

化工行业的崩塌,正引发欧洲经济的多米诺效应。今年二季度,德国化工行业产能利用率仅70%多,创三十年来最低,远低于盈亏平衡线,作为德国经济支柱的化工产业开始血亏。

欧盟委员会官员承认,关税不仅直接打击化工产品,还连累了汽车、机械、消费品等下游行业,而这些都是化工的主要客户。

欧盟虽推出 “增强化工业竞争力计划”,成立关键化学品联盟,承诺公共招标优先选欧洲制造,但行业普遍认为杯水车薪。毕竟欧洲能源成本是美国的3-5倍,结构性萎缩已难以逆转。

化工衰退只是缩影,欧盟整体出口遭遇重创。6月欧盟对美出口下跌超10%,当时关税还仅10%,如今提至15%,下行空间更大。

欧盟贸易顺差从5月的156亿欧元骤降至28亿欧元,三季度恐进一步下滑,一旦转为逆差,后果不堪设想 —— 美国能靠印美元弥补逆差,欧洲却不能

经济增长已显露疲态:6月欧盟工业生产单月下跌1.3%,若持续一年将跌掉15%;欧元区20国二季度 GDP 环比仅增0.1%,德国下跌0.3%,西班牙竟成增长率第一(0.7%)。

研究人员警告,德国可能陷入类似日本 “失去的30年” 的长期低增长,坠入 “高等收入陷阱”。

移民药方与深层危机

面对经济困局,欧洲专家开出的 “药方” 竟是移民。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称,外国工人仅占员工总数9%,却贡献了过去三年一半的经济增长,没有移民德国 GDP 将下跌6%。

专家引用数据称,移民占全球人口3.3%,却创造9.4%的 GDP,美国移民一年贡献2万亿美元。

IMF 预测,到2030年流入欧盟的移民(含乌克兰难民)将使欧元区 GDP 增0.5%,占潜在增长的一半,且2019-2023年欧洲 2/3 新岗位由非欧盟移民填补。他们得出结论:“人类迁徙是资产,低估它就是破坏发展。”

但现实是,移民问题早已引发社会撕裂。9月13日伦敦爆发15万人参与的大规模反移民抗议,与警方激烈冲突。困扰欧盟十几年的能源危机和难民危机,非但没有解决,反而愈演愈烈。

本质上,欧洲的困境是内外夹击的结果:外部,美国通过关税战拼命 “放血”;内部,政客借移民转移矛盾,形成尾大不掉的利益集团。

但从化工产业消退可见,经济环境恶化与产业趋势逆转才是衰落的底层驱动力,这场困局,显然不是 “移民药方” 能破解的。

#欧盟##美国##上头条 聊热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8

标签:财经   中美   关税   欧盟   产量   能源   化工   欧洲   美国   产能   德国   移民   欧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