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的次子,是章怀太子李贤。
李贤是一个悲情台子。
在他所有的兄弟中,他是最像祖父李世民的那一个。
李世民是谁呢?
论武,他能上马打天下,论文,他垂拱而治,虚心纳谏。
文治武功加在一起,李世民把自己进阶到“千古一帝”的高度。
后世之君,能有“太宗之风”,就是很高的赞誉。
因此,李贤一度是群臣最看好的储君。
最像最好和过早陨落,一起踏入李贤的生命,造就了他全部的悲情。
李贤成为高宗第二个被废的太子。
废太子李贤死在流放地,年仅三十一岁。
武则天是否是李贤死亡的凶手,难下定论。
但这对母子,关系剑拔弩张,是不争的事实。
李贤还是太子时,武则天命自己的北门学士专门为太子整理《孝子传》。
李贤拿到书籍的那一刻,绝望蔓延全身。
李贤的太子之位稳不稳,关键不在父亲李治,而是取决于母亲武则天。
母亲武则天,在向世人昭示,自己这个儿子,对母不孝。
武则天此时已经监国摄政多年,大权在握,地位稳固,身边人才济济。
这次帮武则天营造“太子对母不孝“舆论的人,就是北门学士。
北门学士,是武则天又一次从零到一,组建起来的完全忠于自己的人才队伍。
换个角度又可以说,这些人是女皇权力路上的耗材。
熟悉武则天的人都知道,武则天的一生,是不断搏击得以进阶的一生。
从低阶的才人到感业寺尼姑,再从昭仪起步,成为大唐的皇后、辅政的天后,又从太后到女皇,孤身一人的武则天,总能在每个关键节点上,组件起属于自己的队伍,让人才成为自己的耗材,她则步步高升。
武则天人生最关键的转折点之一,是成功当上皇后。
在这件事情上,许敬宗和李义府二人,相当卖力,居功甚伟。
武则天也把两个人当做心腹。
随着时间推移,这两个心腹,年老失势,跟不上女皇的步伐。
李义府贪赃枉法,纵容家人多行不法之事,惹怒了李治,贬官流放。
李治觉得还不解气,下令即使碰到天下大赦,李义府也不在赦免之列。
许敬宗的结局好一些,他平安落地。
问题是他退休后,武则天觉得身边再无可用之人。
这难不倒武则天。
武则天和李治,都不喜欢过分重用士族,以免再次遇到权臣。
武则天于是找来读书人,帮她写书、编书。
能写书修书的人,必然有才华。
能接受写书赚取收入和前程的人,其家世必然不会太高。
经过这么筛选,武则天搞定了完全忠于自己的智囊班子。
这些人从北门出入宫廷,因此被统一称呼为“北门学士。”
北门学士是一股完全忠于武后的政治力量。
他们给武后编书,扩大影响力。
在北门学士的努力下,一批以武后之名编撰的书籍问世,如《列女传》、《臣轨》、《官僚新诫》、《乐书》和《少阳正范》等。
武后用来教育儿子李贤的《孝子传》就是北门学士的杰作。
北门学士给武后参政,出谋划策。
这让武后执政期间,有政绩,有对策,足以对抗皇权、储君和相权。
武后垂帘听政,能稳坐幕后二十余年,靠的不仅仅是皇后的名分和个人能力,更是自己一手打造起来的队伍。
随着李贤被废,高宗去世,北门学士的力量,也不足以应对武则天需要面对的局面了。
一是昔日的北门学士,升迁的升迁,离职的离职,这批耗材用得差不多了。
二是她要走得更远更高,就需要执行力更强、破坏力更大的力量。
于是,武后迅速召回武家子侄,引入酷吏。
武则天执政期间,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宰相更换十分频繁。
武则天的治理能力不错,但她的权力并不如皇帝那样名正言顺,她需要持续的斗争。
宰相这个位置上的人,不可避免就成为女皇权力路上的耗材。
武则天时期,能在宰相位置上平安退下来的人,寥寥无几。
六年太后,十五年女帝,武则天大权独揽的21年里,武则天一共起用了75位宰相,除了贬官流放,死在武则天手上的宰相居然多达20来个。
武则天身边的宫女,都把宰相后备官员叫做“鬼朴”,意思就是做鬼的材料。
为什么武则天手中,科举考试得以发扬光大?
她需要不停引入新的力量,去填补亏空,去收买人心,去对抗关陇贵族,让整个权力场的能量流动起来。
死水之中,看似稳定,内卷最凶;活水之下,随时变动,反而最有活力。
女皇要的就是这样的能量场。
她永远有耗材在用。
她的权力,攀上一座又一座的高峰。
这一生的风景,才会越来越美丽。
为什么后世都认为武则天期间,极大打击了传统贵族的势力?
那是因为以武则天的权力手腕,只有源源不断上升的寒门世子,才能有“稳定的供货速度。”
换到普通人身上,那就是对工作、对老板要有清晰的认知,别过分将忠诚,而是要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更新时间:2025-04-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