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畅销全球的育儿宝典《看见孩子》才知道,原来娃的“躲身后不敢打招呼”“输了就大哭”,根本不是“性格问题”,而是我们还没读懂他们内心的“小警报”!
这本书就像配备了“带娃翻译器”,把那些让家长头疼的行为,解读得明明白白,还附送了超多实用应对技巧,亲测有效,新手爸妈也能轻松上手!
一、孩子总是害羞犹豫?别催“快大胆点”,先做他的“情绪安全岛”
看到孩子往后缩、小声拒绝打招呼,很多家长第一反应是催促:“这有什么好怕的?快叫阿姨啊!”结果越催越躲——其实孩子的“害羞”,是在说“我还没准备好”。就像我们第一次开会发言,也会心跳加速啊!
《看见孩子》的作者贝姬·肯尼迪强调,孩子的本心是好的,行为只是内心困境的线索。书中提供了非常接地气的方法,不需要滔滔不绝地讲道理,三步就能帮孩子“悄悄变勇敢”:
1. 先接纳情绪,给安全感:不要否定孩子的感受。蹲下来告诉他:“妈妈知道你现在有点紧张,等你想说了我们再打招呼。”让孩子感到被理解,他才更容易放松;
2. 搭建“小台阶”,逐步尝试:比如初次去游乐场,不强迫他立刻加入,而是陪他在旁边观察,等他发出“想参与”的信号时,再轻轻推一把;
3. 表扬具体努力,而非笼统夸勇敢:当孩子终于小声问了好,别说“你真勇敢”,而是说:“你刚刚主动和叔叔说话了,这次比上次进步多了!”——让孩子明白“尝试”本身比结果更重要。
“看见孩子,是建立美好亲子关系的起点。”——理解行为背后的需求,改善的不仅是行为,更是整个家庭的运转和感情。
二、一输就崩?别说“这有什么好哭的”,教他“给挫折穿护甲”
玩游戏输了就扔棋子、积木倒了立马大哭大闹……孩子一遇挫就爆发,家长很容易恼火。但其实,他不是“脾气差”,而是还没学会如何应对挫折——就像我们项目搞砸了也会郁闷啊!
《看见孩子》提供的“抗挫练习法”,简单、好用,孩子听得懂也能学得会:
1. 允许情绪释放,不急于解决问题:积木倒了,别马上说“再搭一个不就行了”,而是递张纸巾说:“好不容易搭的倒了,真的好难过啊!妈妈懂,哭一会也没关系。”让情绪先被接纳,孩子才能平复;
2. 把“失败”变身“挑战游戏”:拼图拼错了?可以玩个“找错侦探游戏”,一起找找是哪块放错了位置。用有趣的方式转化挫折感,让孩子觉得问题可以解决,而不是灾难;
3. 制造“小成功”,积累信心:从低难度的任务开始,比如先搭两层积木,让他轻松做到,再慢慢增加难度。让他体验——“就算失败了,再试一次我也能行”。
这本书提倡心理韧性 > 快乐——接纳情绪、积极修复,培养出的内在力量,比短暂的笑容更重要。
三、养育的本质,是让孩子相信:我本身就好,即使不完美
其实无论是害羞还是怕输,《看见孩子》最想提醒我们的是:
孩子的所谓“问题行为”,往往是在向我们发出“求助信号”。我们不需要急着培养一个“完美小孩”,而是要多蹲下来,看看他的世界,给予耐心和方法。
就像贝姬博士说的:“父母和孩子的本心都是好的”。
当我们相信这一点,养育会变得更轻松——孩子不再是我们急需“修正”的对象,而是我们需要去理解、陪伴和引导的伙伴。
他们会在这样的安全感中,自然生长出“愿意尝试、不怕失败”的底气。
这本书值得翻烂!
贝姬·肯尼迪是哥伦比亚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也是三个孩子的妈妈。她的方法既有科学支撑,又经历了真实养育的验证。如果你也在育儿中感到焦虑、自责,或想更懂孩子,这本书会是你的“解压指南”和“实用攻略”。
✨ 我们和孩子,本心都好。看见孩子,也要看见自己。
更新时间:2025-09-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