赊店的早晨,从一碗传承百年的胡辣汤开始

凌晨五点半,医院陪护的倦意渐渐消散。爱晨练的我顺着北京大道,沿着赵河缓步而行。晨曦尚未铺展,古镇仍浸润在深蓝色的晨霭里。唯有红旗东路山陕会馆周遭灯火粲然,街道两旁的银杏树在灯影中流转着金黄,宛若从岁月深处打捞起的信物。

李喜太胡辣汤馆静静守在会馆东南角。老板执掌这方寸店铺已五十载。“这些宅子都是清代的,一百多年了。”他一边舀汤一边絮语,“建国后收归国有,后来我们又从青海迁回故里。”汤勺在锅中轻扬,氤氲水汽将他额间的纹路晕染得格外温柔。

我点了一碗胡辣汤,配半斤油馍。汤底以羊骨慢熬,葱花在羊油里煸出焦香——这正是社旗胡辣汤的独到之处。红薯粉皮在浓汤中若隐若现,入口滑润绵长,每一勺都承载着土地的厚意。老板说,他始终遵循老父亲传下的古法,这味道已守护半生。见他儿子悄然来到灶前帮手,便知这缕香气必将绵延不绝。

忽见一位九旬老妪,乘着电动三轮停在店前。因腿脚不便,她便安坐车上。老板熟稔地递过青花瓷碗,顺手将木凳架作餐桌。老人俯身细品,每口都喝得郑重。“喝惯了,离不开了。”她眼角的笑纹里,藏着比老板经营更久远的时光。

恰遇中年夫妇骑着电动车翩然而至。两碗浓汤,半斤油饼,转眼风卷残云。男子起身欲行忽又折返,赧然笑道:“瞧我这记性,差点成了吃白食的。”“明日再付又何妨?”店主温声应答,“便是忘了也无妨。”三言两语间,赊店人骨子里的淳厚诚朴已流转生辉。

周围是赊店古镇的明清建筑群,飞檐翘角在渐亮的天光中勾勒出柔和的轮廓。胡辣汤的香气与古建筑的木香、古瓷器街石板路的湿气交融在一起,织就独特的古镇晨韵。虽是周六清晨,食客却络绎不绝,这份热闹数十年如一日,仿佛时光在此停驻。

离开前,我与老板在店前合影。镜头定格时,我忽然明白:这不只是一碗胡辣汤的传承。那位踏晨而来的老妪,这对匆匆用餐的夫妻,这些百年老屋,还有这个正在苏醒的古镇,都在这氤氲热气中找到了共同的记忆。

若你有一天来到赊店古镇,请记得去山陕会馆东南角,寻那家“李喜太胡辣汤”。那一口穿越百年的香气,会轻声告诉你什么是时光的味道。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里,总有些东西值得用半个世纪、整整一生去守护——就像这碗汤,就像这份对故土的眷恋,就像赊店人刻在骨子里的诚信与温情。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金子,本名张金立,男,汉族,1969年12月生,河南社旗人,郑州大学法学学士,澳门城市大学MBA硕士,一级建造师、经济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河南省应急救援专家、企业高管。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8

标签:美食   早晨   古镇   老板   会馆   社旗   香气   老妪   浓汤   氤氲   时光   作者简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