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当于16个三峡大坝,外媒早已发现,中国悄悄在沙漠里干了件大事

你敢相信吗?曾经连鸟都不愿落脚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现在竟铺着一望无际的深蓝色“毯子”。

这不是有人运来了海水,而是一块又一块太阳能板。

更令人意外的是,它相当于16个三峡大坝。

这工程到底有多大?

三峡大坝够牛了吧?

装机22.5吉瓦,一年发的电够好些省份用大半年。

但中国在沙漠里搞的光伏项目,那体量更是惊人。

截至2024年底,光建好的“沙戈荒”基地就超91吉瓦,加上其他在建项目,总规模约120吉瓦,相当于5个三峡。

规划到2030年,总规模预计超370 吉瓦,差不多是16个三峡大坝加起来的量。

内蒙古库布其沙漠里,正修一条“光伏长城”。

不是砖石垒的,是用太阳能板拼的,长400公里宽5公里,铺在黄河南岸的沙丘上。

站在高处看,蓝色的板子跟着沙丘起伏,活像一条会发电的巨龙。

当地人说,以前走在这里,沙子能没过膝盖。

现在踩着光伏板之间的小路,鞋上都沾不上多少土。

新疆若羌那个项目更夸张。

76平方公里的沙漠上,密密麻麻插着600多万块光伏板,2024年12月成功并网,2025年5月全面转商。

400万千瓦的装机,一年能发约70亿千瓦时电。

够200万户人家用一整年。

省下来的煤能装满20多万节火车皮,减排的二氧化碳相当于种了3亿棵树。

这哪是电站?分明是沙漠里长出来的“绿色发电机”。

在沙漠里建这么大的工程,没点硬技术根本扛不住。

黑科技扎堆,沙漠电站居然能 “自己干活”

若羌那个项目,用了一种叫“异质结”的光伏板,听着玄乎,实际就是比普通板子多吸收点光。

别瞅就多0.2%的效率,这么大的规模,一年愣是多发出约1.38亿千瓦时电,够 7万户人家用一年,相当于给每个家庭多送了半年的免费电。

最神的是“无人化”管理。

4座汇集站像“大脑”,连着无人机、扫地机器人、巡视机器人。

机器人白天扫板子上的沙尘,晚上充电。

无人机飞一圈,哪里发电不正常立马报信。

以前维护这么大的电站,得几百号人顶着太阳跑。

现在几个人在中控室盯着屏幕就行,连喝水的功夫都省了。

施工的时候更绝,近万人在沙漠里同时干活,夏天地表温度能到60℃,脚踩在沙子上都烫的。

工程师们把工序拆成小块,像搭积木一样流水作业,硬是比原计划提前28天完工。

当地人说,以前这地方除了骆驼没别的活物,那阵子机器轰鸣得像开了场沙漠演唱会。

光伏板往沙漠一铺,最开心的是周边老百姓。

牧民变 “白领”,沙漠里种出 “摇钱树”

磴口县的光伏项目采用“板上发电、板下固沙、板间种植”模式,带动3000余名农牧民在家门口务工,人均增收约1.8万元。

光伏板间隙种植的梭梭、肉苁蓉等作物,不仅固沙,还能带来经济收益,每亩肉苁蓉产值可达3000多元。

不只是种地,库布其项目刚开工时,周边牧民都来打工,平整土地、安装支架、接线头。

学会技术的,现在成了电站运维员,穿工装、拿工资,每月也不少挣。

以前骑着骆驼赶羊群,现在操作无人机巡板子,有人开玩笑说:“这哪是治沙,是给咱牧民换了个活法。”

若羌项目施工时,近万名工人里一大半是当地村民。

工程队还修了60多公里的路,把光伏基地和县城连起来。

以前买袋盐都得走半天,现在货车能直接开到村口,卖水果的小贩都乐意往这边跑。

有村民开起了饭馆,专做工人的生意,据说旺季一天能赚两千多。

发电的板子居然还能治沙?

沙子不 “疯跑” 了,沙漠竟长出了草

光伏板一排一排立着,风刮过来,被板子挡一下就弱了大半。

太阳晒不透板子,底下的沙子就不容易干,土壤里的水分能多留住30%到60%。

腾格里沙漠有个园区,以前植被覆盖率不到10%,铺了光伏板才几年,板间隙长出了苜蓿、沙打旺,连野兔都跑回来了,覆盖率飙到40%以上。

库布其更加明显。

监测数据说,自从铺了光伏板,当地风速平均降了1.5米每秒,以前刮沙尘暴能把窗户玻璃打裂,现在顶多飘点浮尘。

年降雨量由不足70毫米增长到300多毫米,植被覆盖率从不足5%跃升至53%。

去年夏天居然下了场暴雨,光伏板之间的低洼处积了水,孩子们还去踩水玩。

这在十年前,想都不敢想。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索尔海姆来考察时,蹲在光伏板底下拔了根草,说:“库布其治沙是‘绿色奇迹’。“

全世界都觉得沙漠是负担,你们倒好,把它变成了能发电、能种地、能让老百姓赚钱的宝贝。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执行秘书莫妮卡・巴布也称赞:“库布其模式为世界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现在“疆电外送” 第四通道正在修,2027年通了电,若羌的绿电就能顺着电线跑到川渝。

到时候,重庆人开的电动车、成都人用的空调,可能就靠这沙漠里的太阳能板供电。

想想看几千公里外的沙漠阳光,变成了你家灯里的光,这事儿是不是挺魔幻?

外媒还在猜中国接下来要干嘛。

其实答案就写在沙漠里:那些蓝色的光伏板还在往更深处铺,板底下的草长得越来越密,老百姓的腰包越来越鼓。

这哪是干了件大事,分明是在沙漠里写了个关于希望的故事。

信源:“

国家能源局:《国家第一批 “沙戈荒” 风光大基地建成 9199 万千瓦、约占 95%》

若羌县人民政府:《【石榴云 / 新疆日报】锚定现代化改革再深化丨中绿电若羌 400 万千瓦光伏项目建设进入冲刺阶段》

中国日报网:《索尔海姆:“库布其精神” 为全球沙漠治理提供启迪》

中国新闻网:《碳路中国丨沙漠里 “无中生有” 的 “光伏长城”》

环球网:《5537224 块光伏板!并网发电!》

新华网:《库布其模式引领绿色中国梦 —— 我国不断创新沙漠治理机制取得显著成效》”

文/编辑: 珞翎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0

标签:科技   中国   发现   沙漠   板子   若羌   项目   无人机   电站   沙子   牧民   覆盖率   肉苁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