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带娃去哪玩?不少家长把水上乐园当成 “遛娃圣地”。
可谁能想到,这地方的游乐设施,竟比家里厕所还脏!
悬浮颗粒、微生物超标、念珠菌感染……
明明是炎炎夏日里的“降温天堂”,怎么就成了妇科病的温床?
“滤镜”背后的水上乐园,究竟藏着怎么样的安全隐患呢?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今年夏天,全国各地的游乐场所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客流高峰。
走进任何一个商场或景区,你都会看到各种游乐场所的宣传海报:
水上乐园打着“原价599,现价99”的超值旗号,室内儿童乐园则被包装成“安全的亲子空间”。
这不6月份,25岁的白领小张和朋友们就在水上乐园玩了一整天。
但三天后,她开始出现私处瘙痒和异常分泌物,到医院检查后被确诊为细菌性阴道炎。
医生明确告诉她,感染源很可能就是游乐园的池水。
而类似的案例,其实并不少见。
某三甲医院妇科数据显示,6到8月期间,因游乐场相关感染前来就诊的患者,比平时增加了37%,其中20到35岁的女性占了62%。
不光是成年女性受苦,连小孩都逃不过。
就在7月17日,家住武汉的刘先生带着6岁的女儿去水上乐园玩,结果回来之后全身瘙痒不止,甚至长出了密密麻麻的疹子。
医生表示,一定要远离不干净的公共水域。
可看着宣传图片里,孩子们在清澈的水中嬉戏,在干净的设施上快乐玩耍。
怎么会脏到让人家感染细菌呢?
我们往往误以为“看见的干净”就代表真正的卫生,殊不知病毒和细菌的传播并不需要肉眼可见的污物。
这些表面看起来五彩缤纷、一尘不染的设施,在微生物层面却是另一番景象。
检测发现,儿童游乐区域存在大量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其致病性不容小觑。
孩子们接触后,手上的细菌数量更是能增加到平时的10倍以上。
且球池底部往往沉积着呕吐物、尿液、鼻涕和汗液的混合物,表面虽然经过清洁,但深层的污染很难彻底清除。
而记者实地走访多家游乐场发现,高峰期的水上乐园人满为患,游客密度堪比“下饺子”。
池水浑浊不清,经常能看到漂浮的垃圾和不明物质。
一位的工作人员悄悄告诉记者:
“我们很少完全换水,主要靠过滤设备让脏水变'净水'。”
据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研究发现,公共泳池平均含尿量高达75升,相当于136瓶矿泉水的总量。
不仅如此,美国疾控中心的研究还指出,游泳池中的氯胺会破坏女性私处的菌群平衡,增加感染风险。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女性在水上乐园感染妇科疾病的比例特别高。
可为什么游乐场所的卫生状况如此堪忧?答案很简单,钱。
开一家2000平米的水上乐园投资门槛并不高,约30万元就能搞定基础设施。
但运营成本却是另一回事。
完全换水加彻底消毒一次的费用高达数十万元,按照国家标准应该15到30天进行一次。
但许多场所为了节省开支,将周期延长至3到6个月。
有些商家采用其他“变通”办法:过量投放漂白粉来掩盖水质问题,导致游客出现眼睛刺痛、皮肤过敏。
还有的,只在夜间进行简单过滤,根本达不到彻底消毒的效果。
所以很多场所的消毒记录,只是纯粹走过场,只对显眼的区域进行清洁,深层的卫生问题被忽视。
甚至有商家坦言“只有检查时才办营业执照”,监管频次低、专业性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容易中招,以下几类人群是需要特别注意:
孕妇的体内孕酮水平升高,更容易发生肾盂肾炎。
而女性处于经期时,会因为免疫力下降,从而无法抵抗细菌侵入带来的危险。
还有糖尿病患者、长期服药者,以及其他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一旦感染细菌,往往就会出现更严重的并发症。
对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的儿童来说,如果卫生意识薄弱,那么面临的风险更大。
那些本身免疫力偏低,或是有过敏史的孩子,在球池、沙池等“高风险区域”更容易被感染。
虽然风险不小,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完全远离游乐场所,关键是如何做好科学防护。
选择场所时,一定观察池水是否清澈见底,闻一闻氯气味道是否适中,如果味道刺鼻就可能是过量了。
尽量选择通风良好、光照充足的场所,避开人流密集、没有明确消毒记录的地方。
在游玩过程中,一定要做好个人的防护。
婴幼儿最好穿上防水纸尿裤,成人和大龄儿童要佩戴泳镜和耳塞,减少粘膜与污水的直接接触。
坚决不用公共物品,一定要自带一次性用品。
且在游玩结束后要立即淋浴,用专用洗液清洗私处,马上更换干净内衣。
换下的衣物要用干净袋子装好,避免交叉感染。
即使当时没有不适症状,也要持续观察3天。
一旦出现白带异常、排尿疼痛、皮肤红疹等症状,24小时内必须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近期的游乐场接触史。
现在很多家长习惯用游乐场作为情绪交换工具:“你乖就带你去玩”、“表现好就奖励游乐园”。
但久而久之,孩子容易对特定场所形成心理依赖,将快乐与这些地方紧密绑定。
当心理依赖遇上健康风险,问题就变得更加复杂。
建议家长们尝试用家庭游戏时光,来替代部分游乐场时间。
在家里开展亲子运动、画画、手工等活动,既能增进感情,又能避开公共场所的健康隐患。
好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已经发布了《大型游乐设施安全技术规程》。
并且从2024年3月1日就已经施行了,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但想要真正的解决问题,还需要多方努力。
夏季游乐本该是孩子们最美好的回忆,我们有责任确保这份快乐不被健康风险所玷污。
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真正安全、快乐的夏天。
夏日游乐场本是孩子们的快乐天堂,却因卫生隐患变成健康雷区。家长要擦亮眼睛,做好防护;经营者要守住底线,保障安全;监管部门要落实责任,严格执法。只有多方合力,才能让欢声笑语不再伴随健康风险,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真正干净、安全的环境中尽情玩耍,度过美好童年。
参考文献:
1.极目新闻-2025-07-17——《夏季玩水需警惕,6岁女童游泳后患上这种皮肤病》
2.海报新闻-2025-07-19——《水上乐园,可能“要命”》
3.扬子晚报-2022-07-19——《泳池避高温虽好,要小心“游”出来的妇科病》
更新时间:2025-07-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