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全球金融市场波动,中美关系再次成为聚光灯下的焦点。就在这个敏感时刻,香港特区政府在24小时内接连召见英国和澳大利亚驻港总领事,并向海外发出通缉令,引发国际舆论热议。
与此同时,特朗普的涉港言论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一时间,南海、全球贸易、外交安全等多重变量交织,一场新的博弈悄然升级。
根据中国社科院8月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过去三个月,因涉港相关事件引发的全球金融资本流动同比增长约11.2%。国际评级机构惠誉也在8月初发布警示,全球主要资本市场对中国香港稳定性的预期出现波动,保险和金融资产流向东南亚等地的趋势明显加剧。
香港特区政府在8月20日至21日的24小时内,严正召见英国和澳大利亚驻港总领事,这一举动被路透社、法新社等权威媒体第一时间报道。外交部发言人明确表示,这次召见是针对两国公然为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的通缉犯提供庇护的行为,强调此举严重践踏法治原则,损害香港与两地正常关系。
8月20日11时,香港警方通过新闻发布会通报,两名因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的香港籍人士在上月下旬逃往英国和澳大利亚,已被正式列入通缉名单。媒体追踪显示,这两人自离港后迅速获得英澳庇护资格,英国政府在8月19日发布声明,称“高度关注人权和法治”,澳大利亚方面则以“保护民主价值”为由予以配合。
面对外部压力,香港特区政府24小时内采取高强度外交行动,召见两国总领事,传递出“零容忍”态度。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8月21日例行记者会上强调,任何国家都不能为危害中国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提供庇护,这种做法无异于干涉中国内政,将对双边关系造成严重后果。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将被香港依法通缉的黎智英称为“勇敢之人”,并呼吁“国际社会站出来救援”。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紧随其后,要求中国“保障人权、释放政治犯”。这一系列言论被《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多家海外媒体大幅报道,引发全球舆论场的二次发酵。
专家分析指出,当前中美贸易谈判正处于90天关税停战期的关键阶段,特朗普的涉港表态显然意在制造新的谈判筹码。根据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8月最新数据,2025年以来,中美经贸磋商已进行三轮,虽然双方均释放出缓和信号,但在核心利益问题上分歧依旧。
特朗普团队近日还公开要求中国大幅增加美国产大豆进口,以缓解美中西部农产品价格下跌带来的国内压力。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7月至今,美国大豆对华出口同比回落5.7个百分点,令美中两国农产品贸易再度陷入拉锯。
在涉港人权话题上,西方媒体密集发声。部分英美主流媒体称,黎智英在香港狱中“无法获得应有的医疗救治”“遭遇单独关押”,质疑香港司法体系。对此,香港惩教署8月20日发布权威声明,表示黎智英在狱中获得了所有依法应有的医疗和生活保障,单独关押是根据其本人书面申请,严格依照监管流程执行。
香港特区政府发言人指出,个别国家和媒体罔顾事实,刻意歪曲香港司法和人权状况,实为干涉中国内政,损害香港法治形象。
中美博弈之际,欧盟也加紧对中国施压。8月18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以“支援俄罗斯”为由,对两家中国金融机构实施制裁。中国外交部21日宣布,将对涉事欧盟机构采取对等反制措施。
与此同时,法国、德国等欧洲多国多次在南海问题上站队美国,派遣战舰参与联合军演。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在台湾议题上也动作不断,部分议员窜访台湾,遭到中国外交部和国台办的强烈批评和谴责。
8月,中美贸易谈判进入胶着。美国白宫在8月20日发布声明,称“将暂缓对中国加征因进口俄罗斯石油涉及的相关关税”,但同时强调“保留所有选项”。官方数据显示,2024-2025财年中美双边贸易总额同比下滑3.2%,其中高科技产品和制造业订单波动明显。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中美贸易磋商必须基于平等和相互尊重原则,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施压和“舆论战”。中国海关总署8月最新公布的数据则显示,7月中国对美出口环比增长2.1%,但进口美国产大豆、汽车等农工产品出现不同程度回落。
香港问题再被推向国际舆论中心。专家指出,涉港问题一直是欧美国家遏制中国的重要工具。根据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8月的分析报告,自2019年以来,西方国家利用涉港事务对中国进行干预、炒作,已成为国际博弈的常态。
英国和澳大利亚此次直接为被香港通缉的人员提供庇护,实为讨好美国,试图在当前复杂大国关系中争取更多自身利益。中国社科院国际法研究中心发布观点称,这种“打中国牌”早已失效,现实只会让相关国家陷入更多外交被动。
中国在应对外部干预上持续发力。8月21日,外交部宣布,针对美欧澳部分国家涉港、涉台、涉疆等问题的干预行为,将持续采取对等反制,包括限制相关个人和机构入境、冻结涉事企业资产等措施。
中国国家安全部门也加强对跨境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发出多份国际通缉令,彰显法治权威。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强调,主权和安全问题没有任何讨价还价余地,任何外部势力的干预都将遭到坚决回击。
权威专家认为,欧美国家炒作涉港议题,核心是对中国快速崛起心存戒备。2025年7月,全球经济论坛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GDP总量继续保持全球第二,外汇储备和制造业指数再创新高。分析认为,西方国家试图借助人权、香港、台湾等议题对中国施压,但中国经济基本盘稳健,内需市场潜力巨大,外部干扰效果有限。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最新研判指出,当前欧美国家对华“组合拳”短期内可能带来舆论压力,但中长期很难撼动中国在全球供应链和新兴产业中的地位。
参考资料:澳英分别对两名香港通缉犯提供庇护,特区政府召见总领事
2025-08-19 10:47·直新闻
更新时间:2025-08-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