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根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荷兰政府通过荷兰法院强行接管中国闻世科技旗下子公司安世半导体,荷兰法院从9月30日起冻结安世半导体得所有权限,暂停中方CEO职务,要求企业重新任命一个拥有决定性投票权的外籍董事。荷兰方面还给出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该企业内部管理有缺陷,其生产的产品影响荷兰国家安全,影响欧盟安全。
话虽然这样说,但是实际上荷兰的此举,就是为了配合美方对中方定制的穿透性规则。
要知道,美国刚在9月29日敲定对华半导体穿透性规则,荷兰第二天就火速下手,这时间上的巧合未免太过刻意,说白了就是打着国家安全的幌子,配合美国围堵中国半导体产业,甚至想直接霸占中国企业的优质资产。
这可不是荷兰第一次做这种事了。作为全球唯一能生产EUV光刻机的巨头ASML的老家,荷兰早就把光刻机当成了地缘政治的筹码。
从去年正式限制EUV光刻机对华出口,到今年连不少DUV机型都加入禁售名单,荷兰一步步跟着美国的节奏收紧技术封锁。
ASML首席执行官傅恪礼虽然无奈表示"不希望卷入地缘政治冲突,但必须遵守法律",但公司财报却诚实得很——2025年二季度中国市场营收占比已经超过25%,还是过去五年增长最快的市场。
一边是美国和本国政府的禁令,一边是丢不起的中国大市场,ASML的纠结恰恰说明这种技术封锁根本不符合市场规律,完全是政治操弄的结果。
面对荷兰这种咄咄逼人的举动,中国这次没有再忍。手握稀土这张王牌,商务部在10月接连出台稀土出口新规,直接掐住了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命门"。
新规里明确规定,只要含有0.1%以上中国产的钐、镝等稀土成分,不管在境外加工成什么产品,出口前都得拿中国许可证;
要是用于14纳米以下芯片、256层以上存储芯片或者可能涉及军事用途,更是要逐案审批,甚至直接不给许可。
要知道,美国军方75%的武器关键部件都依赖中国稀土,ASML的光刻机制造也离不开这些稀有元素,这招一出,等于直接让荷兰的技术封锁失去了物质基础。
光有稀土牌还不够,中国紧接着又打出了安世半导体这张产业牌——禁止其从中国出口芯片。
这一手打得更是精准,因为安世半导体70%的生产力都在中国,它生产的汽车传感器、电源管理器占据了全球约15%的市场份额,是大众、宝马、雪佛兰这些欧洲知名车企的关键供应商。
中国这边管制令刚下,欧洲车企立马就慌了神,芯片库存纷纷报警,相关芯片价格应声上涨。
有业内消息称,部分车企已经开始紧急调配库存,甚至考虑暂停部分生产线,这就是荷兰配合美国围堵中国企业的直接后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荷兰政府的短视行为连西方媒体和智库都看不下去了。英国《金融时报》直言,这种强行接管中国企业的做法会加剧西方国家和中国的摩擦,破坏全球产业链的稳定。
欧洲智库雅克·德洛尔研究所的库尔蒂亚尔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荷兰政府的决策太过短视,最终会拖垮整个欧洲半导体产业。事实也确实如此,现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已经深度融合,中国既是重要的市场,也是关键的生产基地。
荷兰想通过政治手段割裂产业链,结果只能是让欧洲企业付出沉重代价。ASML的股价在中方反制措施出台后已经出现波动,要是真丢了中国市场,别说实现全年15%的营收增长目标,能不能稳住基本盘都成问题。
其实从整个半导体产业的格局来看,美欧日组团搞技术封锁的做法本身就漏洞百出。
美国从2018年开始搞关税打压,2022年起连番更新出口管制规则,2025年1月和5月更是加码限制,不光禁售设备,还不准"美国人"沾中国半导体项目,想把中国的路子全堵死;
欧盟嘴上骂着美国搞"单边主义",转头就在《芯片法案》里砸了430亿欧元补贴,一门心思扶本土制造商;
日本也跟着掺和,和欧盟搞了个"半导体供应链预警机制",实际就是建了个更快的出口限制网。
可他们忘了,中国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既有稀土这种不可替代的资源优势,更有自主研发的决心和能力。
2025年中,中国科研团队就宣布突破了EUV光刻机关键技术,搞出了自主设计的新型设备,这可不是偶然,而是长期布局、沉下心攻克核心技术的结果。
这次事件也给中国企业敲响了警钟,闻泰科技的战略转型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今年上半年,闻泰科技完成了产品集成业务重大资产出售,正式把战略重心转向半导体领域,管理层也换成了安世半导体的核心团队。
调整之后效果立竿见影,半导体业务营收同比增长超30%,净利润预计达3.9亿元至5.85亿元。
这充分说明,只有把关键资产和技术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站稳脚跟。要是像之前那样把核心产能放在境外,遇上荷兰这种不讲理的政府,很容易被人卡脖子、抢资产。
现在再看这场博弈,中国的反制措施之所以能立竿见影,关键就在于抓住了全球产业链的痛点和欧洲的软肋。
荷兰以为跟着美国围堵中国就能占到便宜,却没想到自己先掉进了坑里。ASML离不开中国市场,欧洲车企离不开中国生产的芯片,全球产业链更离不开中国的稀土和技术支撑。
中国用稀土新规守住了资源优势,用技术突破打破了"唯独中国不可以"的偏见,这才是应对封锁最硬气的方式。
说到底,荷兰政府的做法不仅损害了中国企业的利益,更破坏了全球产业链的信任基础。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搞技术封锁、企业国有化那一套早已不合时宜。
中国的反制不仅是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更是在警告欧盟:跟着美国搞对抗没有好下场,合作共赢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要是欧盟还不清醒,继续纵容这种短视行为,最终只会让整个欧洲产业付出更沉重的代价。
而中国,早已做好了应对各种挑战的准备,既有稀土和市场的硬筹码,更有自主创新的硬实力,谁想卡中国的脖子,最终只会被反噬。
参考资料:
环球时报社评:荷兰不要低估中方维护正当权益的决心与能力——京报网
更新时间:2025-10-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