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名丝路学院学生参加这场全球青年的思想聚会

人大重阳网转人大新闻网报道:人工智能重塑发展的边界,生命科学干预演化的自然进程,太空研究将视野推向更深远的空间。我们在经历技术高速迭代的同时,也在经历一场文明的深刻变迁。青年破题,以跨界思辨探索未来图景,以产学融合回应现实挑战。这场跨越学科的思想共振,为“未来人类”的构想描绘出愈加清晰的轮廓。11月16日,理解“ 未来人类 ”多维度研讨会暨首批“ 青年观察员 ”启航仪式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丝路学院来自巴西、巴基斯坦的两名学生通过半年考核遴选参会,与全球青年共同探讨这一时代命题。 (全文约3500字,预计阅读时间9分钟)

11月16日,理解“未来人类”多维度研讨会暨首批“青年观察员”启航仪式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以三大对话维度、十大前沿议题为框架,来自全球的百余位青年人才、学界专家与产业先锋齐聚人大,共同绘制“未来人类”的认知地图。

这里是不折不扣的青年主场,嘉宾平均年龄不足30岁,TR35青年科技创新人才、00后创业者与国际青年学者同席论道;

这里有关乎人类共同命运的全球议题,从对未来人类形态的大胆构想,到探索AI伦理边界的现实关切,尽显科技温度;

这里更有跨界创新的表达平台,“青年说+大家谈”让青年与学者深度对话、跨界思辨,在跨学科的土壤中孕育突破性的灵感与共识。

全球“青年观察员”集结

共赴未来之约

上午,理解“未来人类”多维度研讨会暨首批“青年观察员”启航仪式在悠扬的“未来序曲”中拉开帷幕。这首由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SX桥音工作室创新编排的《梁祝》,通过算法解析原作精髓,创新融合中西乐器,用跨越时空的现代演绎,为这场研讨会奏响了第一个音符。

作为国内首个聚焦“未来人类”发展前沿的跨学科研究平台,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自2025年6月成立以来,便以打造国际一流的未来人类研究高地为目标,深度融合两校优势资源,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探索未来人文、科技与社会发展的前沿议题。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在致辞中指出,理解“未来人类”,是一项紧迫的时代命题,其本质是一场为未来文明探寻规则、奠定秩序的伟大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和西湖大学成立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以来,始终强调“学生主导”、落实“全球共研”、支持“深度探索”。研究院“青年观察员”来自全球60余所高校、中学及企业,形成了跨文化、跨学段、跨领域的研究共同体,为“未来人类”探索事业汇聚了多元活力。

胸怀世界、畅想未来、造福人类发展,是当代年轻人的神圣使命。林尚立希望同学们用“想象力”突破认知边界,用“创造力”深化交叉融通,用“引领力”带动广大青年,在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中发挥示范性作用,奋力书写属于这个时代、属于“未来人类”的灿烂新篇。

仪式现场,《“未来已来,青年共创”:面向未来的青年倡议》的宣读掷地有声:“世界历史向何处去、人类文明向何处去,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设问,而是迫在眉睫的时代命题。”倡议书发出四项行动号召:以全球视野直面人类共同未来,以思想勇气推进反思与突破,以创造精神激发想象与创新,以实践行动共建开放未来。

三大维度解读“未来人类”

青年智慧引航思辨

本次研讨会主论坛聚焦“未来人类”核心概念,从“未来人类技术与产业转化”“未来人类形态与生命健康”“未来人类伦理与文明塑造”三大维度展开系统性讨论。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弹性算力调度研发中心主任、共绩科技创始人付智以《积极投身从零到一的原创实践,把蓝图画在白纸上》为题分享创业感悟;复旦大学集成电路与微纳电子创新学院青年研究员朱可人以《从芯片设计自动化看AI时代的创造与协作》为题分享研究心得;灵心巧手联合创始人兼设计总监郏筱佑以《从实验室到产线:灵巧手如何驱动具身智能与未来工业新范式》为题分享产业实践;西湖大学工学院博士研究生董弘禹以《未来人类探索——AI辅助构建多尺度虚拟医疗数字孪生体》为题分享研究愿景;中国人民大学丝路学院硕士研究生、“China Hands”中美关系口述史平台创始人Koen Smeets以《人类未来与科技伦理的交汇点》为题分享跨文化观察;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以《数智转型视域下的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为题解析数字化转型思路。

两位来自产业创新一线的践行者,为“未来人类”的讨论注入了坚实的实践温度。

江苏大毛牛新材料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经理张媛婷表示,所有关于未来的宏大想象,最终都要落到支撑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基之上。她认为材料创新是连接“技术可能性”与“人类美好生活”的隐形纽带,呼吁以敬畏之心看待基础创新,让未来的每一步前行都带上温度与善意。

智子引擎创始人兼CEO、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2025届博士毕业生高一钊则从AI实践者的角度,分享了大模型时代的创业经历。他认为,大模型缩小了认知差,将“未来人类”的竞争核心从“知道什么”转向“做到什么”。他呼吁青年重点培养将模糊需求翻译为精准指令的能力,以及在技术应用中坚守“价值校验”的能力。

不同学科思维在对话中相互碰撞,理论与实践在交流中彼此印证,一幅技术创新与人文责任共同驱动的未来蓝图正逐渐清晰。

在现场,首批“青年观察员”代表,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齐佳丽、中国人民大学丝路学院硕士研究生Pedro Caleffi、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中生金诗然分享了对于“未来人类”的思考。

青年们不再是被动的倾听者,而是站在舞台中央的思考者,用他们的视角为“未来人类”概念注入活力,让这场探讨既有学术深度,又有青春温度。

夯实多维发展支撑体系

让青年探索行稳致远

“青年所思,即时代所向;青年所行,即人类所趋。”研究院自创立之初便将青年置于创新生态的核心,坚信青年是未来的创造者,致力于打造一个充满活力的全球青年创新社区。

经过近五个月的扎实推进,研究院已构建起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战略人才梯队:约30名“青年研究员”凭借专项资金与跨学科导师的支持,勇闯学术“无人区”;80余名“青年观察员”积极搭建连通学术与公众认知的桥梁;近300名青年助理则通过承办国际会议、运营高水平期刊等实战历练,成长为支撑研究院高效运转的中坚力量。

在同步进行的三大平行分论坛上,百余位青年围绕“何为‘未来人类’”“‘未来人类’何为”“走向‘未来人类’”分组研讨、各抒己见,围绕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前沿领域提出见解,将主论坛的宏观思考转化为具体议题的深度对话。

为护航探索之路行稳致远,首届“青年观察员”大会正式发布《青年观察员管理章程》,从支持体系、培养路径、评价标准到激励机制,构建起全方位保障。“青年观察员”将围绕“未来人类十大议题”,通过宣讲、调研报告等形式传播前沿思想,并建立“月度自查—季度考核—学期总评”的动态评估体系,以多维考核激发团队活力。

人类的起源演化、生命健康与未来形态

数字心智与自我孪生

科学与艺术

存在性风险与未来安全

社会变革与数字治理

价值体系与哲学转型

全球合作与智能共治

多主体决策与复杂冲突

太空探索与星际文明

文明冲突与共生机制

“中国人民大学-西湖大学未来人类联合研究院”成立大会上,“未来人类十大议题”发布。

研讨虽告一段落,思想的火花却已照亮前路。这群心怀“国之大者”的青年,正将今日之思化为明日之行,他们的智慧与活力,也将成为描绘“未来人类”图景中一抹独特的笔触,在时代的画卷上书写属于青春的答卷。

2025-11-17

2025-11-16

2025-11-16

2025-11-15

2025-11-14

2025-11-14

欢迎

加入人大重阳社群

// 人大重阳

///

RDCY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4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9

标签:科技   丝路   学院学生   聚会   思想   青年   全球   未来   人类   中国人民大学   观察员   重阳   多维   研究院   为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