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京东因选择脱口秀演员杨笠作为双11代言人,引发男性用户大规模抵制,股价一周暴跌8.78%,品牌信任度遭遇重创;半年后的2025年4月,京东却在外卖领域凭借“骑手权益升级”“刘强东送餐”等动作,收获舆论赞誉。同一企业,为何在半年间出现公关策略的“地狱与天堂”?这背后折射出企业应对社会情绪、核心用户画像、价值观一致性管理的深层规律。
用户画像误判:京东3C品类男性用户占比超60%,而杨笠因“普信男”言论深陷性别对立争议,合作直接触怒核心消费群体。
应对失序:从沉默观望到仓促撤换代言,既激怒女性用户“背刺感”,又未能平息男性抵制,暴露风险评估机制缺失。
流量焦虑的代价:试图用争议人物破圈,却摧毁品牌调性一致性,双11期间京东金融挤兑、PLUS会员退订潮爆发。
议题锚定劳动者尊严:直击外卖行业“二选一”“无社保”积弊,将商业竞争升维至反垄断与共同富裕政策共振。
创始人IP的战略性运用:刘强东穿骑手工服送餐、与配送员吃火锅,延续“草根兄弟”人设,强化品牌价值观一致性。
危机转化能力:4月22日系统崩溃后,以“超时20分钟免单”将技术故障转化为用户福利,反哺品牌信任。
杨笠事件踩中性别对立暗礁,违背“共同富裕”背景下舆论对阶层矛盾的敏感;而外卖战役借势劳动者权益保护浪潮,与政策导向形成合力.
2.核心用户敬畏:基本盘>破圈幻想
京东3C业务依赖的“直男”群体与杨笠受众存在根本冲突,而外卖战役聚焦蓝领劳动者,与京东物流基因高度契合。数据对比:
杨笠事件导致男性用户退订率激增40%
外卖骑手政策使京东日骑手入职量突破2万
杨笠合作暴露战略短视:试图用争议话题刺激GMV,却忽视品牌“正品保障”“用户至上”的长期认知
外卖战役展现系统思维:五险一金政策倒逼行业标准,配合免单补偿塑造“责任企业”形象,为即时零售生态铺路
性别、地域、宗教议题需极度谨慎,尤其避免在核心用户画像冲突领域冒险(如京东3C用户与杨笠受众的对立)。
刘强东送外卖的成功,建立在“兄弟文化”的长期人设积累;若换作其他缺乏群众基础的企业家模仿,易被质疑作秀
杨笠事件:72小时才回应,错过最佳时机;
外卖系统崩溃:2小时内发布补偿政策,6小时修复故障并公布技术改进方案,将危机转化为品牌资产
京东的半年起伏印证:企业公关绝非短期事件应对,而是价值观的长期蓄水与释放。
在这个情绪主导传播的时代,企业需谨记:所有公关动作,都是品牌价值观的显影液。
更新时间:2025-04-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