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韬钤深处
编辑|司徒夜
2007年河南周口市体校简陋的训练室里,13岁的女孩摔得满身是伤。
2016年里约奥运会赛场上,那双布满茧子的手掌一次次重重扣下决胜球。
从被排球教练称作“竹竿”的农家女孩,到身披国旗的“世界第一主攻”。
这就是朱婷逆袭人生的剧本。
但剧本里却埋藏着最残酷的伏笔——当她站在世界之巅时,弟弟墓前的野草已青黄交替了好几个春秋。
朱婷的人生之所以被称为逆袭,是因为起点足够低。
她于1994年出生于河南周口的一个普通家庭中。
她的父母皆是朴实憨厚的农民,一生都在田间辛勤劳作,与土地相伴。
朱婷父母
虽然腰包并不鼓囊,但老一辈的思想总觉得孩子越多越好,孩子越多,老了之后越有保障。
于是,父母生下了一个“排球队”。
朱婷排行老三,上边两个姐姐,下面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
仅靠务农维持生计,养育六个子女谈何容易,贫困如影随形,笼罩着这个大家庭。
即使生活拮据,朱婷的父母依旧对所有孩子都尽可能地照顾。
他们用红薯、窝窝头养活了这一家九口。
一家人和和睦睦,虽然清贫,但是没有矛盾。
13岁时,朱婷跟吃错药了一样,身高一路飙升至1米78,只比父亲矮2厘米。
再穷不能穷教育,朱婷从小学一路读到初中。
她的学习成绩平平无奇,上课总是开小差。
但她展现出了过人的运动天赋,立定跳远随便一跳就是两米多。
这对一个未接触专业体育训练的孩子来说十分难得。
体育老师觉得朱婷这样的天赋不该被埋没,就拉着班主任一起劝导朱婷专心搞体育。
但朱婷从没想过这方面的问题,所以对老师的意见含糊其辞。
后来,班主任专门找到朱婷家里,向朱婷一家科普深造体育的好处。
对朱婷这样没有学习天赋的穷人家的孩子来说,体育确实是能逆天改命的方法之一。
征求到朱婷同意后,体育老师对她进行了基础的体育项目测试。
测试结果十分让人满意,于是朱婷被推荐进入了周口市体校。
在体校生活了一年后,河南省体校来各个地级市选拔好苗子,条件为:“女子14岁以下,身高180厘米以上。”
由于朱婷表现得十分出色,并且符合硬性条件。
于是她进入了省体校进行训练,开始接触排球运动。
当时的朱婷也许想不到,她未来会在排球的道路上走这么远。
她更想不到,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平静的生活即将被打破。
家里的生活条件不好,学费还是父母挨家挨户找亲戚朋友借的。
朱婷想要尽快出人头地,将来好报答父母。
父母也为了不影响女儿训练,也不向女儿诉苦水。
就这样,双方都很默契地报喜不报忧。
体校的日子,很累。
她每天都要完成好几个小时的高强度训练,身上也多处受伤。
对于她来说,唯一的解压方法是躲在被窝里偷偷地哭。
朱婷十分想念兄弟姐妹,每次父母来看她,她都会问问兄弟姐妹的情况。
有一次,父母带着弟弟来到体校,朱婷开心极了,将自己收藏的零食全都给了弟弟。
但是,她和弟弟玩耍时,发现弟弟总是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
母亲说,小孩子嘛,生个病很正常,只是普通感冒而已。
听了母亲的解释后,朱婷也没有多想。
此时此刻的朱婷绝对想不到,她的家庭即将遭遇重大变故。
她的父亲在修车时被砸伤,腰部严重骨折。
十几万的手术费几乎压垮了这个家,母亲砸锅卖铁也凑不够钱。
无奈之下,她选择了银行贷款。
为了还清债款,朱婷的姐姐辍学打工。
但这一切,家人都瞒着朱婷。
“孩子训练要紧,不能耽搁了她的前程。”
而朱婷弟弟得的病根本不是感冒,而是可怕的白血病。
接连的变故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弟弟确诊后,母亲常常带着他去看望朱婷。
朱婷以为这是重逢,是欢聚,但其实这是一种告别。
她虽然能察觉到弟弟的异常,但每次母亲都说只是感冒,吃点药就好了。
父母东拼西凑,再加上亲戚朋友的帮助,终于凑够了弟弟的手术费。
然而命运并没有对这个家庭网开一面。
遗憾的是,即使做完了骨髓移植手术,弟弟的病情依旧没有好转,反而一天不如一天。
原来,移植来的骨髓在弟弟身体里产生了排异反应。
得知噩耗后,父母的大脑一片空白,但还是决定继续隐瞒下去。
直到弟弟去世后,朱婷依旧一无所知,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中。
一次,朱婷趁着放假,在书包里装满了弟弟爱吃的零食回到家中。
可一进家门,家里的氛围就充满了古怪。
平时淘气的弟弟再也不见了踪影,父母和姐妹们也总是少言寡语的。
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
在朱婷的再三追问下,父母终于压抑不住情绪,嚎啕大哭起来。
一时间,朱婷的心情难以言喻。
她很难过,因为自己没来得及见弟弟最后一面。
她也很自责,她恨自己为什么没能早点发现异常,为什么那么单纯,每次都被父母欺骗。
同时她也不理解,埋怨父母为什么总瞒着她,难道训练比弟弟的命还要重要吗?
但她也知道,弟弟去世不仅给家人带来了痛苦,也带来了数万的债款。
放下痛苦,才能迎接明天。
人总是一瞬间长大。
在经历了痛苦与挣扎后,朱婷选择以更加坚定的姿态重新出发。
而命运的垂青也悄然降临,一个改变她一生的机遇正缓缓向她走来。
她遇到了郎平,开启了排球生涯的新篇章。
当时朱婷还是河南省队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队员。
郎平执导的恒大队和河南队交手时,她记住了动作协调、打法凶猛的朱婷。
2012年,朱婷进入国青队。
第二年,她随队在世界青年女排锦标赛上全胜夺冠。
其中,朱婷表现出色,荣膺最佳得分手、最佳扣球手、最有价值球员等荣誉。
这一次,朱婷彻底击中了郎平的心。
当年,朱婷被郎平上调至国家队。
农家女孩终于能在最大的舞台上为国出征。
父母和亲戚都为她感到骄傲。
在郎平的指导下,朱婷的球技突飞猛进。
郎平自掏腰包为她买蛋白粉补充营养,亲自为她制定训练计划。
每当她情绪出现波动,郎平还会找她单独谈话排忧解愁。
2015年女排世界杯,朱婷随队获得世界杯冠军,她也荣获MVP称号。
这次的胜利让所有人都对第二年的奥运会充满了期待。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队的整体成绩有所下滑,金牌榜被英国超越成为第三。
但女排夺冠,以一场荡气回肠的逆袭,为中国体育代表团镌刻下最闪耀的注脚。
朱婷和郎平的组合,是技术与智慧的碰撞。
郎平的场外指导总能直切要点,精准指出对手防线的薄弱之处。
而朱婷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和定力,她的扣球势大力沉,拦网也犹如铜墙铁壁。
她成功加冕MVP和最佳主攻,成为了全世界的焦点人物。
从此,朱婷的名字传遍大街小巷。
她没有辜负家人的期待,更没有辜负在赛场上拼命的自己。
奥运摘金之后,朱婷作出了一个震惊所有人的决定——去海外比赛。
在国内体育文化环境中,传统观念认为运动员应更多地为本土体育事业奉献,且国内排球培养体系投入了大量资源培养运动员。
朱婷前往海外比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国内排球赛事的商业化程度不够,奖金比较低。
而国外俱乐部的薪资待遇和奖金相对优厚。
这样能够为自己和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另外,国外的一些顶级联赛水平较高,竞争更加激烈,能够让她接受到更先进的战术体系,这样也有助于个人能力的提升。
她的想法也得到了郎平的支持。
在郎平的牵线下,朱婷得以和海外俱乐部签约。
然而,朱婷前往海外比赛也遭到了很多非议。
很多人认为,朱婷离开了培养她的祖国和母队,是“忘恩负义”,是对国内培养体系的辜负。
甚至有人偏激地指责她“翅膀硬了就单飞”。
实际上,这些观点都是十分片面的。
朱婷绝非忘本之人,每当国家队集训征召,她总是第一时间归队,为队伍带来国外的排球理念和战术思维。
东京奥运会前,她手腕伤势严重,依旧咬牙坚持为国而战。
朱婷虽然身在海外,但心中始终装着中国女排的荣耀。
海外历练不仅没有让她忘却初心,反而让她变得更加强大。
2025年4月23日凌晨,意大利女排甲级联赛迎来了一场激动人心的巅峰对决。
朱婷效力的科内利亚诺女排与米兰队展开冠军争夺战。
她在进攻两端的全面表现,以及在关键时刻的稳定发挥,都成为了球队的制胜因素。
最终,朱婷在海外捧起了冠军奖杯。
对于朱婷个人而言,这场胜利同样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这是她职业生涯首次捧起意甲冠军奖杯,也是她留洋 6 年来的第 12 个冠军头衔。
至此,她集齐了土耳其、中国、意大利三大职业联赛冠军,成为世界排坛首位实现此成就的运动员,彻底巩固了她在世界排坛的顶尖地位。
征程没有终点,传奇永不褪色。
从乡间田埂走向世界排坛之巅,父母的臂弯托起她最初的梦想,朱婷正持续勾勒着独属于自己的璀璨篇章。
朱婷用扣杀书写中国女排的黄金年代,却永远欠弟弟一个拥抱。
朱婷的故事从来不是俗套的逆袭神话,而是一个关于失去与重生的残酷寓言。
她是在苦难深渊中不屈挣扎,于希望曙光下奋勇崛起的真实写照。
她用坚韧与毅力,诠释着生命的无限可能,激励着无数追梦者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无畏风雨,砥砺前行。
部分参考资料:
咪咕体育|朱婷袁心玥夺冠
中国新闻网|朱婷用8年时间完成蜕变:从农家女孩到世界冠军
腾讯体育|农村培养出排球天才朱婷 对呗被呵护成国宝
更新时间:2025-04-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