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扬州发布】
“520”是充满爱的浪漫日子。昨日,扬州开展了以高层次人才、高科技成果为主题的“‘双高’荟邗城”、以青年人才为主角的“青春行·蜀冈荟”和以企业家为主体的“三送三问”人才政策进园区(科创载体)三场活动,充分体现城市引才的温情与真诚,如同在“520”这个日子对人才的三场“浪漫告白”。这座有着2500多年建城史的文化名城,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举措,向天下英才发出诚挚邀约——来扬州,成就梦想;在扬州,遇见未来。
完善政策矩阵,来一场“最美的遇见”
昨日,“青春行·蜀冈荟”青年人才看扬州活动举行,以“青享·青聚·青创”为主题,向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12所高校的60名青年人才展示扬州的文化魅力、引才诚意和蓬勃活力。
活动现场,有关方面还为三湾青年人才友好街区和首批5家“青春小店”授牌,为“青年人才友好码头”揭牌,发布第二批景区青年人才文创产品等。
用温情与真诚招才引智,让青年成为城市“青春合伙人”,扬州正与众多青年人才实现“最美的遇见”。据了解,今年以来,扬州持续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先后出台“人才政策16条”“青年人才12条”等全链条人才政策“矩阵”,形成分层分类、梯次推进的支持机制,通过生活补贴、创业扶持、安居保障等,吸引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扎根扬州。
同时,针对人工智能这一新兴领域,扬州发布“AI人才10条”,在全省创新推出数据券、算力券,并对AI人才留扬成长、AI企业发展培强、技术攻关成果转化进行全链条支持,助力扬州抢占数字经济新高地。
数据显示,自系列人才政策实施以来,截至4月底,扬州累计吸引创新创业大学生近7000人。
“刚毕业就拿到了租房补贴和就业津贴,让我心无旁骛地投入工作。”来自扬州智能制造产业园的95后工程师小李感慨道,扬州给了他归属感和发展空间。
打造活动品牌,产才相融最好的链接
如何让人才链与产业链同频共振?扬州的答案是“产才融合”。昨日,2025扬州市高层次人才高科技成果“荟邗城”活动周正式启动,引来67名微电子、生物医药等领域的顶尖人才。
活动现场,国家大学科技园校地联盟正式成立,7所高校与扬州携手搭建创新资源枢纽。同时,吉林大学、重庆大学等6所高校的招才引智联络站授牌,扬杰科技等企业同步设立就业实践基地,形成“高校育才—地方引才—企业用才”闭环。值得关注的是,由江苏高投、毅达资本等7家创投机构组成的人才创投联盟也现场揭牌,为科技成果转化注入金融活水。
活动现场还完成了智能载运装备产业研究院、智能测井光纤项目、肝癌检测试剂盒项目等11个优质项目签约。这些涵盖“校地合作+创业人才+创新人才”的项目,既包括前沿技术研发,也涉及产业化应用,与扬州在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产业布局高度契合。
据介绍,扬州还构建了“绿扬金凤”人才周、扬州人才校园日、“绿扬金凤”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的“一周一日一赛”引才体系;连续5年举办的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已累计征集4481个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项目信息,推动206个项目落地,其中46个项目获“绿扬金凤”计划6550万元资助,成为链接全球人才资源、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
坚持诚心相待,践行“‘州’到爱才”承诺
为了让每一名来扬人才都能感受到城市的诚意与温度,扬州持续升级人才“服务包”,以实打实的服务优化创业就业环境,打造有温度、有质感的人才生态。
目前,“扬州人才码”已集成40余项高频服务事项,涵盖人才公寓申请、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方面,真正实现“一码通办”。不少新入职的博士、硕士人才纷纷表示,“扫码就能完成落户、社保、公积金等手续,真的非常便捷。”
同时,“三送三问”人才政策进园区(科创载体)活动走进全市重点园区,面向企业解读政策、回应关切、解决问题,打通了服务人才的“最后一公里”。“人才家庭日”“扬州为人才亮灯”等活动则进一步增强了人才的归属感与幸福感。
夜幕降临,明月湖畔、文昌阁上,城市地标纷纷为人才点亮灯光,用最温暖的方式传递礼遇和尊重。“我第一次看到一座城市为人才亮灯,那一刻真的特别感动。”刚刚落户扬州经开区的生物医药博士王璐说。
在充满爱意的“520”,扬州用一场场暖心活动、一项项务实举措,诠释了“‘州’到爱才”的承诺。
城市因人才而兴。今天的扬州,正以更完善的政策、更优质的生态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高地;未来的扬州,将继续与更多人才携手同行,共创美好未来。
通讯员 扬人才 记者 周晗
本文来自【扬州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更新时间:2025-05-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