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青山,出身贫苦的农家人,17岁入党,18岁参加革命,抗日战争时期创建多支小队抗日武装,主张开辟了文安洼抗日根据地,屡次粉碎日伪的清剿计划,成为日伪政权的眼中钉、肉中刺。
为了尽快除掉刘青山,日伪悬赏1500块大洋,买刘青山的项上人头。可即便出了这么大一笔钱,日伪还是拿刘青山没办法,刘青山就这样在日伪眼皮子底下活到了抗战胜利后。小日子都被打得回老家了,他依然过得滋润,前途无量。
可惜,这么一个于国于民有功的革命功臣,最后却被毛主席亲自下令枪毙。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就算刘青山做错了事,也罪不至死呀,念在他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份儿上,将功抵过,网开一面不行吗?这还真不行。刘青山被枪毙四十年后,就连他的亲弟弟都说,毛主席当初杀他是对的,他死得不冤。
那么,刘青山到底犯了什么事儿,一身功勋都救不了他?
1914年,刘青山出生在河北的一个贫苦家庭。因家里穷,他从小就跟着兄弟姐妹起早贪黑地劳作,却从来没尝过吃饱的滋味儿。饿极了的时候,他恨不得连地里的土都嚼两口。1931年,17岁的刘青山在地里干农活,恰好遇到工农红军的队伍。怀着吃饱饭的朴素愿望,他扔下手里的镰刀追了上去,从此成为一名红军和一名党员。
接下来的日子,刘青山就跟着红军队伍东跑西跑。他别的优点没有,就是天生带了一些令人信服的领导力,特别适合做群众工作。组织上看出了他的优点,把他送到抗大学习,学成后直接安排到河北大城县当组织部部长,主要负责培养抗日力量、壮大抗日队伍。
刘青山对此信手拈来。他不仅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干部,还创建了县大队和八个区小队抗日武装,使大城县的抗日队伍不断扩大。之后,他又开辟了文安洼抗日根据地,借着层层芦苇的遮挡,痛打倭寇和汉奸,让日军吃尽苦头。
恼羞成怒的日伪政权贴出了1500块大洋的天价悬赏令,买刘青山的命。只不过,悬赏令贴了几年,一直到抗战胜利,日本无条件投降,都没人拿到这份“赏金”。命大的刘青山,不仅躲过了日军的通缉和追剿,还安稳地活到了建国后。
有抗战时期的功勋傍身,刘青山官途坦荡,新中国刚成立时就被任命为中共天津地委书记。两年后,任河北石家庄市委第一副书记。此时的他还不到四十岁,前途无量。然而,王炸在手的刘青山却走错了路。
对待工作,他不再像之前那么认真负责,全力以赴。他忘记了入党时的誓言,也忘记了来时的路。他跟着共产党过了几十年苦日子,走过荆棘丛生的绝路,趟过枪林弹雨的血海,受过无数考验,却迷失在了新中国的和平里。
这种心理上的变化,从刘青山当天津地委书记时就初现端倪。据公开资料显示,刘青山在天津待了两年多,去机关上班的次数却是屈指可数。他经常以“养病”为由逃避上班,住在天津的一栋二层小洋楼内,像是养尊处优的地主家老爷。因此,当地人都给小洋楼取了个资本气息浓厚的名字:刘公馆。
平时,刘青山就窝在刘公馆里吃喝玩乐,偶尔需要上班,他就开着两辆美国高级轿车招摇过市。这两辆车是用公款买的,花了3亿多元(旧币,1元人民币相当于1万元旧币)。在啥都缺的新中国,花一笔巨款满足私欲,什么成分不用说了吧?偏偏,刘青山还觉得自己没有错,逢人就嚷嚷:“天下是老子打下来的,享受一点还不应当吗?”“革命胜利啦,老子该享受享受啦!”
仗着自己曾经为国家做出贡献,刘青山越来越肆无忌惮。1950年,为了恢复国民经济,解决国家财政困难,中共中央号召各党政机关开展生产运动。这本是一项功在当代的利民措施,但刘青山却借此机会勾结奸商,牟取暴利。
据《东北日报》披露,刘青山曾和女商人暗通款曲,将商品高价卖给机关单位,从中抽取利润提成,赚到的钱多达十几个亿(旧币)。
1950年夏天,天津遭受洪灾,河北下发以工代赈的1800万斤粮食,全都被刘青山加价卖出。不仅如此,他还联合曾经的战友张子善,打着经营机关生产的旗号,巧立各种名目,骗取国家财产170余亿元。在那个满目疮痍、财政紧张的年代,这170多个亿,全都是老百姓一分一分攒下来的血汗钱。
拿着这笔钱,刘青山毫不心虚,且彻底膨胀。他自封“刘青山思想”,在党内排除异己,结党营私,当起了河北党政机关的“土皇帝”。可惜,刘青山这种唯我独尊的皇帝日子还没过过瘾,“三反”运动的风就刮掉了他头上的乌纱帽。
1951年11月,由省委组织部部长和省纪检委副书记亲自带队的调查组正式调查刘青山,掌握了他所有犯罪证据。12月,刘青山被逮捕,开除党籍。随即,一份由华北局紧急发出的请示报告到达北京,送上了毛主席的办公桌。
毛主席看完后勃然大怒。当周总理征求他的意见时,伟人脸色沉沉地说了两个字:“死刑!”毛主席话音刚落,《人民日报》就公布了刘青山即将被处以极刑的消息,一同被送上断头台的,还有长期和刘青山狼狈为奸的张子善。
时任天津市委主要负责人的老革命,也是刘青山和张子善的老领导,听到消息后找到薄一波,说刘青山和张子善虽然罪孽深重理应重判,但念在他们为革命出生入死,有过功劳的份儿上,可不可以和毛主席说说,不要枪毙他们,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薄一波将老革命的意见传达给毛主席,毛主席说:“正因为他们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要下决心处决他们。”毛主席拍了两下桌子,掷地有声:“只有处决他们,才可能挽救二十个、两百个、两千个、两万个犯有各种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
说完,毛主席颇为郁闷地一挥手,对身边的工作人员下达了命令:“凡是为刘青山、张子善讲情的人,我一律不见!”就这样,刘青山的死刑,成了定局。
1952年2月10日,数百万干部群众通过广播参加了刘青山和张子善的审判大会,以示警醒。下午一点半,刘青山和张子善被押赴刑场,执行枪决。念在这两人于革命有功,中央给出了四项优待:子弹不打脑袋,打后心;两人的棺木由公费购置,不用家属出钱;两人的亲属不按反革命家属对待;由国家抚养他们的子女长大成人。
“砰砰!”随着两声枪响,新中国“反腐第一刀”正式砍下,提高了共产党的威望,也彰显了有贪必斗的决心。高官又怎样?革命功臣又怎样?触犯红线依然会付出代价。这起案子,哪怕过去几十年都震慑人心。就连刘青山的弟弟刘恒山,在过了四十多年后,依然赞同中央的处理方式,不觉得哥哥死得冤。“毛主席杀他是对的,我们没有怨言。”
可见,即便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在正义面前也得让步。国家不能容忍贪官,老百姓更不能容忍。如今,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但只要上下一心,反腐倡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那么终有一天,我们会打赢这场攻坚战。
更新时间:2025-10-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