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越来越多的智能家居逐渐普及,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智能门锁等智能家居可能带来的网络安全风险,让不少人产生疑虑担心。自4月1日起,《网络安全技术智能门锁网络安全技术规范》(GB/T44602-2024)正式实施。
作为智能门锁领域的国家标准,该规范为生产者、运营者及使用者提供了设计、制造、运营和使用过程中的网络安全指引。新国标实施近一个月,市场上的智能门锁符合标准吗?价格越贵是否越安全?近日,记者实地走访进行了解。
调查:部分商户不清楚新国标,导购称质量没问题
记者走访了贵阳市万达广场(贵阳龙湾店)、苏宁易购(贵阳小河店)等线下卖场以及部分网购平台。
经调查,智能门锁线下市场价格从300元到5000元不等。记者在京东电商平台搜索“智能门锁”,销量金榜top20的产品中有9款售价低于800元。
“这款智能锁支持人脸识别、指纹、密码和手机开锁,今天下单还送电池、机械钥匙、蓝牙钥匙及安装服务。”在苏宁易购(贵阳小河店),销售人员热情推荐一款标价为3599元的品牌智能门锁。当记者询问是否符合新国标时,对方含糊其词:“这已经是智能门锁的龙头品牌了,都是大品牌,质量肯定没问题。”
记者注意到,该样机产品机身上未见任何安全认证标识及产品信息,唯一存在的二维码也只是下载相关APP应用。
“现在AI功能这么发达,有没有可能其他人利用AI视频进行人脸识别打开门锁呢?”记者询问锁具相关安全,销售人员并没有针对性解答,只是模糊回应:“人脸识别肯定需要活体检测才能打开,不用担心。我们这款锁具有保险的,如果出现安全问题可以赔付。”
某品牌专卖店智能门锁样机。
随后,记者前往贵阳市万达广场(贵阳龙湾店)了解智能门锁销售情况。
在小米品牌专卖店,当记者询问智能门锁是否符合新国标时,销售人员明确答复,“我们的产品目前没有更新这一标准,官网上产品也只显示CQC、SRC、EAL认证,但后续新产品上线应该都会同步更新。”
记者进一步询问是否价格差异会影响锁具安全时,对方说:“我们品牌产品全系均采用C级锁芯,安全问题无需担心。我在这里上班5年了,从未接到过用户被偷盗的反馈,就算请专业开锁师傅都要花费不少时间才能开锁。”
“我们的智能门锁价格方面只存在功能差异,如猫眼实时视频监控、人脸识别等功能,功能越多价格就越贵。”该销售人员介绍。
线下商场售卖的智能门锁。
同样的问题,记者咨询商场内京东家电的销售人员,其回答与小米销售回复大致相同:“我们没听说过这个国家标准,但可以肯定的是,店内销售的智能门锁都很安全。它们均配备C级锁芯,并且需要通过活体检测验证身份,即使有复制的指纹膜也无法开启。”
记者发现,新国标已实施近一个月,市场调整明显滞后。线下走访期间,记者在随机查看的各类智能门锁产品中,几乎没有发现符合(GB/T44602-2024)国家标准的产品。部分商家对新国标并不了解,只强调产品的安全性及防伪功能,消费者购买时还需自行谨慎判断。
“导购都说自己的锁安全,但普通用户根本分不清好坏。”市民王女士表示。
针对相关标准的问题,记者咨询了德施曼智能门锁线上旗舰店专业售后工作人员。“国家标准的种类繁多,注重的方向不同,各项标准也有所交叉。德施曼实验室认证测试,严格依据强制性国家标准(GB21556-2008)执行,且远超行业标准。”该工作人员说。
记者了解到,新实施的推荐性国家标准(GB/T44602-2024)主要聚焦网络安全,德施曼也是该标准的起草单位之一。
记者咨询客服人员聊天截图。
记者通过国家标准全文公开系统查询了解到,《锁具安全通用技术条件》(GB21556-2008)目前处于现行标准状态,属于国家强制性标准。
国家标准全文公开系统官网截图。
新国标:涉及多个热点问题,强化个人隐私保护
据了解,新国标是我国针对智能门锁网络安全的推荐性国家标准,于2024年9月29日发布,2025年4月1日正式实施,由全国网络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60)提出并归口,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中国网络安全审查认证和市场监管大数据中心等多家机构及企业共同起草。
智能门锁的运用应保护个人隐私(图片由AI生成)。
该规范主要聚焦智能门锁的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明确了相关技术要求与测试评价方法。旨在应对远程通信控制攻击、生物特征识别呈现攻击及非授权远程控制等网络安全威胁,同时保障数据的安全传输、存储与使用,并强化个人隐私保护。
新国标的实施将推动智能门锁行业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助力企业优化产品设计、制造、测试与安装流程,显著提升产品的网络安全性能。这不仅有助于保障用户使用安全,也为构建更安全的网络空间奠定了基础。通过规范化管理,智能门锁行业的健康发展将得到进一步促进,满足用户对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需求。
《网络安全技术智能门锁网络安全技术规范》公开资料截图
律师:
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 国家鼓励采用推荐性标准
针对国家标准效力的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天眼问政”专家团成员、贵州省律师协会立法与行政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贵州集泰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张倩。
张倩指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我国标准体系涵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其中,国家标准又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均属于推荐性标准。“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国家鼓励采用推荐性标准。”张倩表示,在上述所有标准中,国家强制性标准是效力最高的,编号前缀统一是“GB”。效力位居其次的是国家推荐性标准,编号前缀统一是“GB/T”。
根据《标准化法》第二章第十二条规定,对没有推荐性国家标准、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行业标准。张倩表示,行业标准的效力仅次于国家标准,在国家标准规定不足的情况下,需遵循相应的行业标准。行业有很多种,行业标准自然也分为很多类型,比如机械行业标准(JB)、化工行业标准(HG)等等。与智能锁有关的主要是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
根据《标准化法》第二章第十八条规定,国家鼓励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产业技术联盟等社会团体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由本团体成员约定采用或者按照本团体的规定供社会自愿采用。张倩表示,团体标准的效力相对较低,主要起倡导的作用,编号前缀一般是团体名的缩写,比如CNHA(中国五金制品协会)。
依据《标准化法》第二章第十九条规定,企业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制定企业标准,或者与其他企业联合制定企业标准。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瞿浩然 熊曼 陈龙
实习生 谭安静
编辑 涂涌
二审 肖慧
三审 周文君
更新时间:2025-04-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