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波兰和哈萨克斯坦先后宣布了两个消息,波兰表示会重新开放口岸,哈萨克斯坦则表示愿意将“中间走廊”的物流量翻上一倍,目的就是赤裸裸的要和波兰抢生意,之所以会搞成现在这样的局面,完全是波兰自己作的。
波兰在9月12日突然宣布关闭所有与白俄罗斯的边境口岸,包括至关重要的铁路通道,事情的起因是波兰称发现有俄罗斯无人机侵入其领空,并且俄罗斯与白俄罗斯在边境附近启动了“西方-2025”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这让它感到国家安全受到直接威胁。
但这些安全理由更像是个借口,因为类似的军演和摩擦之前也有过,波兰直接“断航”中欧班列这种极端措施还是头一回。这背后可能有些更深层的算盘,波兰可能想借此凸显自己作为中欧贸易“守门人”的重要地位,从而在欧盟和北约内部争取更多关注和发言权。可能也是在配合美国,试图通过切断贸易通道向中国施压,间接影响俄乌局势。
波兰这一“关门”,直接掐断了中欧贸易的“大动脉”,要知道,近九成的中欧班列都需要经过波兰的马拉舍维奇口岸进入欧洲。波兰关闭口岸后,大约300列已经发出的班列被迫滞留在边境,车上满载的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圣诞季商品都无法准时送达。
欧洲的零售商,尤其是德国的汽车产业,因为零部件断供,生产受到严重影响,有的甚至不得不改用成本高昂数倍的空运。中国的很多出口商也面临货物延误和成本上升的压力。
其中受到冲击最大的就是中欧班列,它不仅是连接中国与欧洲的铁路线,更已经成为一条推动经济发展、深化区域合作、并惠及沿线人民的重要纽带。班列运送的货物不只是普通的日用品。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锂电池等“新三样” 以及电子产品已成为主流。
这背后是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以及通过班列高效连接全球市场的强大能力,中欧班列本身是一种相对低碳的运输方式。同时,业界也在积极研发应用像“独立蓄热控温集装箱” 这样的创新技术,实现跨境低温运输的零化石能源消耗,探索更环保的物流解决方案。
在理解了中欧班列的意义后就能明白波兰这次的“一刀切”政策影响有多大了,但是,你不干有的是人干的,多少国家都希望中欧班列能从自己的国家过,这是求都求不来的。9月23日波兰总理宣布恢复口岸,而就在同一天哈萨克斯坦副总理茹曼加林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宣布,经哈萨克斯坦的“中间走廊”运输量将从450万吨提升至1000万吨。
哈萨克斯坦提出的“中间走廊”提供了一个关键替代方案,这条路线连接中国、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经黑海通往欧洲,成功绕开了俄罗斯。特别是在俄乌冲突后,其战略价值急剧上升,哈萨克斯坦的目标很明确,将自身从一个内陆国家,转变为欧亚大陆上不可或缺的“陆联国”。
“中间走廊”并非全新概念,但它真正迎来发展机遇是现在。哈萨克斯坦计划到2029年投入约800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其中相当一部分将用于完善这条走廊的交通、数字化和能源配套。
当然,将运力从450万吨提升至1000万吨是个巨大挑战。这需要解决沿线多种运输方式的顺畅衔接问题。为此,中国、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等国已在联合国框架下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推动走廊建设。2024年7月,中哈两国签署的战略协议也重点聚焦于统一运输标准等基础工作。
一旦“中间走廊”成熟运作,中欧贸易将拥有波兰通道之外的可靠替代路线。这意味着即使地缘政治动荡再起,货流也能保持大致畅通,企业计划的确定性会更高。哈萨克斯坦不再满足于被动角色,而是主动将地理劣势转化为枢纽优势。
通过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和深化对华合作,其经济政策正从资源依赖转向以物流枢纽和制造业为核心的多元化发展。据其经济部预测,2024年哈GDP将增长6%,IMF数据还显示其人均GDP有望在2025年成为前苏联国家中最高的。
“中间走廊”的壮大,加上已开通的中欧北极集装箱船快航航线,意味着中国正通过多元化布局对冲风险。未来,任何单个国家想以物流通道为筹码进行要挟,其效力都将大打折扣。茹曼加林的声明是一个清晰的信号:欧亚贸易地图正在重新绘制,哈萨克斯坦希望抓住这个机会,而“中间走廊”就是它下的重要赌注。
更新时间:2025-09-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