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茫然与不甘之后,在对抗与疼痛之后,最后与生活和解,平和下来,淡然下来。理想还在,化作一抹袅袅的茶香,各自咀嚼,各自回味。
——许冬林,《读者》2022年第21期
一句话说得好:“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
在公司,要面临来自年轻人的竞争压力,他们思维敏捷,学习能力强,稍不留神就会被他们甩在后面。
下了班,在照顾孩子的同时,还要牵挂在老家身体一日不如一日的老人。
人生行至中场,本应如醇酒般,酿出厚度,却在家庭事业与生活中进退维谷,失了风度。
与岁月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又该如何突围?
听说过这么一句话:“人生所有的卡点都是破局点。”
当你心力被透支的时候,尝试调整心态,试着用“事已至此”的态度,将一切难耐的情绪“放下”。
事已至此,事业困局渐显转机
知乎上有个帖子:
“35至40岁的普通人,被工作牢牢困住,徒有挣扎之心,却无挣扎之力。”
简历石沉大海,截断了不少职场人的退路;大批“00后”涌入职场,能力精力甩下“80后”一大截;AI大模型的横空出世,不少人被迫在迷茫和压力中找寻出路……
本想安安稳稳生活的这批人,职业前景变得乌云密布,只得用拼命工作填补安全感。
《逆行人生》这部电影,就残酷地揭露了大多中年人的困境。
男主高志垒,是一位潦倒的中年人。
身上的房贷、教育、老人就像三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但顶梁柱的使命不容许他把“山”丢下,再苦再累也要背着“山”前行。
可就连这种脆皮生活,他也不得不拿全勤奖维持。
屋漏偏逢连夜雨,让高志垒崩溃的是,不敢停下歇一口气的他,竟然还是遭到了公司的裁员。
看着自己的名字,首当其冲地出现在裁员名单上,他只觉得无力,生活仿佛一下卡住了。
没办法,他只能带着最后的尊严与体面,去面试其他公司。
当他听到面试官的议论“你让我招他进来后安排在什么位置?怎么开工资?”,他立刻羞愧得无地自容,只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生活中,像高志垒这样面临事业困境的人不在少数。
有人想跳槽,但是害怕无人录用的风险;有人想躺平,又扛不住车贷、房贷的压力。
于是,我们开始疯狂地焦虑,后悔自己当初做的决定。
“要是我当年听爸妈的话去考公,就会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了”;
“要是我当年,多考几个证书,就会有其他的出路了”……
诚然,过去的决定,我们无法改变;脱轨的人生,也不容易回正。
但就像心理学家艾利斯所说的:“凡我们亲自做出的任何一个选择,都是当时自己认知条件下的最优解。”
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在自怨自艾中抽离出来,勇敢应对。
如果你身处不如意当中,不妨试着放下“我本可以”的执念,将目光由“失去了什么”转变为“得到了什么”。
当晋升落空时,可以看清自己的核心能力缺口,为下次晋升做准备;
当退居二线时,可以拥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将生活重心转为自己,在平凡里找到幸福……
不仅如此,你还可以在小事上找到掌控感。
比如,向新员工传授你的经验技巧,促进能量的正循环
比如,学做一些新的菜式,将平凡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这个世界上,缺的不是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缺的是即使事业不尽如人意,却仍然怡然自得的普通人。
当流水的朝向无法改变时,“事已至此”,我们能做的就是调整自己的帆。
来源:视觉中国
事已至此,生活苦恼渐趋释怀
前段时间,同事小宁去参加了一场同学聚会。
回来就跟我抱怨道:下次再也不想去同学聚会了,劳心又劳力。
她说,之前一个在班里小透明的男生,居然开起了豪车;
有人孩子被保送到985大学,一直拿全额奖学金;
还有的女生成了上市集团的总经理,浑身上下都是名牌……
看着他们自信发光的样子,小宁浑身不自在。
因为她不仅没有体面衣服,工作上还是一个小员工,根本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
她听着其他人每天的工作安排,要么是天天出入高端场合,要么是世界各处的旅行……
只有她,每天两点一线般的生活,白天上班,晚上照顾孩子。
甚至每月的工资,都用来交物业费,给孩子交补课费,根本没有结余的钱来支撑她像别人一样去旅行。
说到此处,小宁免不了一阵长吁短叹。
直到某天收到一位开豪车老同学关于癌症捐款的求助——靶向药掏空了他最后的积蓄,他不得不抵掉豪车,向大家求助。
那时她才知道,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擦伤。
心疼之余,她对自己的生活更添了几分从容。
这件事之后,她开始放下事事紧缩的执着,和得失必争的心态,偶尔还能在经济范围之内全家来一次小旅行。
即使每天的生活依然忙碌,但因为有家人在背后做支柱,她的小日子过得美满又幸福。有句话说得好:
“那些看似一地鸡毛的日子里,藏着最踏实的幸福。”
不少人习惯用羡慕的目光丈量着他人的生活,却忘了低头看看掌心里握着的小美好。
那些看似完美的朋友圈背后,可能是强撑的笑脸;那些令人咋舌的成就光环下,或许是透支的健康与亲情。
生活从来不是比较级,当我们放下对他人生活的执念,停止用别人的标尺衡量自己,那些因攀比而生的怨怼便会消散。
没有过上大富大贵的日子又如何,事已至此,不如在平凡中经营好自己的生活。
真正的从容,始于接纳自己的节奏,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
来源:视觉中国
事已至此,婚姻内耗渐见平息
知乎上有个问题:“你眼中理想伴侣是什么样子?”
高赞回答道:“能主动承担家务,尊重对方的想法,遇事有商有量……”
评论区,却变成了大型吐槽现场:
"每次有问题就蹦,根本不会好好说话。"
"天天事儿事儿的,好不容易做的饭,吃一点就饱了。"
"东西每次都乱放,说了好几次都不听。"
……
这些扎心评论让人不禁感慨:婚前说着"山盟海誓"的甜蜜爱人,婚后怎么就成了过日子的搭子?
遇到不好的婚姻,有人心死如灰,选择在争吵中消磨;
有人受不了这种消耗,选择分居、离婚,为感情画上句点……
但仍有一些人,他们将婚姻调成了静音模式,关掉了无谓的争吵,放大了生活的美好。
就像电影《父母爱情》中,江德福一家。
江德福是一个生活习惯大大咧咧的海军军官,吃饭爱吧唧嘴,裤袜乱丢,说话直来直去不懂得浪漫;
安杰是一位资本家的小姐,爱干净,讲情调,偶尔还有些小脾气。
就是这样一个背景性格天差地别的组合,却书写着幸福的宝典。
一次,安杰抱怨丈夫不懂得浪漫,不会送花。
江德福直接扛回了一大盆蒜苗,当做花送给安杰,并说道:
“这玩意能看能吃,实在!”
还有一次,江德福觉得安杰矫情,非要在土炕上铺床单。
虽然他嘴上都是埋怨,行动却诚实得很。
出海回来后,就给安杰带了一块新花布换洗。
他体谅她精致讲究的背后,是对美好生活的坚持;
她也知道他粗枝大叶的背后,是对自己极致的包容和爱。
静下心来体会,其实中年夫妇的幸福,藏在生活的细枝末节里,藏在不斤斤计较的智慧里。
妻子“双十一”抢购,丈夫不再冷嘲热讽,而是帮忙算满减。
妻子做饭的时候总把厨房搞得像是战场,丈夫不再抱怨,而是柔声说“你辛苦了”,然后主动化身大厨。
丈夫臭袜子乱扔的时候,妻子不再念叨,而是帮他扔进洗衣筐。
妻子偶尔订了高价机票,之后又心疼钱包,丈夫说“幸好买了,不然老了就去不了了”……
这些小事没有惊天动地的浪漫,看似是妥协,实则是“我懂你”的默契。
人无完人,与其执着于对对方的改变,不如学会在差异中共处。
这才是中年婚姻,最坚实的底盘。
来源:视觉中国
写在最后
人到中年,最绝的心态莫过于“事已至此”。
就像奥勒留说的那句话:“接受既成事实,是克服所有不幸的第一步。”
做不了劈山开路的斧,就做善利万物的水——不争不抢,包罗万象。
这不是遇事不争的懦弱,相反,这是与生活和解的智慧。
愿你我都能在人生的中场,学会与生活言和,在“事已至此”之后,书写“不过如此”的洒脱。
作者:钰鹤。
更新时间:2025-09-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