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到底都互相卖啥?中国取消1.2万吨猪肉订单,事儿很大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前言·】——》

中国突然取消1.2万吨美国猪肉订单,击中了美农命门,也撕开中美贸易裂痕。

关税、供应链、农业危机交织,中国为何出手?美国,扛得住吗?

互补与冲突交织

中美贸易,早已不是单纯的买卖关系,而是夹杂着益、竞争与博弈的复杂对峙。

十年前,中国出口美国的大多是玩具、服装、小家电。

今天,机电产品已经占到41.6%,成为绝对主力。

智能手机年出口9309万部,占美国市场26.5%,笔记本电脑、工业设备紧随其后。

中国企业,不再只是“世界工厂”,而是开始在高端制造领域,与美企正面交锋。

劳动密集型产品,仍有23.9%的比重,但危机四伏。

东南亚的崛起正在挤压中国——2022年,墨西哥首次超越中国,成为美国机电产品最大进口来源国,敲响警钟。

与此同时,新兴力量崛起,电动汽车、锂电池,正成为出口新引擎。

中国掌控全球25%的锂电池出口份额,技术壁垒不断推高,美国对新能源车加征关税,试图封堵中国企业的突破口。

中国的出海之路,正越来越锋利,也越来越艰难。

相比之下,美国对华出口结构,显得单薄而脆弱。

农产品,占据了16.33%的比重,成为美国出口中国的生命线。

其中,大豆独占60%,猪肉占18%,每一粒大豆,每一块猪肉,背后都是美国农民的生计。

一纸关税调整,让这些商品瞬间失去竞争力。

能源与原材料占14.12%,液化丙烷、原油流向中国市场,支撑了美国能源出口的一半希望,乙烷进口,中国对美国依赖高达46%。

但中国,早已未雨绸缪,增加中东、俄罗斯采购,启动能源多元化布局,削弱了美国的供应垄断。

高端科技产品,占比23.17%。半导体设备、医疗仪器仍旧供不应求,但出口管制正加速,中国半导体国产化——自主率已在2024年突破30%。

中美的商品互补关系,正被技术封锁、供应链重塑、战略转移,一点点撕裂。

中国取消1.2万吨美国猪肉订单

一次订单取消,为什么引发轩然大波?因为背后,是深层利益的正面冲突。

在中国对美猪肉加征172%关税后,美国猪肉价格飞涨,从每公斤15元跳到50元,溢价43%,远高于国产猪肉。

市场用脚投票,美国猪肉出口暴跌72%,单周仅5800吨,大豆采购量也从,7.28万吨断崖式下滑到1800吨。

美国农民,发现自己种出的粮食,没人要了。

这是价格问题,更是供需平衡的崩塌。

美国农业,突然发现自己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像是站在沙滩上的城堡,一击即碎。

面对高价美猪,中国没有被动承受,而是果断出手。

先是强化内生力量,中国生猪产能恢复到,非洲猪瘟前水平,年产5700万吨,自给率超过90%。

国产高端猪肉品牌如苏太黑猪,电商销售额同比暴涨180%,替代进口迅猛。

还要加快进口多元化,巴西猪肉对华出口同比激增120%,西班牙猪肉因关税优惠(仅9%)而大举进入中国超市。

俄罗斯猪肉,也正悄然抢占市场份额。

2025年一季度,巴西对华大豆出口量,相当于美国整整一个月的供应量。

美国不再是唯一,甚至不再是必须。

中国订单取消之后,美国农业陷入连锁反应。

芝加哥猪肉期货价格下跌0.2%,虽微弱,但释放出深刻信号。

中小农场亏损扩大,每英亩大豆亏损25美元,破产风险飙升,农业部发布警告:若关税战持续,农村失业率,将在7月前冲破历史纪录。

民调显示,80%美国民众担心经济衰退,60%指责政府贸易政策“做得太过”。

一场看似针对猪肉的小动作,撼动的是美国农业的根基。

贸易博弈的战略启示

危机中,谁能主动调整,谁才能笑到最后。

这一轮博弈,中国不再只是简单反击,而是主动重构贸易生态。

关税反制只是战术,真正的杀招,是供应链独立、市场多元化。

通过储备肉投放,稳定国内价格,通过电动车、光伏、储能等新兴产业出口,弥补传统产品下滑。

2024年,中国对美出口占比下降到12.3%,东南亚、中东、新兴市场接力上位。

对东盟出口同比增长15%,对中东增长18%,中欧班列发运量刷新纪录。

同时,中国还在内部加速科技自主化进程。

半导体、自主可控软件、工业母机等核心领域,投入创历史新高,仅2024年一季度,研发支出同比增长12.7%。

这是为了应对美国封锁,更是为了彻底摆脱“卡脖子”的隐患。

面对外部压力,中国没有退缩,而是用产业升级和市场重构,打出一套稳准狠的组合拳。

危机之下,中国,正在蜕变成更具韧性的经济体。

美国试图用关税战打压对手,却忽视了自身的脆弱。

关税推高了通胀——消费者为每一块猪肉、每一升汽油买单。

90%以上关税成本,最终转嫁给了美国普通家庭。

截至2025年3月,美国通胀率仍高企在4.2%,远高于美联储的2%目标,核心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削弱了消费信心。

农业依赖单一市场的风险被彻底暴露——没有中国市场,农产品找不到快速替代出口地,价格暴跌成为必然。

更严重的是,美国制造业复苏计划也受到打击。

原材料价格上涨,供应链不稳定,让“回流美国”的制造业项目,成本飙升,许多企业被迫延缓投资。

而巴西、阿根廷、东南亚国家,正在趁势迅速填补空白,让美国传统优势领域逐渐被侵蚀。

一边是内部经济压力加剧,一边是外部竞争者崛起,美国开始,在自己的策略陷阱里,越陷越深。

民意的反弹,经济的下滑,正在让美国为自己的单边主义,付出沉重代价。

未来展望:从对抗到再平衡

中美博弈,短期内难有终局,但趋势已现。

中国,继续降低对美依赖,加速国产替代与新兴市场布局。

美国,短期内很难找到,完全替代中国的出口市场,农业、能源行业面临寒冬。

全球供应链,正在向近岸化、多元化重构。

中巴签署40艘大豆货轮采购协议,就是精准布局产供销一体化的新范本。

中方多次强调:“贸易战没有赢家。”

若美国能摆脱脱钩思维,回归多边主义,中美在新能源、半导体、医疗科技等领域,仍有巨大的合作潜力。

前提是,必须放下盲目的单边主,义和意识形态偏见

中国取消美国猪肉订单,是中美经济博弈深化的一个缩影。

表面是价格与关税之争,背后却是供应链自主权,与国家战略的较量。

未来,竞争仍将持续,但唯有在竞争中寻找合作,在对抗中把握理性,才可能让中美关系走向真正的再平衡。

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谁能真正掌控自己的命运,还远未到揭晓答案的时刻。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30

标签:中美   猪肉   中国   中东   巴西   美国   关税   大豆   事儿   订单   很大   农业   财经   贸易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