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吓人了!微信正在“自动扣费”!快关闭两个开关!看看你关了没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种经历:月底翻微信账单,突然发现好几笔不明不白的小额扣款,15元的视频会员、9.9元的音乐续费、甚至还有几元钱的工具软件订阅。这些钱看着不多,可积少成多,一个月下来竟能悄悄“偷走”几十上百元。其实,这些扣款都来自微信里悄悄开启的自动扣费功能,很多人开通时图方便,事后忘得一干二净,让钱包一直在“被动失血”。

更让人头疼的是,微信的自动扣费授权藏得比较深,不是熟门熟路根本找不到关闭入口。好在想要杜绝这种隐形消费,关键就在于关闭两个核心开关——自动续费开关和免密支付开关 。这两个开关直接掌控着所有自动扣款的权限,从源头关闭就能守住自己的钱袋子。今天就手把手教大家找到这两个开关,一步步完成关闭操作,再揭秘自动扣费的隐藏陷阱和维权方法,让大家再也不用为不明扣款烦心。

先搞清楚:这些自动扣费,到底是怎么来的?

很多人纳闷,自己从没主动同意过,怎么就被自动扣费了?其实这些扣款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全是之前使用各类服务时,无意间点击授权的,常见的来源主要有三类,你大概率也遇到过。

第一类是视频音频会员的“连环套”。开通腾讯视频、优酷会员时,页面会默认勾选“连续包月”;为了享受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的首月3元优惠,你可能随手点了同意自动续费。这些会员到期后,微信会直接扣款,平台的提醒消息又常常被淹没在信息流里,导致很多人被扣了好几个月才发现。

第二类是App试用服务的“自动转正”。很多工具类App,比如图片编辑、办公软件、云存储服务,都会推出“7天免费试用”“首月0.01元体验”的活动。但试用条款里藏着猫腻,试用期一结束,就会自动转为付费订阅,从微信里扣取全额费用。尤其是一些游戏App的月卡、季卡,家长很容易忽略,孩子误操作授权后就会持续扣费。

第三类是线下服务的免密授权。在便利店、快餐店消费时开通的“付款码免密支付”,还有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的使用授权,都属于这类 。这些服务确实方便,但如果长期不用又忘了关闭,有些周期性收费项目就会一直默默扣款,让人防不胜防。

据媒体报道,自动扣费的投诉常年居高不下,核心问题集中在默认勾选、取消路径复杂、涨价不提醒这三点。很多平台把自动续费的勾选框设为默认,字体又小又隐蔽,用户稍不留意就会中招,等想取消时,又要在App里绕好几个圈子才能找到入口。

核心操作:两步关闭,彻底杜绝自动扣费

想要拦住这些“隐形扣款”,关键就是精准找到并关闭微信的“自动续费”和“免密支付”两个开关。这两个开关覆盖了线上线下所有自动扣款场景,操作步骤特别简单,不管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跟着步骤走都能一次搞定。

开关一:关闭“自动续费”,终止已开通的线上订阅

这个开关管的是已经授权的线上连续订阅服务,比如视频会员、App月费、云服务等,关闭后就能停止后续自动扣费,具体分4步:

1. 打开微信,点击右下角“我”,找到并进入服务页面(部分旧版本微信显示为“支付”);

2. 进入服务页面后,点击右上角的钱包,进入钱包管理界面;

3. 下滑页面找到支付设置,点击进入后,就能看到自动续费选项 ;

4. 点开自动续费,页面会列出所有你已授权的项目。逐个点击不需要的服务,选择关闭扣费服务,再确认一次,该项目就不会再自动扣款了。

这里要提醒一句,关闭自动续费不会影响当前正在使用的服务。比如你本月的视频会员已经扣费,关闭后本月仍能正常观看,下个月就不会再被扣钱,完全不影响体验。

开关二:关闭“免密支付”,守住线下消费关口

这个开关管控的是线下商户的免密支付授权,比如便利店扫码支付、共享出行扣款等 。关闭后,每次消费都需要输入密码或验证指纹,避免误扣和盗刷,操作分3步:

1. 同样从微信“我”进入服务页面,点击右上角的支付设置;

2. 在支付设置页面中,找到免密支付选项,点击进入;

3. 页面会显示所有已开通的线下免密支付商户,比如超市、加油站、共享单车等。对于长期不用的商户,直接点击关闭即可取消授权。

建议大家只保留1-2个常用的免密支付项目,比如经常光顾的便利店,其他不常用的全部关闭,既不影响日常使用,又能减少扣费风险。尤其是共享充电宝、网约车这类一次性服务,用完后一定要及时关闭授权。

避坑提醒:3个隐藏陷阱,很多人都栽过

关闭两个核心开关后,还得警惕几个自动扣费的隐藏陷阱。这些陷阱藏在服务条款的细节里,稍不注意就会让你再次中招。

第一个陷阱是**“优惠诱导+默认勾选”**。很多平台用“首月1元”“0.03元试用7天”的优惠吸引用户,同时把自动续费设为默认勾选。很多人只顾着抢优惠,根本没看清条款,试用期结束后就被按原价自动扣费,而且涨价前还没有明显提醒。

第二个陷阱是**“取消路径故意绕弯”**。有些App为了阻止用户取消自动续费,把关闭按钮藏得特别深,甚至要求必须在App内关闭,不能直接通过微信取消。遇到这种情况,不用在App里浪费时间,直接通过微信的自动续费开关关闭即可,同样具有法律效力。

第三个陷阱是**“儿童误操作授权”**。孩子玩手机时,可能会无意间点击开通会员并授权自动续费。建议家长给微信设置支付密码或指纹验证,同时开启“青少年模式”,限制支付权限,从源头避免孩子误操作。

权益保障:遇到不明扣款,这样维权能追回

如果已经发现了不明扣款,大家别慌,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用户有权要求平台退款并说明情况。按照以下步骤维权,成功率很高。

第一步,留存完整证据。先截图保存微信账单里的扣款记录,包括扣款时间、金额、商户名称;如果能找到当初开通服务的页面截图更好,这些都是维权的关键证据,千万别删除。

第二步,联系官方客服。优先拨打微信支付官方客服电话95017,说明情况并提供证据,要求核实并退款。也可以通过微信“我-服务-钱包-帮助中心”联系在线客服,提交问题后,一般1-3个工作日就会有回复。

第三步,向监管部门投诉。如果微信客服处理结果不满意,或者迟迟没有回复,可以拨打12315热线,或通过全国12315平台提交证据材料,由消协调解处理。注意,消费者权益保护诉讼时效为三年,发现扣款后要及时维权,别超过时效。

这里要特别提醒,维权一定要通过官方渠道,千万别轻信网上的“第三方维权”,以免遭遇二次诈骗。如果是账户被盗刷导致的扣款,要立即冻结微信支付账户和绑定的银行卡,同时报警处理。

日常防护:养成2个好习惯,再也不怕被扣款

想要从根本上杜绝自动扣费问题,建议大家养成两个小习惯,定期给微信支付做“体检”。

第一个习惯是每月查一次账单。每月花5分钟时间,打开微信账单,逐笔核对支出。尤其是几元、十几元的小额扣款,容易被忽略,积少成多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发现可疑扣款,及时关闭并维权。

第二个习惯是开通交易通知。在微信支付设置里,开启“交易通知”功能,每次扣款都会收到微信消息提醒。这样一旦出现不明扣款,能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理,避免损失扩大。

其实,微信的自动扣费、免密支付功能,初衷是为了给大家提供便利。但便利的同时,也需要我们多一份警惕,管好自己的支付授权。这些功能就像一把双刃剑,合理使用能提升生活效率,忽视管理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互动讨论

你有没有遇到过微信自动扣费的情况?是视频会员、工具软件还是线下服务忘记关闭了?按照上面的步骤,你已经成功关掉两个核心开关了吗?如果在操作过程中遇到找不到入口、关闭后仍被扣款等问题,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和疑问,大家一起交流解决办法!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6

标签:科技   吓人   两个   页面   陷阱   会员   操作   账单   首月   核心   视频   证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