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禁烟背锅侠?(历史上的今天)

1838年9月12日,一位福建汉子在紫禁城里义正辞严地向道光皇帝递上一份奏折,主题就俩字:禁烟。

这位汉子,就是后来被历史课本贴上“民族英雄”标签的林则徐。

但谁能想到,他这一本正经的“戒烟倡议书”,居然成了后来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更魔幻的是,一百多年后的今天,还有人嘀咕:林则徐,这锅你背得冤不冤?

一、禁烟?先管好自己人!

林则徐到广东后的第一件事,不是拎着大刀去找洋人拼命,而是转头对自家同胞喊话:“各位老铁,戒烟了戒烟了!再抽就要掉脑袋了!”

原来,当时清朝内部对禁烟分两派:一派是“硬核狠人”,主张抽鸦片满一年不改的直接送走;另一派是“海禁达人”,比如琦善(对,就是后来被骂卖国那位),其实他也禁烟,只是方法不同。

林则徐属于“内外双修型”:对内严打瘾君子,对外却对洋商笑眯眯:“正常生意照做哈,我们只针对毒品!”

这操作,简直像极了现代人一边熬夜泡枸杞,一边转发“养生十大禁忌”——矛盾中带着一丝真诚。

二、“福寿膏”的魔幻现实

雍正年间就开始禁鸦片,但效果堪比减肥人士的“明天再开始”。

当时鸦片被美其名曰“福寿膏”,文人墨客一边抽烟一边考试,甚至有人写诗吹捧:“碧纱橱护阿芙蓉”(龚自珍吐槽同事的名句)。

好家伙,这哪是“福寿膏”?简直是“升天加速器”!

更离谱的是,基层官吏边禁烟边抽烟。

林则徐的挚友龚自珍曾写诗讽刺:“不枉人呼莲幕客,碧纱橱护阿芙蓉。”——翻译成现代话就是:“办公室摸鱼抽大烟,领导来了我就藏。”

三、洋商:演!继续演!

林则徐本想“以德服人”,让中国行商去劝洋人交出鸦片。

结果行商们戴着枷锁去见英国大毒枭颠地,跪求:“爷,交点儿货吧,不然林大人要砍我们头啊!”

颠地一脸淡定:“又演苦肉计?这次贿银要多少直说!”

原来,过去十年里,广东官员常假借禁烟之名索贿,洋商早就习以为常。

林则徐的“文明执法”,被当成了“新套路”。

直到他直接掀桌——断水断粮关禁闭,洋人才怂了,交出了六成鸦片。

这剧情反转,堪比职场小白突然黑化:“我本想以理服人,奈何你们逼我动手!”

四、战争要来了?林则徐:我不信!

道光帝曾叮嘱林则徐:“禁烟可以,别惹事啊!”

结果林大人一顿操作,直接捅了马蜂窝。

但他却淡定表示:“英国不敢打!因为他们没了我们的茶叶会便秘!”(原话是:“茶叶大黄,外夷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

更离谱的是,林则徐还相信“洋人腿不能弯,倒了爬不起来”。

这谣言哪来的?原来是虎门守将关天培曾被英军炮舰吓到,却上报朝廷:“我怒斥英夷,他们仓皇逃窜!”——典型打不过就写小作文。

五、历史的黑色幽默

鸦片战争爆发后,清军用的还是明朝的佛朗机炮,炮弹一半是哑的。

而林则徐直到战争前夕,还在给道光帝科普“洋人膝盖不能弯曲”的冷知识。

这场战争,像极了一个学霸闭卷考试时疯狂编答案——不是他不努力,是题库超纲了啊!

结语:背锅侠的自我修养

今天再看林则徐,仿佛看到一个悲催项目经理:老板要KPI(禁烟),下属摸鱼(官吏吸毒),甲方耍赖(洋商拒交),最后项目炸了(战争爆发),锅全甩自己头上。

但若非他强行破局,清朝可能连“睁眼看世界”的机会都没有。

正如古诗云:“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或许低估了时代,却高估了人性。

而历史的玩笑在于:它总让清醒的人,先背锅。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3

标签:历史   洋商   鸦片   洋人   福寿   纱橱   行商   官吏   英国   利国   广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