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近日,普京总统对2050年的俄罗斯进行了预测,主要涉及维系俄罗斯国运的能源领域,包括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在未来25年的产量。普京将其预测的结果分为5个等级,由低到高分别为压力情景、惯性情景、目标情景、技术潜力情景以及能源转型情景。在这5个等级中,以目标情景为分界线,分为“正负”两个方面,其中压力情景与惯性情景是负面,而技术潜力情景与能源转型情景为正面。
很显然,压力情景是“最为悲观”的预测,在这一情景中,俄罗斯与西方不仅没有实现和解,而且还遭到了更大力度的制裁。与此同时,全球各国,要么正在取得技术进步,逐步摆脱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要么全球经济增速下滑,对能源的需求下降。普京预测,在这一最悲观的情景下,俄油年产量约为2024年的1/3,出口量“趋近于零”,俄气产量与出口量则基本没有增长,俄煤产量减少70%,出口量“腰斩”。
至于在“惯性情景”中,西方虽然没有再追加对俄制裁,但现有针对俄方的制裁也并未解除,俄罗斯能源依然无法进入欧洲市场,在此情况下,俄气、俄油以及煤炭的产量“预计会上升”,但主要来自于“中国市场”。很显然,不论是“压力情景”还是“惯性情景”,都不是普京想要看到的,他希望俄罗斯至少能够达到“目标情景”,但要实现这一点,需要大量财政支持,并且实现能源开采技术的“完全自主化”。
而根据俄能源部门的数据,俄方90%的钻井设备和监控软件、50%的采矿设备和30%的勘探仪器“依赖进口”,要实现完全的技术自主,必须进行技术攻关的关键设备多达1500多件。很显然,对于目前的俄罗斯来说,实现“目标情景”的难度很大,一个最大的问题在于,现在的俄罗斯依然还在“战时状态”,而战争耗费了俄罗斯大量的金钱和精力,让普京无法将更多的资本投入到“技术开发”和“市场拓展”上去。
要知道,在俄乌冲突之前,欧洲市场消化了俄油出口的49%和俄气出口的75%,按去年的价格计算,相当于1200亿美元的能源收入,约为俄罗斯2024年GDP的5.9%,远超IMF预测的俄罗斯2025年1.4%的经济增速。而大家知道,俄罗斯财政严重依赖能源出口,后者构成了俄政府收入的30%,完全、长期失去欧洲市场,将严重影响俄罗斯经济的发展,一旦能源价格走低,俄经济甚至可能面临“硬着陆”。
有人可能对此不以为然,表示俄乌冲突三年,俄罗斯GDP“不降反增”,呈现出“越打越富”的态势,这又该作何解释?在俄乌冲突期间,按照克宫方面的数据,2023年俄罗斯GDP增长了3.5%,2024年增长了4.1%,形势似乎“一片大好”,但需要指出的是,俄GDP增长的直接原因,是军费开支和军工产业的超常规扩张,比如说,2023年俄军费开支就占到了政府总支出的1/3,2024年更是占到了财政预算的41%!
由于军费的大规模增长,加上货币发行量增加,才使得其GDP在短期内“不降反增”,但这种情况是不可持续的,因为军工扩张挤占了民用经济资源,以2024年为例,俄军工增长了7.6%,但其他行业萎缩了12%,半导体更是下降了2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俄罗斯2025年的GDP增速为1.4%,比2023年的3.5%、2024年的4.1%明显下降了,可知战争绝非“富国强兵”根本之法。
所以,普京想要摆脱“国运下行”的危险,关键在于:1、实现与西方的和解;2、让西方取消对俄罗斯的所有制裁;3、重新进入欧洲市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俄罗斯能源领域的“目标情景”,冲击技术潜力情景和能源转型情景。但要实现以上三点,对于普京来说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这不仅意味着要结束俄乌冲突,而且还得在相当程度上让美西方“感到满意”,这似乎是普京怎么也没法做到的。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俄罗斯的国运下行,对于咱们国家来说,未必是一件坏事,这可以让俄罗斯“充分依赖”中国,不管是技术,还是投资,还是能源出口,样样离不开东方大国的提携。就在中美关税战方兴未艾之际,据塔斯社4月12日的报道,俄副外长鲁登科表示,“中国需要多少石油,俄罗斯就准备向中国输送多少石油”,很显然,没有了欧洲市场,中国市场已经变得至关重要了。
#俄罗斯能源政策#
更新时间:2025-04-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