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中国的新茶饮赛道不断升温。从去茶山、李山山这样的新兴品牌,到喜茶、奈雪的茶等头部玩家,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新名字成为消费者热议的对象。短视频平台、社交媒体的流量加持,让“新茶饮”不仅仅是一杯饮品,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社交符号。
中国新茶饮的发展,经历了从“奶茶+配料”的简单升级,到“茶+鲜果+创意包装”的差异化创新。消费者已不再满足于单纯的口感,他们更在意品牌背后的调性、文化表达和体验感。去茶山主打的东方茶文化调性,李山山以社交话题和视觉冲击感走红,这些新品牌都抓住了年轻人“尝鲜+晒圈”的心理。
然而国内市场已逐渐趋于饱和,竞争激烈,价格战和同质化问题凸显。对很多品牌来说,出海成为了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自然选择。
事实上,中国的新茶饮早已开始出海。喜茶、奈雪、蜜雪冰城等品牌在东南亚、中东、北美等地纷纷开店。东南亚因饮食习惯接近、人口年轻化,成为第一波试水市场。蜜雪冰城在印尼、越南迅速扩张,靠平价和快速复制打开局面。
而在欧美市场,新茶饮更多以“小众潮流”形式存在,门店数量有限,但往往开在华人社区或年轻人聚集的地段。比如纽约、伦敦的一些茶饮店,已经成为留学生和年轻白领的社交场所。
对外国消费者来说,新茶饮的吸引力主要集中在新奇感和个性化选择。不同于传统咖啡的单一风格,新茶饮提供了“自由搭配”的体验:不同茶底、奶盖、水果、配料的组合,形成了强烈的差异化。这种模式尤其受到年轻一代消费者的喜爱。
但在海外,新茶饮仍然面临“文化距离”。比如对部分欧美消费者来说,“奶盖”“芝士茶”这样的概念并不容易被接受;同时,过于复杂的选择对习惯简单点单的顾客来说,可能是一种“门槛”。
换句话说,外国人追捧的是真正的饮品创新,还是对中国流行文化的猎奇? 这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茶饮出海的关键挑战主要有三点:
以蜜雪冰城为例,它凭借极致性价比模式在海外跑马圈地,但这种模式是否能长久维持仍待观察。而去茶山、李山山这类品牌,如果选择出海,则需要思考如何让“东方美学”“社交属性”真正被本地消费者理解,而不仅仅停留在猎奇层面。
从国内的火热到海外的试水,中国新茶饮的确展现了极强的创新力和文化感染力。但出海并不是简单的复制门店,而是一次文化传播与市场再造。
未来,新茶饮能否在全球市场立足,取决于它是否能跳出“国内热闹、海外小众”的循环,找到一条兼顾本地化与品牌文化的长远之路。
所以问题来了:中国新茶饮,是昙花一现的消费潮流,还是有机会成为像咖啡一样的全球化日常?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品牌出海合作请联系business.trends@dealmoon.com
更新时间:2025-08-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