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融合 深化赋能 | 这座基地将注入未来建筑的创新基因

今天(4月11日)下午,上海建工集团召开季度重点工作推进会(科技创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杭迎伟主持会议并讲话,党委副书记、总裁叶卫东对重点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会上,上海市住建委建筑工程智能建造与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实训基地、上海城市更新工匠学院实训基地、上海建工建筑机器人成果孵化基地正式启动,将于军工路1433号落成。


围绕科技创新主题,杭迎伟提出了几点要求——


积极适应变化,把握创新主动


科技创新是顺应形势之变、市场之变。上海建工作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和行业发展的国家队,在推动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中肩负着不可推卸的使命和责任。一方面让更多成果赋能支撑重大项目建设,另一方面也要面向未来、超前储备,打造更多科技创新核爆点杀手锏。


科技创新是立足生存之需、发展之需。唯有科技创新,才能锻造长板、培育新板,确立差异化竞争优势。例如,二建集团研发的淋水机器人,在集团范围内不断推广应用;基础集团研发的智能海缆后冲埋机器人,成功应用于多个海缆敷设项目。科技创新就是上海建工的守成之需、进取之策。


科技创新是价值之源、未来之源。科技研发需要具有前瞻性,科技创新投入属于战略性投入。例如,四建集团十几年前开始布局数字化转型,在赋能主业发展、拓展新兴业务中彰显了巨大价值。去年,集团工程研究总院升级为中央研究院,进一步凸显“科技创新策源地”功能。我们要坚持长期主义,让科技创新成为集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坚持应用导向,锚定创新方向


以城市所需为导向,锻造建工所能。要坚持需求导向,深入研究城市发展规律,牢牢把握城市转型重要机遇,围绕城市更新、智慧运维等领域找准短板痛点,提供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解决方案。


以揭榜挂帅牵引,推动科技攻关。揭榜挂帅是攻关与成果应用脱节问题的科研组织新模式,把需要的核心技术项目张出榜来,实现从“要我创新”到“我要创新”。揭榜挂帅可以归纳为三句话:拆门槛、上平台、建机制。


以场景应用目标,推动成果转化。上海在科技创新应用场景上有着独特优势。要充分发挥应用场景优势,立足建筑全生命周期,贯通技术逻辑和管理逻辑,聚焦“危、繁、脏、重”等场景,不断推动机器人迭代升级、扩大机器人应用矩阵。


深化体制机制,激发创新活力


以实训基地为载体,打造人才成长摇篮。今天我们揭牌了三个科技创新基地,它们既是技术孵化器,也是人才练兵场,要以这些基地为依托,加快培育一批适应未来建筑业需求的高素质专业化技术人才队伍。


以利益共享为生态,探索创新激励机制。要不断研究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利益分享机制,还要推动与高校、科研机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深度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让创新成果从“书架”真正走向“货架”。


以企业文化为保障,营造惜才爱才氛围。要进一步营造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文化、倡导鼓励创新的探索精神,形成“人人渴望创新、人人皆可创新”的生动局面,共同推动形成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的浓厚氛围。


叶卫东总结了集团一季度生产经营情况,并围绕二季度重点推进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


一是全力以赴抓好拼市场工作。上海市场要有拼劲,国内市场要有冲劲,新兴业务要有闯劲。


二是全力以赴抓好强管理工作。要精心打造优质产品,充分发挥上海建工全产业链优势,持续提升总承包总集成核心能力。要不断加强经济管理,走规模效益型道路,进一步提升经济运行质量。


三是全力以赴抓好防风险工作。要主动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尤其是筑牢安全生产防线,杜绝侥幸心理,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高度警觉。

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杭迎伟,党委副书记、总裁叶卫东,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殷红霞,总工程师陈晓明,二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新共同点亮上海市住建委建筑工程智能建造与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实训基地、上海城市更新工匠学院实训基地、上海建工建筑机器人成果孵化基地建设的启动按钮。



保留历史肌理,重塑空间功能,注入创新基因。

始建于上世纪 80年代的军工路1433号基地曾是上海建工二建集团的原机修厂车间,如今这座老建筑正式迈着城市更新的步伐,向新而行。


基地启动建设不仅是上海建工大力发展新兴业务、加速转型发展、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建成后这里也将成为上海建工首个集科技成果生态孵化、建筑机器人场景化应用、零碳技术示范、传统技艺创新传承、产教融合培训于一体的建筑工业4.0综合示范平台,集中展示集团在建筑机器人、城市更新等领域取得的科技成果。

智能降水系统

国内首款可模拟极端天气的淋水机器人

通过智能建造机器人集群的动态演示与实操验证,加速技术成果转化,助推行业"人机共生"进程。

构建零碳建筑技术的全景课堂:整合光伏建筑一体化、智能能源管理等前沿技术,为建筑业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搭建传统与未来对话的桥梁:运用数字孪生、虚拟现实等技术活化传统技艺展示,让匠心智慧与智能建造交相辉映。

随着上海市住建委建筑工程智能建造与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实训基地、上海城市更新工匠学院实训基地、上海建工建筑机器人成果孵化基地在基地落成,这里还将成为建筑业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反应堆”。


视频加载中...



转自二建集团公众号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8

标签:基地   建筑   上海   机器人   基因   场景   成果   未来   智能   集团   城市   技术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