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为什么,总有少数人说林冲并非宋朝正式军官,甚至连职业军人都算不上,只是从民间外聘的“武术教练”而已。
持这种看法的,肯定是没看过《宋史》关于教头、都教头的记载:“殿前、步军司兵各置都教头掌隶教习之事,凡禁军教头二百七十,都教头三十。大观元年四月,诏曰:‘其诸军事艺生疏精熟不同,非独见将官训练优劣,实亦系教头能否。’枢密院请委逐路提举训练官妙选精熟教头,二年一替,若能训练精熟,然后推赏。从之。”
高俅当太尉的时候,太尉虽然不太值钱,但毕竟也是高级官员,林冲能跟他搭上关系,说明林冲的地位也相当不低,林冲花一千贯买到宝刀后的想法,说明他跟高俅已经到了“熟不拘礼”的程度:“高太尉府中有一口宝刀,胡乱不肯教人看,我几番借看,也不肯将出来。今日我也买了这口好刀,慢慢和他比试。”
笔者曾写过“高俅就是殿前九帅之一”,也就是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中的一个,有读者对此提出质疑,认为高俅相当于“宋朝国防部长”。
高俅当然没有那么高的级别,如果一定要说谁相当于宋朝国防部长,那也得是兵部尚书或枢密使,如果把赵佶看成老蒋,兵部和枢密院相当于哪个部门就很容易找到了。
高俅这个“殿帅”跟兵部尚书和枢密使还有很大差距,他的具体职务,在《宋史·卷二十一·本纪第二十一·徽宗三》中有明确记载:“政和七年春正月庚子,以殿前都指挥使高俅为太尉。”
赵佶治国不行,换年号倒是挺勤,建中靖国、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有点事就改元,弄得乱七八糟,从政和二年九月开始,太尉就不再是三公级别,而变成了高级武将加衔——政和二年之前,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司徒、司空、太尉为三公,那一年后,三师变成三公,太尉就一抓一大把了。
宣和四年五月壬戌,赵佶“以高俅为开府仪同三司”,也就是说高俅当殿前司都指挥使、太尉的时候,还没有享受从一品待遇。
不管怎么说,殿前司都指挥使、太尉高俅都是高级官员:“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曰禁军;禁兵者,天子之卫兵也,殿前、侍卫(亲军马军、亲军步军)二司总之。”
高俅至少统领着三分之一禁军,而且是殿前司一把手,也可以说是“九帅之首”,宋朝历代皇帝对武将都很不信任,即使是赵佶的宠臣高俅,也不能全面掌管京城禁军(某些重要的地方部队,也有禁军番号,比如徽宗崇宁元年九月,荆湖北路增置禁军,以靖安名;十月,川陕置安远军;四年十一月,广西路置刀牌手三千人,于切要州军更戍,以宁海名),我们细看《宋史·卷一百八十七·志第一百四十·兵一》,就会发现禁军三衙中,编制最多的侍卫亲军步军,其次为殿前司,第三位侍卫亲军马军,这可能也跟宋朝缺马有关。
林冲是教头还是都教头,《水浒传》的描述并不一致,陆谦拍林冲马屁的时候是这样说的:“如今禁军中虽有几个教头,谁人及得兄长的本事,太尉又看承得好,却受谁的气?”
林冲的徒弟操刀鬼曹正是对杨志则是另一种说法:“小人原是开封府人氏,乃是八十万禁军都教头林冲的徒弟。”
这两种说法综合起来,我们似乎就可以肯定林冲是都教头而非一般教头了,因为分到高俅麾下的都教头得有上百,而林冲是高俅看重的“几个”之一。
就连施耐庵也承认,林冲在禁军中的地位很高,高衙内也得给他三分面子:“高衙内说道:‘林冲,干你甚事,你来多管?’原来高衙内不认得他是林冲的娘子,若还认得时,也没这场事。见林冲不动手,他发这话。众多闲汉见闹,一齐拢来劝道:‘教头休怪,衙内不认的,多有冲撞。’”
林冲认识高衙内不奇怪,高衙内也认识林冲,这就有意思了:高衙内虽然嚣张,但军营是进不去的,林冲要不是跟高俅“常来常往”,或者只是个级别极低的武术教练,高衙内怎么会认识他?
种种迹象表明,林冲的级别不低,跟高俅的关系也不错,事情全坏在陆谦、富安和老都管身上,高俅在陷害林冲之前,也曾犹豫了三秒:“我寻思起来,若为惜林冲一个人时,须送了我孩儿性命,却怎生是好?”
高俅那样的恶人,尚且对林冲有一点点“珍惜”,对制使杨志,则是一点好脸色都没给,骂了一顿就赶了出去,似乎在高俅眼里,林冲要比杨志还重要一些。
其实林冲是什么级别,我们看他刚出场时的打扮就知道了:“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搭尾龟背银带。”
这身打扮,是七品以上武官才可以有的,尤其是那条银腰带更是不凡:“三品以上服玉带,四品以上服金带,以下升朝官、虽未升朝已赐紫绯、内职诸军将校,并服红鞓金涂银排方。虽升朝着绿者,公服上不得系银带,余官服黑银方团胯及犀角带。”
“升朝着绿”就是临时享受七品以上待遇穿绿袍而非真七品,那些人是不可以系银腰带的,林冲穿绿袍且系银腰带,就说明他绝对是在七品以上,但还没有达到四品,所以没有金腰带。
在水浒原著中,林冲并不是不知道白虎节堂的重要:“这节堂是商议军机大事处,如何敢无故辄入,不是礼!”
高俅指责林冲,也不是他不该进来,而是未经召唤而带刀进入:“林冲,你又无呼唤,安敢辄入白虎节堂!你知法度否?你手里拿着刀,莫非来刺杀下官?”
熟谙官场虚礼的读者诸君当然知道,“下官”是一名官员跟另一位官员说话时的自谦之称,并不是高俅比林冲官职低,但是高俅能在林冲面前自称“下官”,已经可以说明很重要的问题了:高俅对杨志,可是没有这么客气!
如果林冲真的地位不低,这里面就有问题了:他为何早些不跟高俅和高衙内把事情说清楚,并请高衙内给自己一点面子?林冲在发配前才想起休妻“免得高衙内陷害”,是不是太晚了一点?
林冲肯忍气吞声,实际还是舍不得已有的“幸福生活”,他跟娘子结婚“已经三载,不曾生半个儿女,未曾面红面赤,半点相争”,这里面其实也是大有问题的:林冲燕颔虎须豹头环眼阳刚之气十足,就连胡须稀少的刘备,在年近五旬的情况下还能入川连生刘永、刘理两个儿子,林冲只有三十多岁,怎么就不行了?
不管林冲未能生儿育女是谁的责任,水浒原著的林冲和娘子都不像正常夫妻,因为按《宋刑统》有规定,充军发配者是可以带着妻子一起去的,服刑期满,可以回到原籍,也可以在充军之地以平民身份开始新的生活,但林冲没有带妻子,妻子也没说跟他一起去。
林冲夫妻的表现都令人费解,清官难断家务事,咱们只好搁置不提,最后来讨论这样两个问题,因为熟读《宋史》和《水浒传》的读者是一定能给出准确答案的:林冲是几品武官?他跟殿前司都指挥使高俅是什么关系?
更新时间:2025-10-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