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3月,孙中山去世后,国民党陷入了群龙无首的短暂混乱之中。
当国民党高层为权力争斗不休时,接连发生了两起流血事件,进一步激发了国人仇外的情绪。
5月30日,英国军官指挥各国巡捕向上海游行示威的群众开枪扫射,当场死伤无数,史称“五卅惨案”。
6月23日,一艘停泊在广州英租界旁边的法国炮舰向正在就“五卅惨案”举行游行示威的群众开炮,英国人趁机用机枪扫射,群众死伤严重,史称沙基惨案。
两大惨案为国人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云,而处于革命中心的广州,更是风云涌动。
7月1日,国民党选举一个十六人的委员制的国民政府和一个八人的军事委员会,而汪精卫则当选上了这两个委员会的主席。
在很多人看来,此时的汪精卫已经十拿九稳要接孙中山的班,可实际上,汪精卫之所以能当选主席,是国民党左派和右派激烈争斗的结果。
因为汪精卫是中间偏左派,是两方都能接受的人物,这才让他在竞选中压倒了左派的廖仲恺和右派的胡汉民。
只是左右两派的争斗与矛盾并没有因为汪精卫的上台而缓解,反而愈演愈烈。
8月20日,廖仲恺遇刺身亡,国民党立即成立三人特殊委员会调查此事,而蒋介石则是其中之一。
权力之争,犹如猛虎,稍有不慎,便会落入虎口,身首异处。
孙中山在临终时,并没有指定接班人,这使得很多国民党元老跃跃欲试,而当时的蒋介石根本不具备竞争力。
不过蒋介石却牢牢控制着黄埔军校,这则是他后来崛起的资本。
在国民党左派、右派相互倾轧之时,汪精卫的圆滑让他一下成为了左右两派都能接受的人物。
但是两派的人并不认为汪精卫有能力一直领导他们,只要他们彻底打倒了一方,便能让汪精卫主动服软,毕竟权力的游戏靠的是实力。
汪精卫自然也明白这点,所以他期望两派的力量能一直平衡,这样才能稳固他的地位。
所以,当他听闻右派要对廖仲恺下黑手时,便立即提醒他万世小心,只是廖仲恺早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
1925年8月20日,廖仲恺与夫人何香凝一起乘车前往党部开会,半途中遇到陈秋霖,随即同车前往。
只是让杀手却早已经提前埋伏在了中央党部的门口,等廖仲恺下车之时,将其刺杀。
在戒备森严的党部门口被刺杀,如此之猖狂,必有大人物幕后操纵。
廖仲恺遇刺之后,国民政府必须广大民众一个交代,毕竟廖仲恺不是一般人,他在国民党的地位一度仅次于孙中山。
再加上廖仲恺支持工农运动和坚持国共合作,他的遇害绝对不能被掩盖。
为了调查清楚这件事,国民政府立即成立三人特殊委员会来追查幕后策划者和凶手,这三人分别是:
汪精卫、许崇智和蒋介石。
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蒋介石开始向权力中心迈进,至于他为何能跻身三巨头之一,这是因为在国民党改组后,凭借手中的军权,当选为了军事委员会的委员。
经过调查,暗杀活动是右派分子所策划,胡汉民的堂弟胡毅生也是主要策划者之一,胡汉民因此备受牵连。
汪精卫等人自然不会放过这次打压胡汉民的机会,虽然口头上说不相信胡汉民与此事有关,但还是将胡汉民逼出国。
国民党右派遭受重创,汪精卫在国民政府和党内的权力已经遥遥领先,他差的只有军权。
当时许崇智是军事部长,是蒋介石的顶头上司,他自然不会轻易交权,汪精卫要集权就得扳倒许崇智,而他想到的办法就是联合蒋介石向许崇智发难。
在有意的调查下,汪精卫和蒋介石“发现”许崇智与陈炯明关系匪浅,而且他手下的军官与廖仲恺被刺案也有关。
于是便趁许崇智没有准备之际,蒋介石突然带领黄埔军校的学员解除了许崇智部队的武装。
紧接着又撸掉了许崇智军事部长的职务,剥夺了他对粤军的指挥权,将其从广州驱逐到上海。
经过这一系列的操作,国民党内争夺最高领导人的对手只剩下了汪精卫和蒋介石两个人。
只是当时的汪精卫并没有忧患意识,他一直觉得自己能将蒋介石玩弄在股掌之中。
而高级猎手往往以猎物的方式出现。
在汪精卫自鸣得意之时,蒋介石已经在暗中准备好对其发动致命一击,毕竟要论耍阴谋,汪精卫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参考资料:《蒋介石传》、《蒋介石全记录》、《蒋介石日记》等。
(图网,侵删)
更新时间:2025-04-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