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事家非官方排名:毛主席排第二,那么榜首是谁?

| 人文社

编辑 | 人文社

«——【引言】——»

近代的中国,可以说是战火连绵,山河破碎。

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那一百多年的屈辱与抗争,铸就了无数英雄的传说。

然而网上流传着一份“非官方排名”,列出十二位军事巨匠,毛泽东主席高居第二,却不是第一。

到底是谁?竟谁能凌驾于这位战略大师之上?答案很意外。

乱世中的星火:英雄与人民的舞台

第12位,贺龙,说起贺龙,脑子里总冒出那个“两把菜刀闹革命”的画面。

这位湘西汉子,年轻时就是个不安分的角色。

1914年,他在桑植老家用两把菜刀带着弟兄们砍了土豪,硬是拉起一支队伍。

后来,他投身北伐,参与南昌起义,成了红二方面军的创始人。

贺龙

井冈山时期,他带着队伍跋山涉水,硬生生开辟出湘鄂西根据地。

贺龙的传奇,像一团熊熊烈焰,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而他的故事,总让人觉得,英雄就该是从泥土里长出来的。

第11位:陈毅,陈毅是个有趣的人,战场上运筹帷幄,闲下来还能写几首诗。

解放战争中,他指挥华东野战军,淮海战役打得国民党晕头转向。

1948年,他在徐州附近调度几十万大军,硬是把黄百韬的军团吃得干干净净。

陈毅不光会打仗,还会“搞外交”,新中国成立后,他当外交部长,风度翩翩,愣是把军人的硬气和书生的儒雅揉在了一起。

他的故事就是有趣的史书,翻开每一页都有惊喜。

第10位,罗荣桓,它的名字可能没那么响亮,但他的贡献谁也绕不过。

他是政治工作的行家,懂得怎么让士兵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抗战时,他在山东根据地稳扎稳打,把八路军的根基扎得死死的。

到了解放战争,他又帮着林彪把东北野战军带成了一支铁军。

罗荣桓不显山露水,却总在关键时刻稳住局面,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第9位是徐向前,其实徐向前年轻时是个文弱书生,谁能想到,他后来成了红四方面军的顶梁柱。

在鄂豫皖苏区,他带着红军跟国民党周旋,硬是把一个小根据地撑成了大气候。

抗战时,他在山西指挥129师,配合八路军打得日军焦头烂额。

徐向前

解放战争中,他又带着晋冀鲁豫军区横扫华北,正是这种默默无闻,才有了徐向前后来的名震天下,靠的是脑子和胆子。

第八位:聂荣臻聂荣臻是个有远见的人,抗战时,他在晋察冀根据地跟日军斗智斗勇,愣是把敌后战场经营得像铁桶似的。

解放战争中,他参与指挥平津战役,稳稳当当拿下北平。

新中国成立后,他又一头扎进国防科技,核弹、导弹的背后都有他的影子。

聂荣臻

甚至可以说,是聂荣臻军事生涯,连接了战争的硝烟和科技的未来。

第7位,叶剑英,他总被称作是幕后的战略家,因为他很低调,总是站在幕后,却次次出手不凡。

长征路上,他帮着毛主席稳住军心,化解了不少危机。

解放战争中,他在华北指挥作战,稳扎稳打。

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在军队建设和国防上出了不少力,一直到退休,他都在默默为革命遮风挡雨。

第6位粟裕,都说他是战场上的手术刀,因为粟裕打仗,像个外科医生一样,精准、下手狠。

粟裕

淮海战役,他带着华东野战军,愣是把国民党80万大军切割包围,吃得干干净净。

1947年的孟良崮战役,他更是一战成名,硬生生把张灵甫的整编74师砸了个稀巴烂。

粟裕的战术,讲究集中兵力、速战速决,每一仗都堪比教科书,总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

第5位林彪,红军时期,他在平型关打得日军措手不及,抗日战争的第一场大胜就此诞生。

解放战争中,他指挥辽沈战役,50天拿下东北全境,歼敌47万。

平津战役,他又稳稳当当锁住华北。

林彪打仗,像下棋,步步为营,却总能出奇制胜。

第4位,彭德怀,彭德怀是个硬汉,骨子里透着股不服输的劲。

红军时期,他在五次反“围剿”中带着红三军团死磕敌人,硬是守住了苏区。

抗战时,他指挥百团大战,炸铁路、断补给,让日军后院起火。

彭德怀

到了抗美援朝,他带着志愿军在朝鲜跟美军硬碰硬,愣是把“联合国军”打得满地找牙。

第3位刘伯承,一直被被叫作“军神”,背后不是没道理。

他的脑子像台精密机器,总能算出敌人的下一步。

抗战时,他在太行山带着129师跟日军周旋,把敌后战场搅得天翻地覆。

解放战争中,他带着二野千里跃进大别山,一下子把战局扭转。

新中国成立后,他还办起了军事学院,把自己的兵法传给下一代。

第2位:毛泽东,近代军事战略家的巅峰,这里不用多讲,因为毛泽东的名字,早已是传奇。

他不是只坐在指挥部里指手画脚的将军,而是从井冈山一路摸爬滚打出来的战略家。

他的游击战、运动战理论,硬是把红军从几千人带到百万雄师。

长征中的四渡赤水,他带着红军在敌人眼皮底下跳舞,还奇迹般的杀出一条血路。

毛主席

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他运筹帷幄,50个月歼敌800万。

毛主席的故事,像一座山,巍峨壮阔,震撼人心。

第一名揭晓

十二位英雄讲到这,你是不是也在猜:谁能比毛主席还牛?

答案来了:不是某一个人,而是全体中国人民,尤其是那些默默无闻的民兵。

他们没有元帅的头衔,没有耀眼的军功章,却用团结、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精神,撑起了整个革命的脊梁。

民兵不是正规军,很多人就是普通农民、工人,手里拿的可能是锄头、镰刀,甚至是自制的土枪。

可就是这些“泥腿子”,在关键时刻爆发出惊人的力量。

他们挖地道、运粮食、抬担架,甚至直接上战场,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这不是写在纸上的丰功伟绩,而是刻在每一寸土地上的血泪。

就拿抗日战争时期来说,华北的民兵写下了让人瞠目结舌的事迹。

河北冉庄的村民,面对日军的“三光”政策,没想着逃,而是挖起了地道。

别小看这些土里土气的地道,到1944年,晋察冀地区的地道绵延上万公里,村村相连,成了日军的噩梦。

地道里有藏身处、瞭望口,甚至还有临时指挥部。

1943年“五一扫荡”,日军气势汹汹杀进根据地,结果被民兵从地道里钻出来打得晕头转向。

冉庄一战,民兵配合八路军,歼敌数百,还保护了全村老小,这种智慧和胆量,谁看了都得打心底里佩服。

而地道战的故事,不光是战术的胜利,更是人民团结的象征。

男人挖地道,女人送饭,老人放哨,孩子送信,家家户户拧成一股绳。

日军再凶狠,面对这股“人海”,也只能干瞪眼,那时候,谁家有粮都拿出来,谁有劲都使出来,怕死就不挖地道了。

淮海战役:民力的奇迹

如果说地道战是智慧的结晶,淮海战役就是民兵牺牲精神的巅峰。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白热化,淮海战场上,解放军要面对国民党80万精锐部队。

武器不如人,粮食也不够,怎么打?

答案是:靠人民。

543万民兵和支前群众,硬是用肩挑手推,运来了9.6亿斤粮食和弹药。

独轮车、扁担、箩筐,成了战场上最硬核的“武器”,徐州附近的村民,家家户户出人出力。

白天推车运粮,晚上还要躲国民党飞机的轰炸。

还有无数女民兵,抬着担架,把伤员从炮火里背出来,衣服被血染红了也不停下。

正是这股“一切为了前线”的劲头,让解放军围歼了敌人,彻底扭转了战局。

淮海战役的胜利,不是哪一个将军的功劳,而是千千万万普通人的血汗堆出来的。

以至于有人后来感慨:“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话一点不夸张。

没有民兵的支撑,解放军再能打,也没法在短时间内吃掉那么大的敌人。

为什么是人民?民兵的故事,远不止地道战和淮海战役。

抗美援朝时,山东的民兵冒着零下几十度的严寒,背着炒面和棉衣翻山越岭,艰难地把物资送到志愿军手里。

长征路上,贵州的苗族老乡给红军送来草鞋和干粮,帮着他们熬过最艰难的日子。

这些事迹,没有惊天动地的排场,却像涓涓细流,汇聚成革命的汪洋大海。

为什么人民是第一?因为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军事家们再厉害,也得靠人民的支持。

人民是那片海,承载了所有英雄的梦想。

参考资料:澎湃新闻——新中国十大元帅:个个立功无数 当之无愧!

光明网——淮海战役的制胜经验:整体对抗夺取战场胜势

中国军网——真实刻画中国军民同仇敌忾、顽强不屈的抗争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4

标签:淮海战役   解放战争   华北   军事家   民兵   根据地   日军   榜首   红军   国民党   中国   战役   地道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