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叙述皆有官方信源,为了读者有更好体验放在了文章后缀!
编辑丨ZL·B
“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
这个如刻进DNA中的魔性宣传,相信大家应该都不陌生。
然而,这个一开始就被贴上“盗版红牛”的它,如今的销量却远超红牛。
5元一瓶,一年爆赚100亿,单是2024年的营收,就达到158亿元。
从“山寨”到第一,东鹏究竟凭啥逆袭成了黑马?这背后又是一场怎样的心理较量?
从前提起功能饮料,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都是红牛。
6元一罐,垄断市场近20年。
可谁能想到,它竟会被后来者东鹏特饮超越,不仅将辉煌留在了过去,甚至一年更比一年差。
那么,东鹏特饮究竟是如何成为了逆袭黑马?
说起这点,就不得不提当年它的“夹缝求生”计划了。
上世纪90年代,作为全球首批出现的功能饮料之一。
红牛一进入中国市场,就以“困了累了喝红牛”的口号和便携的灌装设计。
迅速抢占了商务职场、司机等核心消费人群。
以风一般的速度,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将自己推上了功能饮料榜首的宝座。
而反观当时的东鹏,和它的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
在红牛以迅猛姿态占领市场的时候,东鹏却还只是一个起步不久的小饮料厂。
那时,本以为乘着东风,做碳酸饮料、果汁能整的一席之地。
可随着外土产品的入侵、市场逐渐饱和,东鹏的起步并不顺利。
直到2009年,创始人林木勤看到了功能饮料的商机。
于是,他当即决定转型,为自己和公司都拼一把。
只不过,东鹏的这场转型进行的却并非一帆顺风。
才刚起步就遇碰壁,因为包装和红牛极其相似。
二者放在一起,让不少消费者认为东鹏是“山寨货”。
以至于因此,在东鹏出市后很长一段时间,连在便利店铺货都很难进行。
如果你以为经此一坎,林木勤会放弃,那就可就大错特错了。
碰壁后,他并没有选择继续硬拼,而是转头“另辟蹊径”。
在那个几乎被红牛“堵死”的档口,却意外让他发掘了商机。
找准人群、精准出击。
那时,红牛虽然卖的好,但其消费人群却也有限。
而东鹏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便快速调整策略,将目光对准“被红牛忽略的人群”。
但这,却只是它取胜的关键之一。
作为人口流动大省,广东工厂的打工人,就成了东鹏的消费目标。
每天都要工作10个小时的他们,对功能饮料的需求自然不会少。
可红牛250ml就要6块钱,他们自然也舍不得买。
于是,抓住这一痛点的东鹏立马调整策略。
相比和红牛抢占市中心的便利店,人群更变后,将货铺到工厂附近的小超市、杂货店,甚至和工厂合作,直接推进餐厅。
策略一改,不出意料,在打工人的眼里,东鹏就成了熬夜加班的提神神器。
而如果说“找对人群”是让东鹏活下来的关键。
那么在“价格和量化”策略上,就为它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纵观功能饮料的市场,其价格和成品一直都是销售路上的核心矛盾。
而红牛,小小一罐仅有250ml就要卖到6元,平均下来100毫升就要两块多。
这里面除了有品牌的溢价,进口原料、灌装成本、以及消费人群渠道均会影响到它的定价。
也正是因此,东鹏在初始之际,就将“性价比”刻在了自己的基因里。
深谙底层消费者心理的东鹏,从决定转型起,就做出了自己的特色。
舍弃灌装改换塑料瓶,且500ml仅售价5元。
性价比直接碾压红牛。
除此之外,他还推出“买二送一”“开盖有奖”等活动,进一步刺激消费者的心理。
但光有低价却还不够,“量化致胜”才是东鹏长久发展的关键。
同比红牛来看,东鹏不仅在各地建起自己的生产基地,将原料的采购、装灌、物流都掌握在手里。
之后,它将代理权交给全国各地的本地商户,让对方有利可赚。
双方互赢互利,就这样短短三年,它的渠道就遍布了全国各地超200万家便利店、杂货铺。
就这样,东鹏形成了“低价 - 多销 - 降本 - 再低价”的良性循环。
而一切具备后,逆袭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从“山寨打包”到逆袭黑马,东鹏可以说是打了一场完美的胜仗。
短短九年,他不仅顺利反超彻底成就了自己。
其盈利更是如坐上顺风车一般,一路开挂!
2018年到2022年,东鹏的营收几乎都是成1.5倍的速度快速增长。
到了2023年,它的盈利直接突破110亿元,一年纯利润超过15亿。
但最值得庆祝的,还要属这一次翻盘超越。
2022年,东鹏特饮的市场份额首次达到28.8%,超过红牛的26.5%,稳坐中国功能饮料第一的交椅。
这一次的逆袭,成为了划分东鹏和红牛的里程碑。
从“打工人饮料”到“全民饮料”,2019年,为了区分包装,告别“山寨”。
红牛不仅更新了包装,更换了新的口号“年轻就要醒着拼”。
可“打山容易守山难”,若要成为常青藤,仅依赖一个东鹏特饮可是远远不够的。
在市场越来越复杂饱和的时候,适时的转新自然也必不可少。
而摸透了市场规则的东鹏,也再次做出了调整。
拉赞助、做营销,请年轻人艺人代言...从“接地气”到“有活力”。
花费数亿投入的广告宣传,自然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的目光。
除此之外,为了留住客户,东鹏也可谓是不遗余力。
针对怕胖、养生人群,推出“低糖、0糖特饮”,对女性、儿童推出迷你装。
在其“1+6”的多品类战略发展下,它一次次的突破,重新定义了行业增长范式。
相比陷入“内耗”的红牛,失去性价比、没有竞争新品的维稳。
市场流失后被东鹏接棒,截止今年上半年,东鹏的营收再创新高。
突破107亿后,东鹏甚至完成了招股书递交,准备在港交所上市。
如今的东鹏,不仅撕掉了“山寨模仿者”的标签,更彻底完成了“行业领导者”的逆袭。
东鹏的翻盘,靠的从来不是运气,而是对市场、人群心里的精准把控。
而它的故事也证明:在成熟市场里,没有永远的王者,只要能找到细分需求、控制成本、灵活调整策略,哪怕是 “黑马”,也能跑出自己的一片天。
参考资料:
中国发展改革——本土唯一百亿级能量饮料品牌东鹏特饮是怎样练成的?
新闻晨报——东鹏饮料:以“场景精准化”重构饮料行业增长逻辑
每日经济新闻——能量饮料“一哥”东鹏饮料去年盈利高增63% 但还没亮出全部“底牌”
新浪财经——东鹏饮料拟赴港上市,上半年营收107亿
新浪财经——东鹏饮料上半年业绩双高增:营收同比增长16.54%,净利润同比增长11.66%
百度百科——东鹏饮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鹏特饮维生素功能饮料
更新时间:2025-10-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