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像被牛舔了?大暑节气吃什么

大暑节气在7月下旬,一般是在“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处于一年中最热的时期,许多地区的气温超过35℃。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这时的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


宋代诗人戴复古《大热》诗云:“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万物此陶熔,人何怨炎热。”


民间习俗

大暑时节,浙江台州沿海有送“大暑船”活动。渔民轮流抬着“大暑船”在街道上行进,鼓号喧天,鞭炮齐鸣,街道两旁站满祈福的人群。“大暑船”最终被运送至码头,进行一系列祈福仪式。


随后,这艘“大暑船”被渔船拉出渔港,在海上点燃,随水而去,以此祝福人们五谷丰登、生活祥和。


当地人还有在这天吃姜汁调蛋的风俗,讲究为老年人煮点鸡粥,滋补阳气。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节那天,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亲友之间,常以荔枝、羊肉作为互赠的礼品。


广东人讲究在这一时节“吃仙草”。台湾则有吃凤梨的习俗,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被用来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


另外,由于农历六月十五日是全年的一半,民间讲究“过半年”,这天拜完神明后全家会一起吃“半年圆”。半年圆是用糯米磨成粉,再和上红面搓成的,一家人品尝甜食,象征着团圆和甜蜜。

大暑还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节,在茶余饭后,人们有以斗蟋蟀为乐的风俗。


健康度夏

宜避暑,不贪凉

夏日应避免长时间在高温环境或烈日下活动,一般来说,晴日里,上午九点以后就不宜外出。夏季也不能只顾眼前舒服,过于避热趋凉,如在露天乘凉过夜或阴冷无度,致使中气内虚,从而导致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而入。当在室内感觉凉意时,一定要站起来活动四肢和躯体,以加速血液循环。

盛夏防暑,长夏防湿

长夏多湿,湿热交汇,这是气候规律。尤其在南方,特别容易伤害脾胃功能,而导致夏天人们消化不良的现象;还要注意卫生和除湿,以防暑湿之邪浸淫皮肤和体内。由于气温超过34摄氏度,人体内热外泄就会受阻,所以,当出现头昏眼花、四肢发麻、恶心口干、皮肤干燥等症状时应首先想到这是中暑的先兆,须立即采取降温措施,如仍不能减轻症状,甚至还出现高烧、呕吐等症,则要立刻送医院急救。

调节饮食,科学饮水

夏季炎热出汗,使胃肠消化液生成和分泌减少,常常会出现营养失调、腹胀、腹泻或便秘等现象。所以夏季饮食尤其要以清淡松软为宜,且不宜太饱:食物搭配方面,除了要注意色泽鲜艳,味道爽口外,也要保证一定的热量和营养。要补充维生素,同时也不能忽视对谷类、豆类和瘦肉的摄人。夏季里,还要多食用含钾高的食物,多吃些清热利湿的食物。

积极休息,科学午睡

夏季提倡积极休息,在保证身体不疲倦的前提下,可选择在早晨或傍晚进行适当的锻炼。午睡要科学合理,尽量避免在走廊里树荫下、草地上、水泥地面上“随遇而睡”也不要在穿堂风或风口处“顶风午睡”,更不宜趴在桌沿或靠在椅子上“直立午睡”这些不正常的午睡对人体健康常常“弊”大于“益”。




责任编辑|赵青云 葛悦涵(实习)

运营编辑|赵青云

质量审核 | 王维嘉 李雅欣

图文来源 | 《知识就是力量》杂志《最热大暑盛三伏》《因天制宜,健康度夏》,原文有删改,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8

标签:美食   大暑   节气   午睡   夏季   长夏   习俗   凤梨   讲究   食物   半年   荔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